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作者】 蒋 丽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桔山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与英语、数学等学科不同的难题是:轻视历史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方方面面,如教材和课时安排的频繁改动,选修课的如同虚设,历史学而无用等等。如果不在认识上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很难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远在几千年前,埃及卢克索神庙法老像上镌下了“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的名言,人类的先辈站在哲人的高度警示后人不要忘记历史。作为探索与总结人类已往活动的一门学科──历史,具有强烈的鉴古知今的作用,谁藐视它,谁就将受到它的惩罚。而历史、哲学、文学等人文学科所探索的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怀,因而它们能够永恒!正是对历史充满着这般的敬畏与热爱,使我对这一门学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将它融入到我的教学生涯之中。
  一、对教学思想的若干思考
  教学思想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指导思想,是登高远望的山石。中学历史教育不仅要完成认知目标,还应完成情感的、意志的、道德的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目标。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对个体和社会的责任感的培养,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怀,是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首要关注的内容。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它既包括对教材的阐释要正视历史人物,也包括要尊重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来教学。马克思在论及历史学时曾多次强调:“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总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因此,关注历史人物的教学,是对历史的尊重;也只有对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鲜活再现,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如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价值观,和他那“慷慨赴死易,从容守义难”的人生实践,强烈地震撼了后人;又如华盛顿在美国顺利走向民主道路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也一样深深地吸引了后人。
  2.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教学态度。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所要求的必备素质之一。对历史教材的专业性把握,应本着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切忌讲假话,讲大话,讲空话。一切真的、善的都是美的,历史学如果失去了真实,也就失去了美,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当代社会正走入信息时代,学生的历史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并且和教师处在同一个平台。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这一时期的青年学生,成人感特别强,逆反心理也强。一旦假话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后果是严重的。那样我们将失去对学生理性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将失去对他们正确价值观培养和引导的最佳时期。
  3.对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进行思辨。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潮流把广大第一线教师推到了潮头。对此,一方面要积极参与改革,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同时也要冷静思辨,保留和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
  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如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体,通过综合编排处理,不仅扩大了学习容量,节省了时间,还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再现生动的历史场景、鲜活的历史人物、复杂的历史事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具体的、直观的感性材料。
  二、课堂教学的点滴实践
  当我们手执教鞭,走进中学的课堂时,我们就获得了一项特殊的权利,对一批又一批的中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权利。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我们更要惦量所承担的义务,努力上好我们的每一堂课。
  1.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素质是人的思想、学识、情操、性格等因素的综合。在综合素质的修养方面,历史教师应该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道德修养水平;二是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群;三是具备良好的情操和性格品质。课堂教学是我们与学生接触的主要时段、主要地点,一个教师表现出的综合素质,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学识的掌握和良好性格的养成。如如何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不同看法,能集中反映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如果教师宽容,理解和引导学生,就等于给了学生一定的思想空间,给了他们足够长的助跑距离,使他们能够展翅高飞,有所作为。反之,则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到的只是专制与非理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应时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2.努力创造课堂教学美。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历史课堂教学应追求德、智、美三大目标功能,创造课堂教学美。首先,在上课前几分钟,教师应调整自己的情绪,进入教学状态。由于每个教师都是现实社会中的人,难免有各种喜怒哀乐的事情,但我们应按职业的要求,抛弃各种杂念,以一种健康、饱满的工作热情走进教室,开好一节课的头。其次,应仪态端正,服饰得体,语言亲切随和,并具有一定的张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创造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增强教师的影响力,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3.努力搞好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已被国家列为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之一。研究性学习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教学领域的体现。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除了帮助学生设计教材中的有关问题,收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外,还可以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确定研究专题。
  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戏剧界有句名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它同样适合教育界。要想获得教学的成功,就必须在台下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寻找源头活水,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理论水平。
  1.系统学习史学名著,提高专业素养。从事中学历史教育,仅靠大学时代的专业修养远远不够,还必须系统地学习史学名著。涉及历史学科中的史学理论,通史、断代史、国别史、专史、文明史、宗教史等类的名著很多,如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司马迁的《史记》,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的《全球通史》、伯恩斯和拉尔夫合著的《世界文明史》等等,都是价值很高的史学名著。通过研读史学名著,领略史家的研究态度,既能受到严谨学术规范的熏陶,又能提高专业素养,从而把自己努力塑造成学者型的历史教师。
  2.及时了解历史学的新信息、新成果。信息和成果来源很多,报纸、电视、上网都可以获取。但中学教师主要是从各种期刊杂志上获取信息,如《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历史学习》、《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等。一般而言,学校和教研室会订阅部分期刊,但这远远不够,自己应该再补充订阅相关的专业期刊,仔细阅读,及时补充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新颖性。
  3.向优秀历史老师学习。历史学界的前辈们,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把毕生的心血结集成收。这是他们赋予我们这些后来者的恩惠,让我们年轻教师站在他们的肩头,有一个更高更新的起点。前辈的教学经验,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对于指导历史教学实践意义重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出版的有北京历史特级教师陈毓秀的《怎样教好历史》、《名师授课录》(中学历史卷)、《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刘宗华历史教学艺术与研究》、《上海著名历史教师教学思想录》。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自身特点,探索一条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道路。
  4.拓展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由于历史贯穿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再加上当前学科之间的渗透日益增强,基础教育课程大整合和高考“3+X,”模式的推行,都要求历史教师除了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更广博的知识。广泛涉猎经济学、法学、地理学、社会学、美学、宗教、建筑等各个领域,教学中运用多学科知识去丰富和加深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理解,从而使我们的授课具有开放性特点。
  5.教学科研相得益彰。科研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来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同时具备教研水平和科研素质,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去从事一些教育科研活动,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提高教育者自身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唐代杰出的史学家刘知几提出史学修养的标准是才、学、识三长,清代章学诚又加之以德。才、学、识、德也是今天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品质,并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终生。
  • 【发布时间】2017/12/5 10:27:30
  • 【点击频次】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