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如何做好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
【正文】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所以课前预习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才会达到预想的目的。
1、 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必须要解决读、画、查。 1.读:“读”众所周知,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语感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语感是一种理性的直觉,其形成是由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在心理结构中的积淀。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在阅读中除了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还要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读的方法各种各样,有精读、略读、朗读、默读、扫读、跳读等。语文预习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读法。语文课上要求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基本达到熟练、连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必须达到流利通顺。数学预习时,要认真读一读这些定义法则,要逐字逐词逐句的阅读,用笔把重点词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反复读,边读边悟。 ?2.画:鲁迅先生说,读书有五到: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手到就是做笔记了。革命前辈徐特立、董必武也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看来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圈圈、做记号、批注是非常重要的。预习课文写批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为课堂学习和讨论作了充分的准备。可以用符号做批注,也可以是文字性的,这样做可以帮助自己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做好课堂上教师讲述的要点,简单的批注自己的心得体会等,符号文字相结合,文字性批注效果更佳。在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讨论这些批注,既是检验展示自学成果,在课堂上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预习时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感到认识模糊时,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通过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别人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同时听取别人的见解,在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即增加了学生探求新课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课本学不到的知识。 3.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课文的预习要求要详细,不能太笼统。德国哲学家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到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的眼睛。”这句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出,有的课文通过预习单更能激励学生发现、探究知识,让学生在预习中获得愉快和满足,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 预习开始时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章,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一般每单元的重点讲读课文,设计预习单,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自选预习方式,渐渐的让学生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二、其它预习方式 课前预习,除了上述的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
1.归类式预习 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 2.合作式预习 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让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放式预习 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着老师的要求,完成常规的预习,基础知识在家通过预习独立完成,大大节约了课堂的时间,但重点预习还是很吃力,即使发给她预习单,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差生不能按要求完成,因为他们理解能力差,答不到点子上。所以我发现存在许多问题。
1.有的学生课前的预习往往浮于表面只是流于形式,至于他预习时课文读到什么程度,教师没有时间检查,只能看家长签没签字。 2.有少部分家长还认为预习是在学校课堂上做的,说明有些家长对预习意识还不够理解,还有些家长以“劳累”了一天为借口没时间,不去检查就给签字。 3.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面还不广,会出现顾此失彼现象。如何正确把握学生在预习上的个体差异,促进整体的发展也是我们值得去研究的问题。 4.部分学生总是借助工具书照搬,懒得去动脑思考。 总之,我是一边摸索着,一边尝试着探究提高教学效率。至今还不能走出一条阳光大道,但我还是想给大家一点建议,尝试着让孩子课前预习,一定是让你的课堂能真正达到精讲多练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10.
[2] 倪雪雁.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预习[J].教学在线,2010 (12).
[3] 乔田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J].教学在线,2010 (2).
[4]徐秋芬.对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的建议[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 (3).
[5]上高县敖阳小学 赵秋东;《重视课前预习 提高自学能力》 [N];宜春日报;2011年.
1、 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必须要解决读、画、查。 1.读:“读”众所周知,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语感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语感是一种理性的直觉,其形成是由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在心理结构中的积淀。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在阅读中除了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还要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读的方法各种各样,有精读、略读、朗读、默读、扫读、跳读等。语文预习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读法。语文课上要求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基本达到熟练、连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必须达到流利通顺。数学预习时,要认真读一读这些定义法则,要逐字逐词逐句的阅读,用笔把重点词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反复读,边读边悟。 ?2.画:鲁迅先生说,读书有五到: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手到就是做笔记了。革命前辈徐特立、董必武也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看来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圈圈、做记号、批注是非常重要的。预习课文写批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为课堂学习和讨论作了充分的准备。可以用符号做批注,也可以是文字性的,这样做可以帮助自己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做好课堂上教师讲述的要点,简单的批注自己的心得体会等,符号文字相结合,文字性批注效果更佳。在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讨论这些批注,既是检验展示自学成果,在课堂上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预习时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感到认识模糊时,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通过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别人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同时听取别人的见解,在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即增加了学生探求新课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课本学不到的知识。 3.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课前必须预习的,不必老师布置,老师只要作一些检查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就可以了。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知识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课文的预习要求要详细,不能太笼统。德国哲学家说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到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的眼睛。”这句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价值。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出,有的课文通过预习单更能激励学生发现、探究知识,让学生在预习中获得愉快和满足,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 预习开始时布置的问题简单些,随着阅读的深入,提出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文章,这样学生就能通过预习逐步掌握各类文章的规律,进而提高自学能力。一般每单元的重点讲读课文,设计预习单,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自选预习方式,渐渐的让学生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二、其它预习方式 课前预习,除了上述的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归类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
1.归类式预习 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指导预习的范例则起到种子、酵母的作用。归类式预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从课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重点段落、中心句和中心词等方面进行归类,再设疑解答,既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又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锻炼。 2.合作式预习 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让学生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放式预习 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着老师的要求,完成常规的预习,基础知识在家通过预习独立完成,大大节约了课堂的时间,但重点预习还是很吃力,即使发给她预习单,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差生不能按要求完成,因为他们理解能力差,答不到点子上。所以我发现存在许多问题。
1.有的学生课前的预习往往浮于表面只是流于形式,至于他预习时课文读到什么程度,教师没有时间检查,只能看家长签没签字。 2.有少部分家长还认为预习是在学校课堂上做的,说明有些家长对预习意识还不够理解,还有些家长以“劳累”了一天为借口没时间,不去检查就给签字。 3.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面还不广,会出现顾此失彼现象。如何正确把握学生在预习上的个体差异,促进整体的发展也是我们值得去研究的问题。 4.部分学生总是借助工具书照搬,懒得去动脑思考。 总之,我是一边摸索着,一边尝试着探究提高教学效率。至今还不能走出一条阳光大道,但我还是想给大家一点建议,尝试着让孩子课前预习,一定是让你的课堂能真正达到精讲多练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叶圣陶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10.
[2] 倪雪雁.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预习[J].教学在线,2010 (12).
[3] 乔田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J].教学在线,2010 (2).
[4]徐秋芬.对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的建议[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 (3).
[5]上高县敖阳小学 赵秋东;《重视课前预习 提高自学能力》 [N];宜春日报;2011年.
- 【发布时间】2017/11/1 11:33:22
- 【点击频次】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