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
【正文】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同学的主动参与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面广,课堂效率就高,教学效果就好,学习成绩就会提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效率呢?结合本人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一种内部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目的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只有当学生有了这种学习欲望时,才能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中,有趣的学习材料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完“列方程解应用题”后,我设计了一个“救救小羊”的情境练习,就在狼想吃小羊的时候,山大王老虎来了,老虎为了显示自己的“公正”,规定:“小羊如果做错了一题,狼可以前进一步,如果做对了,狼就后退一步,远离小羊。”在如此有趣的童话情境中,学生本能的一种“正义感”马上被激发出来,他们学习热情高涨,做题异常认真。随着学生一次一次正确的练习,狼被迫步步后退,当狼退至“河边”,逼进河里时,学生心底“惩恶扬善”的愿望终于得到了满足,全班禁不住高声欢呼起来,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的极致,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2、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又相对枯燥无味,与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和生动活泼的特点构成矛盾。为了体现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强化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思维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激发兴趣,使他们跃跃欲试。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等方法进行操作,主动探索、观察、讨论、发现、交流、大胆推导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当学生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问:大家认真观察,割补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联系?根据上面的发现,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通过操作后,已经明确了两个图形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空间形式,这样他们要说的话就很多,就有参与的兴趣,完全有可能进行加工、整理、进而推导出公式,课堂教学也更加有效。
二、精选课堂练习,提高课堂效率。
实践证明,盲目的过多的练习是不科学的,它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反而,由于大量机械性的练习题目,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呆滞,加上那么多的作业,挤掉了他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和休息时间,阻碍了他们思维的正常发展,使他们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编练习题,并有计划地让学生练习,力求精而少,练在点子上,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堂课只有40分钟,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费,且必须要把这40分钟用在刀口上。
1、坚持课前5分钟小测
坚持课前5分钟小测,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其具体做法是每节数学课上,进行上节内容的简单测验。这个环节不但可以复习旧知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认真听课,提高课堂效率。因为我们可以利用这5分钟来让学生从课间休息时的兴奋中冷静下来,调整状态,为接受新课作好精神准备。另外,学生为了做好小测题,就必须要认真听课,认真做好笔记。
2、课后巩固要有强化意识:
到了知识巩固阶段,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学习上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这节课成败的决定因素。
(1)做好巩固性练习。对知识加深理解并转化为技能技巧。例如在有理数混合运算中,可对基础知识重点练,强化运算法则(尤其是法则中关于符号的确定)及运算顺序;关键步骤专项练,转化为技能技巧;简便运算完整练,强化对运算定律的运用。
(2)加强比较性练习。通过寻同辨异,加深理解。例如学习解决问题时,一道题可能有几种解法,等学生列出算式后,可以通过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及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
(3)尝试变通式练习。摆脱学生一味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势,一题多变。例如在学生学完解决分数问题后,可加强变式练习,可出现补充条件、补充问题、单位“1”已知或单位“1”未知等题目类型,拓宽思维,加强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
(4)探索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时,可让学生做已知圆的半径、直径、周长求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把新知、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3、要充分利用好配套练习册和数学基础训练,抓住重点精讲多练,反复练直到掌握为止。
三、关爱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绝对的,主要表现为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而制定多层次的教学内容。首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与之相符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并在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另外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给予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对他们的作业要面批,帮他们指出错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深入学习,让他们有一种吃得“饱”的感觉。总之,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必须的知识;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最后教师应该优化评价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多元化评价,多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习上的点滴成功,使之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总之把握新课程的精髓,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手脚、启发思维、展现智慧和能力的舞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建构平台,创设空间。只有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一种内部动力来达到学习目的。这种目的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愿望。只有当学生有了这种学习欲望时,才能积极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中,有趣的学习材料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完“列方程解应用题”后,我设计了一个“救救小羊”的情境练习,就在狼想吃小羊的时候,山大王老虎来了,老虎为了显示自己的“公正”,规定:“小羊如果做错了一题,狼可以前进一步,如果做对了,狼就后退一步,远离小羊。”在如此有趣的童话情境中,学生本能的一种“正义感”马上被激发出来,他们学习热情高涨,做题异常认真。随着学生一次一次正确的练习,狼被迫步步后退,当狼退至“河边”,逼进河里时,学生心底“惩恶扬善”的愿望终于得到了满足,全班禁不住高声欢呼起来,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的极致,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2、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又相对枯燥无味,与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和生动活泼的特点构成矛盾。为了体现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强化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思维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激发兴趣,使他们跃跃欲试。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等方法进行操作,主动探索、观察、讨论、发现、交流、大胆推导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当学生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问:大家认真观察,割补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联系?根据上面的发现,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通过操作后,已经明确了两个图形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空间形式,这样他们要说的话就很多,就有参与的兴趣,完全有可能进行加工、整理、进而推导出公式,课堂教学也更加有效。
二、精选课堂练习,提高课堂效率。
实践证明,盲目的过多的练习是不科学的,它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反而,由于大量机械性的练习题目,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呆滞,加上那么多的作业,挤掉了他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和休息时间,阻碍了他们思维的正常发展,使他们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编练习题,并有计划地让学生练习,力求精而少,练在点子上,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堂课只有40分钟,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费,且必须要把这40分钟用在刀口上。
1、坚持课前5分钟小测
坚持课前5分钟小测,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其具体做法是每节数学课上,进行上节内容的简单测验。这个环节不但可以复习旧知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认真听课,提高课堂效率。因为我们可以利用这5分钟来让学生从课间休息时的兴奋中冷静下来,调整状态,为接受新课作好精神准备。另外,学生为了做好小测题,就必须要认真听课,认真做好笔记。
2、课后巩固要有强化意识:
到了知识巩固阶段,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学习上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这节课成败的决定因素。
(1)做好巩固性练习。对知识加深理解并转化为技能技巧。例如在有理数混合运算中,可对基础知识重点练,强化运算法则(尤其是法则中关于符号的确定)及运算顺序;关键步骤专项练,转化为技能技巧;简便运算完整练,强化对运算定律的运用。
(2)加强比较性练习。通过寻同辨异,加深理解。例如学习解决问题时,一道题可能有几种解法,等学生列出算式后,可以通过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及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
(3)尝试变通式练习。摆脱学生一味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势,一题多变。例如在学生学完解决分数问题后,可加强变式练习,可出现补充条件、补充问题、单位“1”已知或单位“1”未知等题目类型,拓宽思维,加强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
(4)探索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时,可让学生做已知圆的半径、直径、周长求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把新知、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3、要充分利用好配套练习册和数学基础训练,抓住重点精讲多练,反复练直到掌握为止。
三、关爱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绝对的,主要表现为认知方式和思维策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而制定多层次的教学内容。首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与之相符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并在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另外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给予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对他们的作业要面批,帮他们指出错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深入学习,让他们有一种吃得“饱”的感觉。总之,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必须的知识;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最后教师应该优化评价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多元化评价,多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习上的点滴成功,使之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总之把握新课程的精髓,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手脚、启发思维、展现智慧和能力的舞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建构平台,创设空间。只有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 【发布时间】2017/12/5 9:30:50
- 【点击频次】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