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探究;
【正文】数学是一门灵活度十分大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有活跃的头脑思维,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数学思维体系,对事情的分析更加理性,增加学生头脑的灵活度,从而对学生浅意识里的创新能力进行激发,锻炼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理十分强烈,思维灵活度很大,常常会想一些常人没有的想法。但是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由于受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中的教学方式不进行转变,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为迎合新课改教学理念,也是为了学生以后更好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教学方式的变更,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案,跳出传统教学的牢笼,在传授学生基础的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创新导入教学方法,将学生指引到创新之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一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那么这节课将会是一个十分成功的教学过程。教学导入是一节课的起端,是一节课堂的关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用“先发制人”的导入教学方式。教师要一改以往的教学导入“让我们进行这节课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就算进行了课前的活跃,学生听到这句话时学习兴致也会一落千丈。教师要设计能够将学生循序渐进引入教学的导入方案,将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俘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进入了数学学习。比如:在《分数》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出了下列问题:1、在中秋节时 ,我们会吃什么?2、那在吃月饼时,你会吃几块?3、当你不能吃完完整一块时,你会怎么办?3、将月饼进行多次分块时,你是怎样形容一小块月饼呢?小学生对于过节日都是十分感兴趣的,而且还是在吃月饼这个问题上,这种导入式教学可以很快将学生引入到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会紧随教师的教学思路。之后,我又引入了相关问题:你知道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如何对不完整的东西进行计数的吗?动用你聪明的大脑想出一种能够新的计数方式吧。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对创新的兴趣被激发,头脑也是随着教学变得更加灵活。
二、 引导学生全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数学问题是可以利用多种解决方式进行解决的,而且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也是喜欢探究新的事物,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多元化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将数学问题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展现,冲击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思维的迸发。教师在讲解问题时,可以从老套的模式中跳出,以一种不同教材上且意想不到的方式进行数学问题解决。比如:在《三角形》相关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动画展示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将三角形的三角在一条直线上进行组合,刚好组合成一个平角。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剪刀,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裁掉,进行平角的拼接。这种对教学内容形象的展示,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也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合理利用教学因素,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身边教学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只是对理论知识进行灌输,反而说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其实,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可以进行深度挖掘,将这种教学因素转变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圆》相关知识的讲解时,在圆的概念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大拇指为定点,用食指和中指夹一支粉笔为半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摆脱借助教学工具的定性思维,让学生对圆的概念(平面上一条线段,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360度,它的另一端留下的轨迹)有一个更透彻的理解。
结语:总而言之,没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最终将被这个社会淘汰,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也将被世界淘汰,教师进行教学不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还是为民族、国家培养发展性人才,因此,教师担负起自己的教学职责,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升元.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J]. 学周刊, 2015(17):152-152.
[2]张英霞.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创新[J]. 学周刊, 2015(26):170-170.
一、 创新导入教学方法,将学生指引到创新之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一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那么这节课将会是一个十分成功的教学过程。教学导入是一节课的起端,是一节课堂的关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用“先发制人”的导入教学方式。教师要一改以往的教学导入“让我们进行这节课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就算进行了课前的活跃,学生听到这句话时学习兴致也会一落千丈。教师要设计能够将学生循序渐进引入教学的导入方案,将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俘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进入了数学学习。比如:在《分数》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出了下列问题:1、在中秋节时 ,我们会吃什么?2、那在吃月饼时,你会吃几块?3、当你不能吃完完整一块时,你会怎么办?3、将月饼进行多次分块时,你是怎样形容一小块月饼呢?小学生对于过节日都是十分感兴趣的,而且还是在吃月饼这个问题上,这种导入式教学可以很快将学生引入到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会紧随教师的教学思路。之后,我又引入了相关问题:你知道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如何对不完整的东西进行计数的吗?动用你聪明的大脑想出一种能够新的计数方式吧。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对创新的兴趣被激发,头脑也是随着教学变得更加灵活。
二、 引导学生全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数学问题是可以利用多种解决方式进行解决的,而且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也是喜欢探究新的事物,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多元化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将数学问题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进行展现,冲击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思维的迸发。教师在讲解问题时,可以从老套的模式中跳出,以一种不同教材上且意想不到的方式进行数学问题解决。比如:在《三角形》相关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动画展示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将三角形的三角在一条直线上进行组合,刚好组合成一个平角。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剪刀,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裁掉,进行平角的拼接。这种对教学内容形象的展示,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也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合理利用教学因素,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身边教学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只是对理论知识进行灌输,反而说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其实,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可以进行深度挖掘,将这种教学因素转变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圆》相关知识的讲解时,在圆的概念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大拇指为定点,用食指和中指夹一支粉笔为半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摆脱借助教学工具的定性思维,让学生对圆的概念(平面上一条线段,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360度,它的另一端留下的轨迹)有一个更透彻的理解。
结语:总而言之,没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最终将被这个社会淘汰,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也将被世界淘汰,教师进行教学不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还是为民族、国家培养发展性人才,因此,教师担负起自己的教学职责,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升元.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J]. 学周刊, 2015(17):152-152.
[2]张英霞.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创新[J]. 学周刊, 2015(26):170-170.
- 【发布时间】2017/12/5 9:15:35
- 【点击频次】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