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亲身经历 绽放思维

 

【作者】 楼德祥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治平中心小学

【摘要】 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课中主要的教学方式,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效促进了科学课堂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小学科学教学;
【正文】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有效的科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科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人人有机会发表意见,人人有机会动手实践,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人。
  然而令人深思的是,在课堂实践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效果不尽人意。往往是教师一宣布讨论或实验,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或分组实验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场面混乱;有的小组只是个别学生主宰“合作”过程;有的小组汇报积极,但未能表达小组的意见;有的小组心不在焉,一言不发。充其量是各行其是罢了,小组合作学习似乎形同虚设。所以作为科学教师,不能单纯地认为将几张桌子凑在一起就算是小组合作,有“合作探究”就算是科学课,有讨论交流才能热闹。事实上,在这种表面上的合作讨论中,学生很难有实实在在的体验和感悟。面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除其弊端,扬其所长,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情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道理,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进行探究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师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要因人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学生一旦具有这种强烈的欲望,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小组合作探究中去,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创建合作小组,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探究,在合作中使探究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果实累累的季节》一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始找果实的趣味活动,小组里的同学兴高采烈地把带来的果实放在一起,有的拿起来闻一闻、看一看;有的拿水果刀切苹果、梨;有的剥花生等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果实,了解了果实的共同特征,使探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在上四年级上册《饮料瓶的知识》时,我引导学生开展小制作评比活动,课堂上有的同学剪,有的粘,有的画,各组同学齐心协力,制成了各种各样的小工艺品。看着这些大家共同努力的作品,增强了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给予充足的合作探究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获取了有关信息后,要注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让每位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及聆听别人的意见,通过充分的讨论,获得对问题的共识。交流时,也允许小组成员可以给本组交流的组员提示或补充。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自然就有了合作的时间和机会。
  同时鼓励组与组之间提出质疑。通过交流、质疑,让学生感受到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获得的,意识到自己在其中的作用。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比如,在上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用橡皮筋作动力》一课时,给每组学生准备了小车一辆、橡皮筋两根等器材来安装小车,让小车运动起来。其中有几个小组不管怎样绕,小车就是运动不起来。我不急于让他们停下来,也不急于给他们答案,而是让其他组员帮忙找原因,其他组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小车动不起来的原因:(1)橡皮筋被车轮的轴卡住了;(2)绕的圈数太多,车轮打滑等等。接着反复讨论、调整、操作、实验,小车终于可以运动了。通过这样的合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相互间得到启发。如果不给他们足够的合作探究时间,小车很难安装起来。学生也体会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三、教师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也不能袖手旁观,而应深入到学生中,认真倾听并观察各小组的活动,及时了解各组合作探究的进度、讨论的焦点、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针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如:发现学生分工不清、讨论无序或偏离主题时,要及时帮助学生明确分工,指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把学生的讨论拖回主题。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在学生进行汇报时,要注意引导、帮助学生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发现合作学习好的小组要及时表扬,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进行。
  例如在做实验前,教师的指导就要因材施教,要善于对学生的方法进行归类,会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对确定的各种方法一一作指导。学生实验前一定要汇报操作的方法,把实验方法说清楚,明白后再做。例如:在溶解实验中,学生根据经验提出通过搅拌、加热、磨细的方法可以使食盐溶解得快。这时就让学生对每个方法提出验证的方法,说怎样去实验,说需要注意什么,说出每个对比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实验时要注意的方面,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实验进行操作。这样的过程既保证实验方式的多样,也能为学生实验方法的科学性把好了关。
  四、对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评价要落到实处  
  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对自己的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同时,教师对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评价还要突出“两个结合”。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还要注意一些活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平时少言少语的同学是否积极参加了活动?参与合作学习过程是否都认真?学生通过活动认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教师及时予以肯定,进一步让这个同学充分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向。从而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率,切实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而维持长久的小组合作激情。
  有些老师的做法是采用累计积分制,每班制定一份红旗榜,榜上写上合作小组的组号,根据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情况、课外查阅资料的情况、独立作业情况、小发明小制作等累计积分,添加红旗。1个月表彰一次,对优秀组进行奖励,激励学生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这种累计积分制调动了每个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自主学习氛围,使他们人人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主动投入学习,有效促进科学课堂教学。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感情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正如苏霍母林斯基所说的:“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课堂教学不是一对一的对白,而是立体式、多层次的学习空间。只要我们在科学课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相信,小组合作学习必将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产生巨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陈华彬 梁玲编著  《小学科学教育概论》 2003.10
  [2] 科学(3 ~ 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3] 丁红霞  《创建合作小组 培养合作技能》 《科学课》2006.8
  [4] 杨永安  《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与对策》 《科学课》2006.5

  • 【发布时间】2017/11/1 11:20:23
  • 【点击频次】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