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教师又一角色——偏远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家长”

 

【作者】 杨 萍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桔山街道办事处桔山中学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的形式下,社会中出现了一批新的群体,即偏远贫困山区留守儿童。随着偏远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关于其不健康成长的负面新闻也越来越多,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但是,其问题要想彻底解决,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就针对偏远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教师从教学者到“家长”这一角色转变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更好的为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教师教育;教师“家长”角色;偏远贫困山区;留守儿童;
【正文】自十七年前,国家就将偏远贫困山区留守儿童作为三农问题的一部分进行了关注。十七年来,通过实施各种政策,以多种方式和方法对偏远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进行了帮助和扶持,在这些惠民政策中,有向偏远贫困山区输送优质教师的政策方法,有倡导社会各界对贫困山区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互助的社会帮扶方式,有将经济发展引入偏远贫困山区,支持人们回乡发展的惠民政策等等,国家社会从多方面多途径来解决偏远贫困山区经济问题,帮助留守儿童正常健康成长。这些惠民政策和帮扶途径一直在进行着,而在教育中,从事教育的工作人员也在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出教师增加“家长”角色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偏远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不仅能够得到和平常小孩一样的教育条件,同时,让他们的心理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健康正常发展。
  一、教师的“家长”角色能弥补留守儿童父爱母爱的缺失
  在偏远贫困山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们的生活水低下,为了能够维持生计,大部分的青壮劳力都选择外出打工赚钱以养家糊口,而相对年老的人和孩子变留守家长,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存在。很多家庭基本都是父母一方甚至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留下小孩由家里年事已高的老人抚养,有的将小孩寄养在亲戚甚至是朋友家中,父母一年仅回家一次,有的父母几年才回家一次,留守儿童很难见到父母,由此缺失的父爱和母爱可想而知。留守儿童在成长的年龄阶段得不到该有的思想认识及其价值观念的及时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此以往,留守儿童在认识上极易产生偏离和心理的发展异常。
  鉴于此,教师作为留守儿童的直接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和留守儿童相处的时间最长,是最了解他们个性的群体,教师如果能增加自身角色,不仅仅以教书育人的角色面对留守儿童,而且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给予留守儿童“父母”般的关爱和呵护,那么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无异于鱼置于水的效果。在生活中,女教师能散发母性,像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留守儿童,给予青春期正在成长的儿童母爱般的温暖,衣食住行能多关注他们,多和留守儿童谈心交流;男教师能散发父爱,影响留守儿童要有勇敢无畏的胆识、果断大胆的气魄,教会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能以强大的心态去面对,让留守儿童学习到独立、武断的生活态度。
  二、教师的“家长”角色能给予留守儿童安全感和自信心
  由于留守儿童基本是独自或者是和老人住在一起,有的儿童甚至还担任起照顾弟弟妹妹、爷爷奶奶的重担,对于幼小的他们来说,本身就处于胆怯和缺乏安全感的年龄阶段,以成年人的身份去生活本身就会带给他们带来很大程度上的不安全感,再加上家庭的特殊状况和贫困的生活条件,更是让他们雪上加霜。自卑和没有安全感的生活不仅会慢慢吞噬一个幼小孩童的生活积极性,甚至会让他们走上极端,误入歧途。
  教师作为留守儿童的直接教育者,对于儿童的心理将康成长有着重大的责任。教师不仅仅要能做到严师出高徒,对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还要能够认识到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要学会转变角色,能够以家长的身份去和留守儿童相处,以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去读懂留守儿童的心理,去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了解每一个留守儿童内心的需要,在其困难的时候能给予其家长般的照顾和爱护,消除他们内心对待生活的恐惧和自卑,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和意义,自信的面对每一天。
  三、教师的“家长”角色能影响留守儿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他们接受教育的条件有限,生活能够带给他们的增值空间也有限,所以相对城市接受良好教育并相对开阔眼界的机会多的孩子来说,留守儿童的长处也就是对贫困生活的强大适应能力。尽管如此,我们说评价一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程度发源于他们内心对社会的回馈程度,而一个能以“家长”角色影响留守儿童的教师的价值观念和认知态度直接决定着留守儿童对待事物的认知和判段。
  教师以“家长”角色去教育和影响留守儿童,要能以身作责,以自身对社会的正确定向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潜移默化感染学生,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年龄阶段和单纯的内心,有着极大的可塑性。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很容易在孩童心理发芽生根,让他们对美好产生敬意,对关爱产生感恩,教师对留守儿童点滴的关爱在儿童心理是“救世主”,他们依赖并模仿,渴望回馈,在教师的影响下,留守儿童会以老师为榜样,渴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小结
  综上所述,偏远贫困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基础和关键,其特殊的年龄和家庭、社会地位决定着教师必然要转变教学角色,不仅要能以严师的角色教授学生文化知识,还要能够以“家长”的角色给予留守儿童以生活上的关爱和呵护,弥补他们父爱、母爱的缺失,给他们以安全感和自信心,让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郑磊,吴映雄. 劳动力迁移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影响——来自西部农村地区调查的证据[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39-146. [2017-08-27]. 
  [2]张文诺.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4):21-23. [2017-08-27]. 
  [3]蔡东霞,仝新霞,贾庆莉. 瑞吉欧方案中的教师角色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32(02):134-136. [2017-08-27]. 
  [4]李桂燕.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以山东省农村为例[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23(02):113-118. [2017-08-27]. 
  [5]胡枫,李善同. 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基于5城市农民工调查的实证分析[J]. 管理世界,2009,(02):67-74. [2017-08-27]. 
  [6]殷世东,朱明山.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皖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2006,(02):14-16. [2017-08-27]. 
  • 【发布时间】2017/11/1 9:26:13
  • 【点击频次】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