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教学;
【正文】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的过程。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情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策略,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我结合教学研究实践,提出一些浅见与同仁探讨。
一、教师要注重情感投入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情感投入,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和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表现出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教师在积极、愉悦的状态下,往往会在备课时思路开阔并有创新、教学时方法巧妙恰到好处、总结时语言精美富有启示,从而达到以情启智的效果。正如全国特级教师斯霞所说:“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在内心深处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如饥似渴地学习,刻苦地备课,认真地上课,细致地批改作业,耐心地辅导,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置终日劳累而不顾并自感乐在其中。”教师的这种积极情感会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处于积极、愉悦、兴趣浓厚、精神饱满的情绪状态中,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往往会产生一种学习动力,促进认知和身心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手段释放教师的积极情感:
1.教师要注重创设和谐的氛围
要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教师就应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心理的距离必然会拉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与人格建立。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心理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时,学生才会发展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环境里,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教师要用充满情感的语言激励学生
语言是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的工具。同样一句话,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觉得是在应付,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觉得是由感而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简洁、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或亲切平易,或厚重深沉,或慷慨激昂,或轻松愉快,表达情感和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往往具有激励性,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回答尽可能给予肯定,如:“你的想法很独特”“你读得太好了,老师都被感动了”这样由衷的赞赏,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教师妙用“态势语”表达积极的情感
语言学家研究表明,人们之间的交际效果20%取决于有声语言,80%取决于无声语言。教师若在课堂上巧妙运用态势语,会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老师一次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含有深意的眼神、一个优美得体的手势、不经意间做出的一个动作,都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十分微妙的影响。态势语运用得好,会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交流
文章不是无情物。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蕴含着作家们的深层思索,流淌着他们的真实情感。在大多数情况下,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分解为对一篇篇课文的阅读教学,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一种沟通与交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从而走进作品,感受和理解作品表现的思想情感。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创设
有人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如何设“境”?如何动“情”?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还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的。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及语言描述情境等。这里重点介绍三种:
1.多媒体展示法
如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时,考虑到学生阅历的局限,首先让学生观看首都亿万人民悼念总理的资料片,并将其定格在“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画面上,再配以凄楚哀婉的解说词。凝视着屏幕上首都群众悲痛欲绝的场面,学生们眼眶湿润了,在这样的气氛中再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周总理,我们想念你!”一声声呼唤,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音乐渲染法
对于一些重想象的文章,不妨使用另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把音乐引入课堂。教师在选择音乐时,要考虑到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情感应与课文相符。上课时恰当地利用音乐对人的心灵的感召力,可以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中去,可以愉悦学生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渲染教学情境。
3.课本剧表演法
有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设置情境,吸引学生,对学生学习起着感化作用、激励作用,但是学生还是处于被动状态。那么,此时如何让学生主动地融入课文内容,并体验其中的情境呢?编演课本剧无疑是最佳方法:让学生去说作品中人物所说的话,做作品中人物所做的事,体验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特别是人物的行为、心理有切身的体验、深入的理解,而且还能锻炼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在洋溢着“情”与“境”的课堂中,教师将蕴藏在教材中的“滋养了人类文明几千年的精华和经典挖掘、呈现给学生”,学生的“发展意识、责任意识、生命意识”在美的浸润中渐渐苏醒、渐渐形成。这样的课堂,我想应该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
总之,情感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它对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价值观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而且教师的情感、文本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找准文本情感基调,并对它们传递的情和意深有领悟,以此为契机,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教师、文本与学生情感的相互交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感染学生,从而产生情感互动效应,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丰富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冰. 情景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
一、教师要注重情感投入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情感投入,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和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表现出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教师在积极、愉悦的状态下,往往会在备课时思路开阔并有创新、教学时方法巧妙恰到好处、总结时语言精美富有启示,从而达到以情启智的效果。正如全国特级教师斯霞所说:“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在内心深处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如饥似渴地学习,刻苦地备课,认真地上课,细致地批改作业,耐心地辅导,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置终日劳累而不顾并自感乐在其中。”教师的这种积极情感会感染学生,使学生也处于积极、愉悦、兴趣浓厚、精神饱满的情绪状态中,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往往会产生一种学习动力,促进认知和身心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手段释放教师的积极情感:
1.教师要注重创设和谐的氛围
要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教师就应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心理的距离必然会拉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与人格建立。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心理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时,学生才会发展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环境里,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教师要用充满情感的语言激励学生
语言是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的工具。同样一句话,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觉得是在应付,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觉得是由感而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简洁、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或亲切平易,或厚重深沉,或慷慨激昂,或轻松愉快,表达情感和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往往具有激励性,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回答尽可能给予肯定,如:“你的想法很独特”“你读得太好了,老师都被感动了”这样由衷的赞赏,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教师妙用“态势语”表达积极的情感
语言学家研究表明,人们之间的交际效果20%取决于有声语言,80%取决于无声语言。教师若在课堂上巧妙运用态势语,会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老师一次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含有深意的眼神、一个优美得体的手势、不经意间做出的一个动作,都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十分微妙的影响。态势语运用得好,会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交流
文章不是无情物。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蕴含着作家们的深层思索,流淌着他们的真实情感。在大多数情况下,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分解为对一篇篇课文的阅读教学,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一种沟通与交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从而走进作品,感受和理解作品表现的思想情感。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创设
有人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如何设“境”?如何动“情”?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还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的。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及语言描述情境等。这里重点介绍三种:
1.多媒体展示法
如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时,考虑到学生阅历的局限,首先让学生观看首都亿万人民悼念总理的资料片,并将其定格在“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画面上,再配以凄楚哀婉的解说词。凝视着屏幕上首都群众悲痛欲绝的场面,学生们眼眶湿润了,在这样的气氛中再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周总理,我们想念你!”一声声呼唤,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音乐渲染法
对于一些重想象的文章,不妨使用另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把音乐引入课堂。教师在选择音乐时,要考虑到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情感应与课文相符。上课时恰当地利用音乐对人的心灵的感召力,可以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中去,可以愉悦学生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渲染教学情境。
3.课本剧表演法
有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设置情境,吸引学生,对学生学习起着感化作用、激励作用,但是学生还是处于被动状态。那么,此时如何让学生主动地融入课文内容,并体验其中的情境呢?编演课本剧无疑是最佳方法:让学生去说作品中人物所说的话,做作品中人物所做的事,体验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特别是人物的行为、心理有切身的体验、深入的理解,而且还能锻炼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在洋溢着“情”与“境”的课堂中,教师将蕴藏在教材中的“滋养了人类文明几千年的精华和经典挖掘、呈现给学生”,学生的“发展意识、责任意识、生命意识”在美的浸润中渐渐苏醒、渐渐形成。这样的课堂,我想应该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
总之,情感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它对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价值观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而且教师的情感、文本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找准文本情感基调,并对它们传递的情和意深有领悟,以此为契机,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教师、文本与学生情感的相互交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感染学生,从而产生情感互动效应,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使学生从中获取情感与人文精神的养料,丰富感情世界,开启艺术想象力,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冰. 情景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
- 【发布时间】2017/12/5 10:18:55
- 【点击频次】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