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教学;运用;
【正文】科学这门学科有着极其丰富多彩的知识。需要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资源呈现工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不仅使原本单调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还能把有关环境、天文、地理等内容制成课件,在屏幕中再现。这样,既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也大大拓宽了小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对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是科学教学的极好手段。要想充分发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关键还在于如何去合理有效地运用。为此,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离不开信息技术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使知识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特别是能将一些难以见到的自然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带最直观的感受。学生眼观其形,耳闻其声,立刻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离不开信息技术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而信息技术手段不但可以将重点、难点完整地展示给学生,还给学生带来的感官的冲击,极大地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述清楚的疑难点,尤其是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才能解决的教学难点,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模拟来解决。如教《日食和月食》这一课时,通过课件,在银幕上出现月亮渐渐被黑影遮住,光线越来越暗,依次将月偏食、月全食的整个过程展示出来,学生看到此处时就开始犯疑了:“月亮怎么不见了?这个黑影是什么?”这时,我及时抓住学生有强烈兴趣的契机,导入主题,迅速点燃了整班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多媒体,学生对日食和月食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将月食、日食的知识逐一向学生剖析,本节课就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化繁锁为简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使科学课堂教学内容在学生心中“站立”起来。
三、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离不开信息技术
思维是事物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属于认知的高级阶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一旦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时,学生的信息意识很快形成,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还使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及扩散性的训练得到加强。例如,在教学《面包发霉了》这课时,让学生明白: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长得快?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学生对这些信息不太了解。但是利用信息技术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用多媒体先在屏幕上显示一块发霉的面包,然后再显示两组试验的详细过程,使学生在观察试验过程中,直观地感觉到当时的情景,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平面走向立体,使其思维性、创造性和严密性都得到了发展。
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离不开信息技术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当学生知识不足时,无疑效果最好是使用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手段,就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不但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且缩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时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它既提了高课堂容量,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植物的一生》的活动时,学生认识凤仙花从种子到长成苗、长高、开花、结果等生长程比较难,靠教科书,难以达成学习目标。这时,利用凤仙花生长的电影或录像等多媒体就显得十分重要。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学生在学习动、植物知识时,平时根本见不到的这些动植物,没办法获取感性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弥补观察材料的不足。这样,不仅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远离自己生活的知识,而且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五、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几点
1.不能绝对取代传统的教学工具,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很好的辅助作用,万万不能将其手段作为目的。运用多媒体并不意味着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如黑板和粉笔,课堂上的阅读等。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运用信息技术,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以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代替所有一切,更不能认为运用信息技术就是教师个人水平,要激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亲历探索、获取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获得相应的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有一个度的问题,否则就会偏离教学的重心,成为信息技术课。因此,在运用中,应根据科学课程教学的总目标,精心设计运用的内容,做到主次分明,整合得当。
4.不能只有公开课、优质课才注重信息术。因为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要达到真正的效果,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有的老师只在上合格课、优质课时才想到它,平时不注重教学探讨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条件,仍旧“穿新鞋,走老路”殊不知现在提倡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为教学注入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和效能,还需进一步探究。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有机结合,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信息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坚.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N].中国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离不开信息技术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使知识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特别是能将一些难以见到的自然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带最直观的感受。学生眼观其形,耳闻其声,立刻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离不开信息技术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而信息技术手段不但可以将重点、难点完整地展示给学生,还给学生带来的感官的冲击,极大地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述清楚的疑难点,尤其是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才能解决的教学难点,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模拟来解决。如教《日食和月食》这一课时,通过课件,在银幕上出现月亮渐渐被黑影遮住,光线越来越暗,依次将月偏食、月全食的整个过程展示出来,学生看到此处时就开始犯疑了:“月亮怎么不见了?这个黑影是什么?”这时,我及时抓住学生有强烈兴趣的契机,导入主题,迅速点燃了整班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多媒体,学生对日食和月食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将月食、日食的知识逐一向学生剖析,本节课就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化繁锁为简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使科学课堂教学内容在学生心中“站立”起来。
三、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离不开信息技术
思维是事物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属于认知的高级阶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一旦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时,学生的信息意识很快形成,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还使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及扩散性的训练得到加强。例如,在教学《面包发霉了》这课时,让学生明白: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长得快?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学生对这些信息不太了解。但是利用信息技术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用多媒体先在屏幕上显示一块发霉的面包,然后再显示两组试验的详细过程,使学生在观察试验过程中,直观地感觉到当时的情景,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平面走向立体,使其思维性、创造性和严密性都得到了发展。
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离不开信息技术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当学生知识不足时,无疑效果最好是使用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手段,就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不但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且缩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时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它既提了高课堂容量,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植物的一生》的活动时,学生认识凤仙花从种子到长成苗、长高、开花、结果等生长程比较难,靠教科书,难以达成学习目标。这时,利用凤仙花生长的电影或录像等多媒体就显得十分重要。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学生在学习动、植物知识时,平时根本见不到的这些动植物,没办法获取感性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弥补观察材料的不足。这样,不仅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远离自己生活的知识,而且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
五、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几点
1.不能绝对取代传统的教学工具,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很好的辅助作用,万万不能将其手段作为目的。运用多媒体并不意味着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如黑板和粉笔,课堂上的阅读等。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运用信息技术,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以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代替所有一切,更不能认为运用信息技术就是教师个人水平,要激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亲历探索、获取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获得相应的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有一个度的问题,否则就会偏离教学的重心,成为信息技术课。因此,在运用中,应根据科学课程教学的总目标,精心设计运用的内容,做到主次分明,整合得当。
4.不能只有公开课、优质课才注重信息术。因为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要达到真正的效果,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有的老师只在上合格课、优质课时才想到它,平时不注重教学探讨利用信息技术的优越条件,仍旧“穿新鞋,走老路”殊不知现在提倡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为教学注入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和效能,还需进一步探究。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有机结合,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现代信息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坚.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N].中国
- 【发布时间】2017/11/1 8:38:07
- 【点击频次】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