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 孙永梅

【机构】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有时还有孩子们的真知灼见,让人欣喜不已。通过对新教材的使用,我认为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图画情景的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例如我在教“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先用多媒体出示学生喜欢的玩具及其价格,如汽车24元、熊猫35元、飞机27元、布娃娃17元。接着教师当售货员,让学生用50元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1)边购物边想,你购买的玩具需多少钱?怎样列式?(2)独立尝试着算算看。(3)抽取其中一例作重点讨论。以创设的问题情境为起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始终体验着学习的成功与乐趣。从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既有所学,又“乐在其中”。
  二、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解题、学生模仿的“灌输——接受”模式。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并倡导“数学活动就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人人积极主动的通过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验、大胆探索,真正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间、学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位置,还学生主人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感知——概括——应用去发现、掌握规律。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新教材教学中也正是体现了这点。
  我在讲“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动手实践摸一摸、描一描让学生体会周长是求各边长度的总和。然后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长方形的特征入手去寻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多种算法,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我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达到了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的目的。因此,在使用新教材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怎样才能发扬民主、强化训练意识,在具体教学环节安排上,多一些引导、点拨,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
  三、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小学生来说,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教师必须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他们的合作者、引路人,教师处处显示出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达到情感共振。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敢于争论,让课堂成为学生灵感的激发场所。学生回答或提出问题时,教师必须用鼓励、肯定、表扬、探讨等文明用语,给予互动,以展示教师特有的认知与情感协调的教学艺术。
  此外,教学中师生情感同步,也促进了教与学的同步,从而使学生获得认知与情感的全面发展,并促进了群体意识的形成。首先要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人们认为“数学就是计算,数学就是测量,数学抽象,难以理解,数学枯燥无味”,主要表现在,现行教材中的一些应用题、例题、习题有许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以至于在学生头脑中构成了“数学”与一般现实生活是两个互不相干的认识空间,所以学生感觉枯燥、厌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社会生活的鲜活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用数学知识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
  • 【发布时间】2017/11/1 11:18:44
  • 【点击频次】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