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构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 个性美;情感美;和谐美;
【正文】在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中学语文教学也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作用,本人就自己的一点探索实践,提出积极构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之美的一点肤浅的经验,供大家商榷。
一、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人性美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是的,崇高的神圣的师爱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夏丐尊语)新课程下课堂如何浸润人文的色彩?如何负载精神的使命?如何流溢生命的动感?新课程蕴涵着美好的人性,只有当我们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才能使课堂实现其育人的价值。学生心中,原本就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教师的责任,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唤醒这种沉睡的人性,不断地培植这种柔弱的人性,使之慢慢地滋生起来、强壮起来、挺立起来。
二、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个性美
教学艺术的个性美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对学生个体的生命的尊重和关照,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只有传授知识的属性,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孩子们不是一个个被填塞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需要被点燃的火炬,是一个个有着活力与灵性的生命。课堂教学应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是教师对学生潜能的激发与唤醒,是人们心灵的交流与对话,它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
在许多地方的示范课与公开课都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大多热闹非凡,时而鲜花,时而掌声,时而绘画,时而音乐,电教手段一齐上,令人眼花缭乱,缺失的是教学艺术的个性。当然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可使课堂生动活泼,增加学生兴趣和审美效果,但是过于重视外在形式,忽视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特色,这样的课堂教学又能说是成功的吗?因此课堂教学艺术必须追求教学的个性生命价值,不能为艺术而教学,为表演而教学。要用教学艺术奏响语文课堂的生命旋律,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畅游,展开生命的探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从根本上说,是进行不断地创新和超越体验生命律动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实现从传道授业型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的教师转变。通过研究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反省,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使教师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在创新型的教学中得以体现,从而使教师的个性教学艺术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活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三、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情感美
课堂教学艺术的情感美就是指教育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和学双方的积极性,在情感相互交流融合之中,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受到教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对白,是生命节律的和谐振动。教学时教师用美的形式、美的内容、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去触动学生的心灵,审美主体面对千姿百态的美的形象,会被激起一种特有的愉快的心理状态,即美感愉悦和享受。
语文教材中多有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情画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等文学作品,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以文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另外,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多彩的内容;要有恰当的体态语言,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健康丰富的情感,这样才能充分地体现课堂教学艺术的情感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生活美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其用意明显是要提升教育的真实生活的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超越知识符号的课堂,构建生活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并使之自由穿梭于生活世界与理性世界之间,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的时代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大课堂,要兼顾到学生的生活现状和知识背景,善于找出课堂内外的结合点,从他们身边的点滴小事出发,从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所闻所思出发,将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入课堂,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语文课堂的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具有无穷的魅力。真正地体现出新理念倡导下的课堂,学生不仅可以得到知识的积累,而且可以得到精神的洗礼、智慧的启迪和情操的陶冶。
五、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和谐美
现代和谐教育思想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系统,从静态分析,它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方法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从动态分析,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又处于相互配合、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教学结构是静态的,教学的作用是通过动态来实现的。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始终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学形式以“满堂灌”为主,师生之间难以顺畅地沟通,评价也以分数论“英雄”,很难平等地对待全体学生,抑制了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缺失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难以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因此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要创设和谐情景,开展民主的讨论与对话,使教学信息多向交流,丰富学生的多元思维,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个人“一言堂”的弊端,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获得全面、正确的知识建构。
课堂活力来源于学生的积极投入,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最根本的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的大脑兴奋起来,思维活跃起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谐的课堂没有思想的桎梏、传统的约束,有的是碰撞与幽默。课堂上孩子们时时能得到老师的欣赏,处处能听到同学的赞美。和谐的课堂里快乐是永远灿烂的阳光,笑脸是永远绽放的花朵。和谐的课堂里教师是自信的、睿智的,学生是充实的、快乐的。它可以促进师生之间互动的、融洽的教学活动,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发展前进。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人教版)(八上)
[3]《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九下)
[4]《初中语文学习报》(人教版)
一、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人性美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是的,崇高的神圣的师爱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夏丐尊语)新课程下课堂如何浸润人文的色彩?如何负载精神的使命?如何流溢生命的动感?新课程蕴涵着美好的人性,只有当我们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才能使课堂实现其育人的价值。学生心中,原本就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教师的责任,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唤醒这种沉睡的人性,不断地培植这种柔弱的人性,使之慢慢地滋生起来、强壮起来、挺立起来。
二、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个性美
教学艺术的个性美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对学生个体的生命的尊重和关照,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只有传授知识的属性,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孩子们不是一个个被填塞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需要被点燃的火炬,是一个个有着活力与灵性的生命。课堂教学应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是教师对学生潜能的激发与唤醒,是人们心灵的交流与对话,它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
在许多地方的示范课与公开课都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大多热闹非凡,时而鲜花,时而掌声,时而绘画,时而音乐,电教手段一齐上,令人眼花缭乱,缺失的是教学艺术的个性。当然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可使课堂生动活泼,增加学生兴趣和审美效果,但是过于重视外在形式,忽视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特色,这样的课堂教学又能说是成功的吗?因此课堂教学艺术必须追求教学的个性生命价值,不能为艺术而教学,为表演而教学。要用教学艺术奏响语文课堂的生命旋律,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畅游,展开生命的探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从根本上说,是进行不断地创新和超越体验生命律动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实现从传道授业型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的教师转变。通过研究和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反省,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使教师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在创新型的教学中得以体现,从而使教师的个性教学艺术焕发出更旺盛的生命活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三、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情感美
课堂教学艺术的情感美就是指教育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和学双方的积极性,在情感相互交流融合之中,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受到教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对白,是生命节律的和谐振动。教学时教师用美的形式、美的内容、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去触动学生的心灵,审美主体面对千姿百态的美的形象,会被激起一种特有的愉快的心理状态,即美感愉悦和享受。
语文教材中多有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情画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等文学作品,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以文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另外,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多彩的内容;要有恰当的体态语言,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健康丰富的情感,这样才能充分地体现课堂教学艺术的情感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生活美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其用意明显是要提升教育的真实生活的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超越知识符号的课堂,构建生活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并使之自由穿梭于生活世界与理性世界之间,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的时代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大课堂,要兼顾到学生的生活现状和知识背景,善于找出课堂内外的结合点,从他们身边的点滴小事出发,从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所闻所思出发,将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引入课堂,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语文课堂的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具有无穷的魅力。真正地体现出新理念倡导下的课堂,学生不仅可以得到知识的积累,而且可以得到精神的洗礼、智慧的启迪和情操的陶冶。
五、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和谐美
现代和谐教育思想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系统,从静态分析,它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方法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从动态分析,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又处于相互配合、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教学结构是静态的,教学的作用是通过动态来实现的。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始终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学形式以“满堂灌”为主,师生之间难以顺畅地沟通,评价也以分数论“英雄”,很难平等地对待全体学生,抑制了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缺失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难以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因此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要创设和谐情景,开展民主的讨论与对话,使教学信息多向交流,丰富学生的多元思维,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个人“一言堂”的弊端,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获得全面、正确的知识建构。
课堂活力来源于学生的积极投入,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最根本的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的大脑兴奋起来,思维活跃起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谐的课堂没有思想的桎梏、传统的约束,有的是碰撞与幽默。课堂上孩子们时时能得到老师的欣赏,处处能听到同学的赞美。和谐的课堂里快乐是永远灿烂的阳光,笑脸是永远绽放的花朵。和谐的课堂里教师是自信的、睿智的,学生是充实的、快乐的。它可以促进师生之间互动的、融洽的教学活动,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发展前进。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人教版)(八上)
[3]《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九下)
[4]《初中语文学习报》(人教版)
- 【发布时间】2017/11/1 10:56:59
- 【点击频次】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