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析初中学生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 新理念;初中作文;创新思维;培养;
【正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给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写作是创新思维的直接体现,是学生概括、分析、综合、想象能力的培养。注重初中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那么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呢?现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是主题思想上的创新。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统帅。主题的创新要在广泛掌握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思维过滤,要破除流俗的观点,撇开大众的观点,要有自己独到新颖有价值的见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很形象的说明主题创新要多角度,才会有多种新颖的效果。有一次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美景”为话题,写一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学生面有难色。我说:“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到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姿多彩的美景??试一试,你的语言也许稚嫩,但那是你心灵的放飞,大胆的拿起你的笔来吧!”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学生,此次作文涌现出了许多文情并茂的好文章,着实让我感动。可见,用语言激活想象,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是选择材料上的创新。选材的创新,要着眼于材料的“新”。“新”即有先进性,典型性,有时代特点。我们还要注意挖掘材料所蕴含的价值。如以《爱》为主题的作文,我们就可以以汶川大地震为材料。大难当头,母亲用身躯保活了自己的孩子,教师用生命庇护了自己的学生,解放军战士用钢铁般的意志奋不顾身的救灾,白衣天使以精湛的医术日夜抢救伤者,全国人民无私的援助等等,从中我们可以感到让人落泪的伟大的母爱,崇高的师爱,无私宏大的全国人民的厚爱。相反,选择材料一定要避开“熟”,避开大家已感到落俗套了的题材内容,当我们所写的事物与过去已写过的同类事物处于同一水平、程度和状态时,人们就会产生“似曾相识”之感,降低了对文章的兴趣。有这么一个教例:一次让学生写一篇以《小草》为题的作文。在写作中,学生大多是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或表现小草默默美化环境的无私奉献精神,这当然好。但有一个学生却是批判小草的,认为小草软弱,没有骨气,风吹两边倒。结果,我给这位学生的作文得了最高分,理由是他的思维与众不同,有独创性。
三是写作方法上的创新。写作方法是指一篇文章主要运用的表现方法。诸如象征、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等。不同的文体还有不同的写法。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灵活应用,也可以自创新法,只要利于文章的表达,什么方法好就运用什么方法。如节外生枝法:在写作过程中,有意地突然加入一些读者意想不到的偶然因素,从而改变读者对文章内容和发展趋势的猜想,得出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曹雯的《家庭的喜剧》便是一例:妈妈回家发现两个孩子一个烧糊了饭,一个打碎了碗,按事情的逻辑发展,可能有两个结局:要么做一番检讨,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犯;要么与妈妈顶嘴,母子争吵。可是作者巧妙放进偶然因素,在行文中添枝加叶,先是加上爸爸的烟头烧破了衣服这个偶然因素,使故事有了喜剧色彩;然后加上妈妈烧菜不放盐这个情节,把矛盾推向高潮,充分显示了家庭生活的和谐和欢乐。两个孩子在这种喜剧的矛盾中明白了事理,文章读来新鲜有趣。
四是语言表达上的创新。大凡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都是认真下过一番语言锤炼的苦功,都力求语言的创新,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语言魅力。如:老舍的小说语言具有纯正的京味;鲁迅的杂文如匕首投枪式的辛辣、幽默;朱自清的散文婉约柔顺,娓娓道来,颇具情趣;赵树理的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山西“山药蛋”的气息,作家们以自己的创新的语言风格,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教师指导学生语言创新先要学习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反复吟诵,仔细品味,以语言大师的代表作品为养料滋润自己。同时还要向生活学习。生活中常有许多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的通俗语言。多学习日常用语并借鉴使用,常常能收到奇效。
语言创新要鲜明、生动、准确。“鲜明”就是要使文章的语言感情色彩褒贬分明,不能含糊其辞,要充分发挥它的表达效果。“生动”就是指语言的艺术性,这表现在语言运用中要具有最大限度的生动性和活泼性。生动的语言能够真实而恰当地再现说话人的语气、声调、感情、神态;能够注意句式的选用和变化;能够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和表现方法,使语言自然和谐,富有创造性。如《湘西的水》中“那里的水都是山裁剪的涓流,水依山脉而绕,山脉多变,水也曲折;山皆石而少土,水也清澈透底;因为水清,更因为水曲,所以水势舒缓如镜,这样溪水就有足够的耐心将两岸的景致,一纹不折地很工笔地摄入涧底,漂在水中,非常自然主义的铺陈;深秋就是一卷铺到天涯的画不尽的油画;稍有风起,就有些中国文人画的写意;倘若暴雨骤至,那就是一川烟雾泼墨的效果图了。”其语言独特之处就在于灵活自由的词语搭配方式及修辞手法的自然和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言的创新需要大量的积累,只有做到“厚积”才能独特地“薄发”。
总之,将创新思维引入作文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灵感,迸发创新的火花,产生优秀的佳作新人。
参考文献:
[1]杨名声、刘奎林:《创新与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彭智勇:《创新学习:教育改革新视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是主题思想上的创新。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统帅。主题的创新要在广泛掌握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思维过滤,要破除流俗的观点,撇开大众的观点,要有自己独到新颖有价值的见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很形象的说明主题创新要多角度,才会有多种新颖的效果。有一次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美景”为话题,写一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学生面有难色。我说:“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到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姿多彩的美景??试一试,你的语言也许稚嫩,但那是你心灵的放飞,大胆的拿起你的笔来吧!”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学生,此次作文涌现出了许多文情并茂的好文章,着实让我感动。可见,用语言激活想象,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是选择材料上的创新。选材的创新,要着眼于材料的“新”。“新”即有先进性,典型性,有时代特点。我们还要注意挖掘材料所蕴含的价值。如以《爱》为主题的作文,我们就可以以汶川大地震为材料。大难当头,母亲用身躯保活了自己的孩子,教师用生命庇护了自己的学生,解放军战士用钢铁般的意志奋不顾身的救灾,白衣天使以精湛的医术日夜抢救伤者,全国人民无私的援助等等,从中我们可以感到让人落泪的伟大的母爱,崇高的师爱,无私宏大的全国人民的厚爱。相反,选择材料一定要避开“熟”,避开大家已感到落俗套了的题材内容,当我们所写的事物与过去已写过的同类事物处于同一水平、程度和状态时,人们就会产生“似曾相识”之感,降低了对文章的兴趣。有这么一个教例:一次让学生写一篇以《小草》为题的作文。在写作中,学生大多是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或表现小草默默美化环境的无私奉献精神,这当然好。但有一个学生却是批判小草的,认为小草软弱,没有骨气,风吹两边倒。结果,我给这位学生的作文得了最高分,理由是他的思维与众不同,有独创性。
三是写作方法上的创新。写作方法是指一篇文章主要运用的表现方法。诸如象征、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等。不同的文体还有不同的写法。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灵活应用,也可以自创新法,只要利于文章的表达,什么方法好就运用什么方法。如节外生枝法:在写作过程中,有意地突然加入一些读者意想不到的偶然因素,从而改变读者对文章内容和发展趋势的猜想,得出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曹雯的《家庭的喜剧》便是一例:妈妈回家发现两个孩子一个烧糊了饭,一个打碎了碗,按事情的逻辑发展,可能有两个结局:要么做一番检讨,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犯;要么与妈妈顶嘴,母子争吵。可是作者巧妙放进偶然因素,在行文中添枝加叶,先是加上爸爸的烟头烧破了衣服这个偶然因素,使故事有了喜剧色彩;然后加上妈妈烧菜不放盐这个情节,把矛盾推向高潮,充分显示了家庭生活的和谐和欢乐。两个孩子在这种喜剧的矛盾中明白了事理,文章读来新鲜有趣。
四是语言表达上的创新。大凡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都是认真下过一番语言锤炼的苦功,都力求语言的创新,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语言魅力。如:老舍的小说语言具有纯正的京味;鲁迅的杂文如匕首投枪式的辛辣、幽默;朱自清的散文婉约柔顺,娓娓道来,颇具情趣;赵树理的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山西“山药蛋”的气息,作家们以自己的创新的语言风格,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教师指导学生语言创新先要学习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反复吟诵,仔细品味,以语言大师的代表作品为养料滋润自己。同时还要向生活学习。生活中常有许多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的通俗语言。多学习日常用语并借鉴使用,常常能收到奇效。
语言创新要鲜明、生动、准确。“鲜明”就是要使文章的语言感情色彩褒贬分明,不能含糊其辞,要充分发挥它的表达效果。“生动”就是指语言的艺术性,这表现在语言运用中要具有最大限度的生动性和活泼性。生动的语言能够真实而恰当地再现说话人的语气、声调、感情、神态;能够注意句式的选用和变化;能够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和表现方法,使语言自然和谐,富有创造性。如《湘西的水》中“那里的水都是山裁剪的涓流,水依山脉而绕,山脉多变,水也曲折;山皆石而少土,水也清澈透底;因为水清,更因为水曲,所以水势舒缓如镜,这样溪水就有足够的耐心将两岸的景致,一纹不折地很工笔地摄入涧底,漂在水中,非常自然主义的铺陈;深秋就是一卷铺到天涯的画不尽的油画;稍有风起,就有些中国文人画的写意;倘若暴雨骤至,那就是一川烟雾泼墨的效果图了。”其语言独特之处就在于灵活自由的词语搭配方式及修辞手法的自然和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言的创新需要大量的积累,只有做到“厚积”才能独特地“薄发”。
总之,将创新思维引入作文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灵感,迸发创新的火花,产生优秀的佳作新人。
参考文献:
[1]杨名声、刘奎林:《创新与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彭智勇:《创新学习:教育改革新视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17/11/1 8:54:22
- 【点击频次】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