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刍议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作者】 张晓静

【机构】 山东省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

【摘要】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新契机,是继素质教育之后对深化课程改革的重新定位.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学下一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指向.核心素养既是课程目标,又是一种新的课程观.教师要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设计和实施课程教学。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文化渗透;教学评议;思维提升;
【正文】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在实施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学者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把核心素养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热情,还能够培养数学能力,拓展其数学的思维。基于此,论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文化取向渗透于教学设计
  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文化取向应当体现为以下两个层次:第一,为知识取向;第二,为价值取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这两个层次进行把握,在达到新课标提出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四个基本要求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扩充数学知识的内涵。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时,教师除了教给学生必要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外,还可以给学生讲解我国古代数学家是在解方程上的数学思想。如《九章算术》中一道数学题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这样的:若上等谷3束、中等谷2束、下等谷1束,则一共有39斗;若上等谷2束、中等谷3束、下等谷1束,则一共有34斗;若上等谷1束、中等谷2束、下等谷3束,则一共有26斗。求上、中、下三等谷每束各是几斗?我国古代计算方程采用算筹作为计算工具,可以得出如下方程组:
  这里的解题思路,实际上相当于将上、中、下三种谷分别设为x、y、z,运用加减消元法求解,这正与现代数学的方法不谋而合,提出的时间上甚至还比欧洲早了近一千年。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们感受到了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鼓舞了学生勇于迎接学习上的挑战,使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落实。
  二、重视、培养数学性思维
  数学性思维作为数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对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精确概括。只有具备了严谨缜密的数学逻辑思维,才能真正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锻炼,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具有自主性的数学性思维,进一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那么,培养数学性思维的途径有那些呢?
  1.让学生体验数学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学类课程的学习需要环境的熏陶,而理科学科的学习需要亲自体验才能获得提高,死记硬背的方式反而会增长学生的惰性,退化他们的思考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们对固有的公式和定理进行推导、演算,以此来锻炼学生观察、归纳、分析能力,使其思维具有创造性。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章时,学生们对于正弦定理(在任意一个平面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且等于外接圆半径的2倍,公式为a/sinA=b/sinB=
c/sinC=2r=D)不是很理解,那么,就需要老师到带领学生参与到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中来。
  证明:在⊿ABC中做高线CD,
  则在Rt⊿ADC和Rt⊿BDC中,CD=b·sinA,CD=a·sinB,则b·sinA=a·sinB;a/sinA=b/sinB,同理可得a/sinA=c/sinC,即正弦定理可证。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解题中获得最真实的感受,从而打开了学习思路。
  2.学生探索问题的多重解答方式,锻炼学生的拓展性思维
  不论是哪一门学科,最忌讳僵化的思想和一成不变的定式,作为在生活中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数学更是如此。所以,教师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发扬探索精神,突破传统的舒服,经常变换角度看待问题,思考多种解题方式,懂得求变与开拓。
  例如,对于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除了上面这种利用三角形的高推导这种最常用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作外接圆法、面积法、向量法等方式进行推导和证明。若学生能想到别具一格的解法,更应该给予其鼓励和支持。
  通过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问题设计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性思维,要注重多于知识点的深入研究,了解其推导过程,更要着眼于知识点的延伸,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核心素養贯穿于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任务的最后一个环节,以课后作业和考试作为基本形式。一方面,教学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做练习题的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回忆,巩固所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印象,在得到测试结果的时候,可以得知自己的不足,以此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评价查看自己的教学成果,了解学生在哪一个知识点上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从而反思自己在教学方式上的缺点,在往后的教学中进行改正。可以说,良好的教学评价可以准确地反应师生双方各自的缺陷,以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
  教师在设计考察学生知识、技能的作业时,不但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需要考察学生哪一方面的技能,还要适当对问题进行延伸,可以是学科内的知识延伸,也可以是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的交汇。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的课后习题:某校食堂新推出一款披萨,有两种规格,大的一种直径为40厘米,价格为40元,小的一种直径为30厘米,价格为30元,请问哪一种比较划算?通常来说,学生会运用面积公式,计算出这两种规格每1元钱可以分别得到多大面积的披萨,可知小规格的是23.6cm2,大规格的是31.4cm2,因此买大的更划算。但是这样的解题思路不适用于实际生活。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这样想:披萨的直径与价格相等,由面积公式可知,圆的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由此可知披萨的价格也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当然是直径大的更划算。这样的思考过程免去了计算和验算的步骤,不仅快捷简便,还能避免出错,是最佳解决方案。
  总之,要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这三个阶段着手,既要以知识为载体,将文化取向渗透于教学设计中,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又要重视数学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富有创造性的开拓性,还要在教学评价中,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引导。
  参考文献:
  [1]陈忠和.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6).
  [2]范小斌.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6(07).
  [3]叶鸿.培养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有效课堂的优化策略[J].广西教育,2017(09).
  • 【发布时间】2017/11/1 8:58:44
  • 【点击频次】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