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议中职语文教学全纳课堂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全纳教育;全纳课堂教学策略;
【正文】引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人们的听、说、读、写离不开它,它的工具性决定了它是中职学学生走上就业、创业道路的前提。而中职的语文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要求的是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所以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语文学科如此重要,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思索如何上好中职学校的语文课。但是目前职业中学语文教育又存在着一些问题,阻挡了我们前行的步伐。
而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关键在于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的问题。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现在我们的学生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选择中职学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习成绩不如意。他们几乎都是在中考中与普通高中失之交臂的学生。这些学生中大多学习基础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有的甚至没有中考成绩。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混大岁数”好找个工作的思想。
所以他们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提起文化基础课就头疼。语文课就是如此,课堂上学生们经常不能集中注意力,有的讲小话,有的看课外书,有的玩手机、发短信、挂QQ、看电子书、甚至听音乐,还有的同学直接睡觉。老师想尽各种办法力图引起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一再提醒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但往往收效甚微。
而从老师的角度来说,面对学生的这些倦学、厌学、不学的现象,时间长了特别容易产生职业懈怠。有的老师会只针对有学习兴趣的学生进行教学,而放弃那些不学的同学 ,把他们当做隐形人;有的会想着不论我如何引导或是激发,学生都不会参与到学习中来;有的甚至认为自己是对牛弹琴,因为不论自己的教学内容如何精彩、如何重要,那些不想学的学生仍然不会参与到学习中来;有的老师甚至不认真备课,每天上课时间到了拿着课本到教室里边照本宣科……
面对这些现状,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老师也越来越失去了对学生、对教学的希望,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和职业的认同感。
这一问题让我们很困惑。偶然的,在本次假期的履职进级培训中接触到了“全纳教育”这一理念,这让我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二、 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顾名思义,它是指没有排斥,没有歧视也没有分类的把学生纳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来。作为一种“加强学生的参与,减少学生被排斥” 的教育理念,自从1994年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被正式提出之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不少国家付诸行动,开展了全纳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也就是说,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取消隔离、减少排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平等的参与各种学习和活动,获得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发展。我们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正需要这一理论来引导我们。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我们要把每一个学生纳入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来。
全纳与所有学生的出席、参与、成就相关。这里的出席就是指孩子在哪里接受教育,以及如何保证他们准时地出席。我们中职的语文以课堂教学为主,一般都在教室组织语文教学,多数专业的学生都能按时出席,但是少数的学生(汽修、机电专业为主)经常迟到或缺席。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或者课后的小组活动中,保证每位学生的出席是关键。参与是与学习经验的质量相关,因此它必须包括学习者自身的意见,也就是我们要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不把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生排除在教学之外,也不把任何一名同学排除在我们的教学场地之外。并且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转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逐渐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课。成就是指课程学习的结果,不仅仅是指考试结果,还有他们从每次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是说,通过学习,我们有了什么样的美好体验,获得什么有用的知识,汲取到了何种经验教训。
全纳重点关注的是那些可能被边缘化、遭到排斥及学习成绩不良的群体。我们中职的学生大都属于这类同学。
三、中职语文全纳课堂教学策略
所以,要确保我们的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得到有效地、明显的改善,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保障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出席、参与以及成就。
首先,用教师的悦纳,调控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要善于观察、捕捉进步;慷慨肯定,及时表扬;理解认同、接纳鼓励。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重视,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主动学习。因为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它具有一定的感染性和波动性。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全纳课堂中充满学习热情,充分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自己的悦纳来影响我们的学生,而并非因为他们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或是因为学生的弃学、厌学而放弃他们。
其次用多变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竞赛、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超市等各种丰富而具有实效的学习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被课堂情感的大磁场牢牢吸引,学得既轻松又高效。
教学活动中,要确保全体参与: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伙伴学习、集体活动、师生合作学习等形式要有机结合,保证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并且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着力把学生推到主人的位置,给学生思考,发问,答问,动手操作的时间与空间,努力实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感悟、去归纳。做到:赋予权责、表示认可、鼓励参与。
再次关注学生的智能个性,让学生体验成功。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有八种智能,每个人都具有这些智能,只不过掌握情况不同,有的智能比较突出,有的智能比较薄弱。如果学习方法符合学生的智能偏好,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因而我们要了解学生,分析他们的智能差异:教师通过平时的课堂观察、练习、考试与非标准化量表的测试,对学生的智能差异情况进行诊断、分析,并了解其原因。并根据他们各自的优势智能进行引导,让每位学生都找到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成功,收获快乐。
最后,用积极的评价,发展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做到:关注评价的时机、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评价的对象,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
总的来说教师的悦纳,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温暖,老师的可爱、可亲;多变的课堂教学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我们的中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多元智能的关注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让我们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有了成就感,转变了他们厌学、弃学的现状。
所以,为了能够提升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的效果必须改变我们以往的做法,从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入手,引入全纳课堂的教学理念,想尽办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幸福感,让他们悦纳我们的语文课,全员参与到我们的语文学习中来。从而提高我们中职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书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修订)
[2]田友谊《全纳教育:教育机会均等的应然选择》外国教育研究
[3]黄志成等《.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参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卓挺亚、张亿钧《当代世界教育思潮及教育改革动态》南海出版公司,2003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人们的听、说、读、写离不开它,它的工具性决定了它是中职学学生走上就业、创业道路的前提。而中职的语文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要求的是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所以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语文学科如此重要,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思索如何上好中职学校的语文课。但是目前职业中学语文教育又存在着一些问题,阻挡了我们前行的步伐。
而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关键在于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的问题。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现在我们的学生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选择中职学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习成绩不如意。他们几乎都是在中考中与普通高中失之交臂的学生。这些学生中大多学习基础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语文、理化、英语、政治等科目加起来都不足百分,有的甚至没有中考成绩。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混大岁数”好找个工作的思想。
所以他们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提起文化基础课就头疼。语文课就是如此,课堂上学生们经常不能集中注意力,有的讲小话,有的看课外书,有的玩手机、发短信、挂QQ、看电子书、甚至听音乐,还有的同学直接睡觉。老师想尽各种办法力图引起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一再提醒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但往往收效甚微。
而从老师的角度来说,面对学生的这些倦学、厌学、不学的现象,时间长了特别容易产生职业懈怠。有的老师会只针对有学习兴趣的学生进行教学,而放弃那些不学的同学 ,把他们当做隐形人;有的会想着不论我如何引导或是激发,学生都不会参与到学习中来;有的甚至认为自己是对牛弹琴,因为不论自己的教学内容如何精彩、如何重要,那些不想学的学生仍然不会参与到学习中来;有的老师甚至不认真备课,每天上课时间到了拿着课本到教室里边照本宣科……
面对这些现状,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老师也越来越失去了对学生、对教学的希望,甚至失去了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和职业的认同感。
这一问题让我们很困惑。偶然的,在本次假期的履职进级培训中接触到了“全纳教育”这一理念,这让我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二、 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顾名思义,它是指没有排斥,没有歧视也没有分类的把学生纳入到我们的教学中来。作为一种“加强学生的参与,减少学生被排斥” 的教育理念,自从1994年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被正式提出之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不少国家付诸行动,开展了全纳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也就是说,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取消隔离、减少排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平等的参与各种学习和活动,获得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发展。我们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正需要这一理论来引导我们。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我们要把每一个学生纳入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来。
全纳与所有学生的出席、参与、成就相关。这里的出席就是指孩子在哪里接受教育,以及如何保证他们准时地出席。我们中职的语文以课堂教学为主,一般都在教室组织语文教学,多数专业的学生都能按时出席,但是少数的学生(汽修、机电专业为主)经常迟到或缺席。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或者课后的小组活动中,保证每位学生的出席是关键。参与是与学习经验的质量相关,因此它必须包括学习者自身的意见,也就是我们要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不把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生排除在教学之外,也不把任何一名同学排除在我们的教学场地之外。并且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转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逐渐喜欢上我们的语文课。成就是指课程学习的结果,不仅仅是指考试结果,还有他们从每次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也就是说,通过学习,我们有了什么样的美好体验,获得什么有用的知识,汲取到了何种经验教训。
全纳重点关注的是那些可能被边缘化、遭到排斥及学习成绩不良的群体。我们中职的学生大都属于这类同学。
三、中职语文全纳课堂教学策略
所以,要确保我们的学生的学习质量能得到有效地、明显的改善,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保障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出席、参与以及成就。
首先,用教师的悦纳,调控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要善于观察、捕捉进步;慷慨肯定,及时表扬;理解认同、接纳鼓励。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重视,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主动学习。因为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它具有一定的感染性和波动性。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全纳课堂中充满学习热情,充分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自己的悦纳来影响我们的学生,而并非因为他们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或是因为学生的弃学、厌学而放弃他们。
其次用多变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善于运用游戏竞赛、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超市等各种丰富而具有实效的学习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被课堂情感的大磁场牢牢吸引,学得既轻松又高效。
教学活动中,要确保全体参与: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伙伴学习、集体活动、师生合作学习等形式要有机结合,保证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并且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着力把学生推到主人的位置,给学生思考,发问,答问,动手操作的时间与空间,努力实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感悟、去归纳。做到:赋予权责、表示认可、鼓励参与。
再次关注学生的智能个性,让学生体验成功。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有八种智能,每个人都具有这些智能,只不过掌握情况不同,有的智能比较突出,有的智能比较薄弱。如果学习方法符合学生的智能偏好,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因而我们要了解学生,分析他们的智能差异:教师通过平时的课堂观察、练习、考试与非标准化量表的测试,对学生的智能差异情况进行诊断、分析,并了解其原因。并根据他们各自的优势智能进行引导,让每位学生都找到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成功,收获快乐。
最后,用积极的评价,发展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做到:关注评价的时机、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评价的对象,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
总的来说教师的悦纳,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温暖,老师的可爱、可亲;多变的课堂教学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我们的中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多元智能的关注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让我们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有了成就感,转变了他们厌学、弃学的现状。
所以,为了能够提升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的效果必须改变我们以往的做法,从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入手,引入全纳课堂的教学理念,想尽办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幸福感,让他们悦纳我们的语文课,全员参与到我们的语文学习中来。从而提高我们中职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书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修订)
[2]田友谊《全纳教育:教育机会均等的应然选择》外国教育研究
[3]黄志成等《.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参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卓挺亚、张亿钧《当代世界教育思潮及教育改革动态》南海出版公司,2003
- 【发布时间】2017/12/5 10:20:21
- 【点击频次】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