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怎样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关键词】 敢说;能说;会说;语速;
【正文】笔者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认为影响学生说话能力培养主要因素有历史的原因、传统的社会文化意识和现行的考试制定等方面。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从培养学生敢说 能说 会说等方面入手。。
一、影响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因素
首先,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们过去因受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声不能传异地、留于异时”。所以人们利用声音、发挥声音效能的领域非常狭窄。人类一开始要想办法用简单的线条、符号等来克服声音的这些缺陷,诸如“结绳记事”之类,这是口头语言本身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最大局限。其次,由于我国传统的社会文化意识积淀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国人把能说会道与花言巧语等同起来,甚至有人把“祸从口出,少说为佳,不说为妙”视为至理名言。由于左的思潮的影响,有些人还以“大老粗”为荣。
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在相当长的时间被人忽视,其原因除以上所述外,与有些人认为人自小就会说话,没有必要进行培养有关;甚至有些人认为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会妨碍读写能力的发展。实际情形果真如此吗?
二、说话能力在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的地位
我们先来看看说话能力在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先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看,语文能力这个整体是由听、说、读、写诸要素有机地组合而成。它包括理解、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能力。要理解口头语言便要 “听”,要理解书面语言便要“读”;要运用口头语言便要“说”,要运用书面语言便要“写”。因此,要运用口头语言,说话能力的培养便不可缺少,它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部分与部分的关系看,按系统论原理,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听也是读,是用耳朵读;说也是写,是用嘴写;读也是听,是用眼睛听;写也是说,是用笔来说。”因此,听、说、读、写是相通的。它们各有功能,又相互促进。现代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的综合训练,效益常常大于片面的和单项的训练。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忽视不得的。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既然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和有序性原理,我们应该按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制订科学的训练体系、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教科书对说话的培养有一个较科学的训练序列。这些训练序列,是有参考价值的。在具体措施上,我们则应抓住以下三个环节,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整体的培训:第一,创设语境,鼓励学生“敢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不大敢说话,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师道尊严”、“大人说话小孩听”,反映在课堂上便是“我讲你听”的教师“一言堂”。
据此,为鼓励学生敢说,我们必须创造良好的“语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
首先,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摆架子,要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和“副语言”,鼓励学生,允许学生平等地与自己讨论。其次,要引导学生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自觉“对外开放”,训练学生适应“语境”的变化,大胆发言。有些学生在小“语场”敢说,大“语场”不敢说;熟悉“语场”敢说,生疏的“语场”不敢说……。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语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内外结合,反复训练,使学生“敢说”。这是从外因入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第二,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能说”。激励学生敢说,这是第一步。学生敢说,但有时却又无话可说,或者想说而又说不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艺术处理,选准刺激学生说话的兴奋点,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或者非说不可,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思维紊乱的人,一定说不好话。只有思维清晰而又有层次,语言才会清楚而又有条理。所以,思维训练和说话训练应是同步进行的 .基于以上两方面,我们应把说话能力的培养与听、读、写的培养相结合,整体培训,才会真正使学生“能说”。在阅读教学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有目的地提出问题,或复述、或概述、或辩论、或作专题发言。学生每节课都要想问题、提问题、讨论问题,聚敛思维,再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反复训练,思维和说话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作文教学中,则可让学生口头作文,即席演讲等,这是发散思维的训练 .学生会想,会思维,也就能说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整体训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培养学生将 话说得清楚,让人听得明白。
第三,教会学生说话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会说”。“敢说”是基础,“能说”是基本要求,“会说” 才是目标之所在。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智力的综合体现,它需要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牢固的记忆能力、丰富的联想力、想象力、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出色的表现力。说话技巧的训练内容大体有如 下几点:首先是语音和语调。语音语调的变化会带来语义的变化。语调的不同,语音轻重位置的不同,表达的意思 便有较大差别。
再次便是语速的训练。说话的快慢、急缓与表达的语意关系密切,喜、怒、哀、乐,各有所异,说话对象不同、内容不同,语速更应有异。所有这些,都应具体训练。此外,因说话时目的、对象、场合的不同而应采取什么样的措辞变化,如何把话说得大方、得体、有条理、切合语境,如何在说话时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和 “副语言”等,这都要在训练过程中有所侧重。这样,学生掌握了这些说话的基本技巧,他们便会因时因地因 人而异,变得会说了。
当然,说话培养的最终目的还是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学生能真正成为 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优秀人才。
一、影响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因素
首先,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们过去因受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声不能传异地、留于异时”。所以人们利用声音、发挥声音效能的领域非常狭窄。人类一开始要想办法用简单的线条、符号等来克服声音的这些缺陷,诸如“结绳记事”之类,这是口头语言本身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最大局限。其次,由于我国传统的社会文化意识积淀的影响,在当今社会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国人把能说会道与花言巧语等同起来,甚至有人把“祸从口出,少说为佳,不说为妙”视为至理名言。由于左的思潮的影响,有些人还以“大老粗”为荣。
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在相当长的时间被人忽视,其原因除以上所述外,与有些人认为人自小就会说话,没有必要进行培养有关;甚至有些人认为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会妨碍读写能力的发展。实际情形果真如此吗?
二、说话能力在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的地位
我们先来看看说话能力在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先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看,语文能力这个整体是由听、说、读、写诸要素有机地组合而成。它包括理解、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能力。要理解口头语言便要 “听”,要理解书面语言便要“读”;要运用口头语言便要“说”,要运用书面语言便要“写”。因此,要运用口头语言,说话能力的培养便不可缺少,它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部分与部分的关系看,按系统论原理,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听也是读,是用耳朵读;说也是写,是用嘴写;读也是听,是用眼睛听;写也是说,是用笔来说。”因此,听、说、读、写是相通的。它们各有功能,又相互促进。现代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的综合训练,效益常常大于片面的和单项的训练。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忽视不得的。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既然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如此的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按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和有序性原理,我们应该按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制订科学的训练体系、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教科书对说话的培养有一个较科学的训练序列。这些训练序列,是有参考价值的。在具体措施上,我们则应抓住以下三个环节,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整体的培训:第一,创设语境,鼓励学生“敢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不大敢说话,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师道尊严”、“大人说话小孩听”,反映在课堂上便是“我讲你听”的教师“一言堂”。
据此,为鼓励学生敢说,我们必须创造良好的“语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
首先,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摆架子,要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和“副语言”,鼓励学生,允许学生平等地与自己讨论。其次,要引导学生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自觉“对外开放”,训练学生适应“语境”的变化,大胆发言。有些学生在小“语场”敢说,大“语场”不敢说;熟悉“语场”敢说,生疏的“语场”不敢说……。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语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内外结合,反复训练,使学生“敢说”。这是从外因入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第二,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能说”。激励学生敢说,这是第一步。学生敢说,但有时却又无话可说,或者想说而又说不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艺术处理,选准刺激学生说话的兴奋点,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或者非说不可,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思维紊乱的人,一定说不好话。只有思维清晰而又有层次,语言才会清楚而又有条理。所以,思维训练和说话训练应是同步进行的 .基于以上两方面,我们应把说话能力的培养与听、读、写的培养相结合,整体培训,才会真正使学生“能说”。在阅读教学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有目的地提出问题,或复述、或概述、或辩论、或作专题发言。学生每节课都要想问题、提问题、讨论问题,聚敛思维,再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反复训练,思维和说话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作文教学中,则可让学生口头作文,即席演讲等,这是发散思维的训练 .学生会想,会思维,也就能说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整体训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培养学生将 话说得清楚,让人听得明白。
第三,教会学生说话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会说”。“敢说”是基础,“能说”是基本要求,“会说” 才是目标之所在。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智力的综合体现,它需要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牢固的记忆能力、丰富的联想力、想象力、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出色的表现力。说话技巧的训练内容大体有如 下几点:首先是语音和语调。语音语调的变化会带来语义的变化。语调的不同,语音轻重位置的不同,表达的意思 便有较大差别。
再次便是语速的训练。说话的快慢、急缓与表达的语意关系密切,喜、怒、哀、乐,各有所异,说话对象不同、内容不同,语速更应有异。所有这些,都应具体训练。此外,因说话时目的、对象、场合的不同而应采取什么样的措辞变化,如何把话说得大方、得体、有条理、切合语境,如何在说话时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和 “副语言”等,这都要在训练过程中有所侧重。这样,学生掌握了这些说话的基本技巧,他们便会因时因地因 人而异,变得会说了。
当然,说话培养的最终目的还是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学生能真正成为 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优秀人才。
- 【发布时间】2017/11/1 11:23:34
- 【点击频次】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