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借助动手操作,增加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作者】 温婷婷

【机构】 甘肃省庆阳市东方红小学

【摘要】 阐述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借助动手操作,拓展练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动手操作;空间观念;兴趣;深刻表象 ;
【正文】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空间观念的发展上总是不尽人意,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落到实处,真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呢?下面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与周长教学案例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认识图形的特征,形成深刻的表象。
  案例一: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概念,及1厘米与1平方厘米、1分米与1平方分米、1米与1平方米的区别。
  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并谈谈自己对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接着让同桌合作动手画出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再根据面积单位的定义分别画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这时就有学生提出1米和1平方米太大在作业本上不能画出,于是我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画出1米及1平方米,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很快就画出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有几个学生就提出1平方厘米和他的大拇指甲大小差不多,1平方分米的大小和我们的脸蛋大小差不多,1平方米的大小和我们围棋课用的棋盘大小差不多,我给了他充分的肯定。这一夸,激起了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其他学生七嘴八舌的都说起来了,并说出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不同。
  起初只是让学生动手画了画,而学生就有意识的找到了它们的联系,巩固了对两类单位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体验到测量时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增加形象记忆,并结合实际对各个面积单位形成表象认识。
  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激起学习兴趣。
  案例二:如图,把正方形分成甲乙两个部分,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面积比乙大
  B.甲乙的面积相等
  C.乙的周长比甲大
  D.甲乙的周长相等
  拿到这道题时,好多学生是一脸的迷茫,有学生问我:“老师这种图形的面积和周长都没有学过,咋算呢?”我告诉学生:“老师也不会算这种图形的面积与周长。”这下他们乐起来了,还有老师不会的知识呀!看到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比赛,看谁先做出这道题,好吗?”我引导他们动手动笔,先画出甲乙两部分的所有边长,找有什么相同点,再用不同颜色图出甲乙的面积。不到2分钟就有学生兴奋的跳起来:“老师,我做出来了。”我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了他:“你真聪明,老师还没有做出来,你可以给同学们讲一讲吗?”他欣然接受了,甲乙两个图形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我抓住小学生好奇的这一心理,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单纯的接受学习,而且是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倾向,取而代之以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地获取知识,为进一步构建和谐课堂、幸福课堂奠定基础。
  三、拓展练习设计,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案例三:有两个相同的长方形的长是9分米,宽是3分米。如果把它们按下图所示的方式叠放,所得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看到这个图形,有些学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些学生思索着,一脸的求知欲……我问学生:“你想征服眼前的这个‘怪兽’吗?”学生兴奋的答道:“想!”我告诉学生,这两个长方形这样叠放在一起的,边说边演示,学生也很快的拿出两个相同的长方形,试探着,思索着怎样得出结论……我则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任由他们讨论、争辩。很快有人发言了:“老师,我算出来了。”不一会儿,学生就有四种做法:
  (1)先算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再减去重叠部分:9×3×2=54(平方分米) 3×3=9(平方米) 54-9=45(平方分米)
  (2)先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再算减掉重叠部分剩下的长方形面积,最后相加:9×3=27(平方分米) 9-3=6(分米)  6×3=18(平方分米) 27+18=45(平方分米)
  (3)先算没有重叠的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和,再算重叠部分面积,最后相加:9-3=6(分米)  6×3×2=36(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36+9=45(平方分米)
  (4)先用割补法补齐右上部分,算边长是9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再算补的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最后减掉补的部分:9-3=6(分米)6×6=36(平方分米)    9×9=81(平方分米)  81-36=45(平方分米)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挖掘学生的想像力,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
  总之,空间观念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紧密结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 【发布时间】2017/9/29 13:20:34
  • 【点击频次】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