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学案导学模式下如何提高学生 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作者】 丁进强

【机构】 广西岑溪市第五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近些年来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利用学案导学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轰轰烈烈的开展着,我校也进行着这方面的教学改革。作为一名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我积极参与其中,并有不少收获。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教师由课堂主导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实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案导学模式下如何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的关键。下面我简单谈谈这个问题。
  一、学案的要求
  学案的设计,应课标为依据,对教材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学案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扣住重点,抓住难点,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②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无论是活动环节的设计,还是导学问题的设计,都要能充分启发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
  ③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④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学案教学模式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⑤创新性原则。素质教育的灵魂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案的设计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敢求知,求新求异。通过学案的引导,让学生拥有一个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在探索的长河中,劈波斩浪,克服难关,奋勇向前,不断创新。
  二、“学案式导学“的课堂组织实施过程
  课堂是“学案式导学”的主阵地,为了有效地组织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学案式导学“的课堂流程一般为: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精讲点拨——拓展提高——课堂检测五个基本环节。当然,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其具体操作流程也有所不同。
  l、自主学习阶段:学生首先认真阅读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学法指导等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及实现任务的途径,在了解目标和学法的基础上,结合学案中的导学提纲认真地自学,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梳理、感悟,完成学案中所涉及的问题,对于自学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或标记或整理,为下一步的小组交流提供素材。
  2、交流合作阶段: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协调下,就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交流,通过“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每位学生的困惑。教师做好巡视、检查、督促,指导好小组的交流同时收集好学习小组仍无法解决的问题,为精讲做好准备。
  3、精讲点拨阶段:教师在巡视的基础上,迅速理顺收集好疑难问题进行精讲,精讲的形式有多种或者教师进行点拨或者学生进行讲解。最后一般有后进生进行归纳,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4、拓展训练、展示提高:精讲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拓展练习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5、课堂检测:拓展训练结束后,教师选择典型问题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课堂检测。检测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笔式,可以辩论,也可以以作业形式,能及时反馈的尽量当堂反馈,以便及时摸清学生的学情,补救知识遗漏,调整教法和学法。
  三、使用“学案式教学”的体会
  “学案式教学”真正实现了教学观念的转变,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
  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学沿袭的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一般的方法就是教师领着学生在书上把答案划划,再讲讲,然后学生读读背背,教师教的乏味无奈,学生学的枯燥无趣,结果是考试成绩平平,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也难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支配的地位,而教师无疑在教学中扮演着中心角色,起着主体性作用,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作用得不到发挥,积极性也难以调动起来。而采用“学案式教学”后,师生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统治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则是在学案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认知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真正做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了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
  学生要达到学案中设计的目标,必须在学案的引领下,自己进行认真地阅读课本、交流合作、分析归纳、训练巩固、拓展提升,真正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无疑会得到提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不断地自学课本、互动商讨、质疑解难、归纳小结,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经过一学年对“学案式教学”的实践、摸索,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李志宏《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3]南京师范大学 夏平平《学案导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
  • 【发布时间】2017/12/5 10:18:39
  • 【点击频次】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