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体会

 

【作者】 黎春清

【机构】 广西玉林市福绵区新桥镇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数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知识堆积和过分注重学习的结果的教学方式,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如何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是每个数学教学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下面谈几点自己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实践体会。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面对新课程,教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数学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本位思想,一切立足于学生的需求,一切立足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升。首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以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同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积极参与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新教学理念强调全新的学习方法,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数学教师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促进学生高效开展合作与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小组间交流、全班交流、自我交流等等。其次,教师要由课堂的主宰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所谓的引导不是强行按住教学设计牵引学生前行,而是启发学生心智,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让学生在教师的帮扶和引领下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行程中领略美丽的知识风景。教师是引领重点是激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让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教书的引导不仅有知识上的攻坚克难,更有精神价值的启迪,培养内外兼修的合格人才。再次,教师要摆脱高高在上思想的束缚,积极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秩序,成为学生学习的平等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现学生智慧灵光的闪现。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到知识交流与情感交流双渠道的畅通,让学生把数学学习当成是一种愉快的享受。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如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时,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展开图剪成了平行四边形,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教师对这种探索要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立足教材,开发教材,树立全新的教材观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不是教学的全部。教材所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利用教材作为媒体,让学生获得较高的数学素养,获得全人的发展。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丰富数学教学。数学通过对事物进行定量刻画和定性描述,从具体事物之中,抽象出一般特征,分析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数学教学,就是要通过数学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分析、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方法,从而掌握分析、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汽车每小时行驶60公里,6小时、7小时行驶的路程是多少?速度一定,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某件商品5元,8件、9件等的总价,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王师傅每小时加工16个零件,4小时、6小时、8小时加工的零件数,工作效率一定,时间和工作总量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关系很多很多。但它们都有一个共性: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大或缩小,另一个量也按一定的量随着变大或缩小,这种关系,我们叫它成正比例的量,可以用很优美的函数图像来揭示出它发展变化的本质。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要掌握分析同类属性的事物,抽象出他们的共同特征,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或规律,又能运用这些规律去解决特殊的问题,从普遍规律到解决特殊问题,发挥了数学的优势。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
  三、用发展的理念开展积极的数学评价,建立新的数学评价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落实新课程理念,必须并摒弃功利思想,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传统的静态评价方式,特别是单凭测试成绩作为评价手段的方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要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1.评价的内容综合化。教师评价的内容不应仅是学习的结果,《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评价的重点应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他方面,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是否与同学能够和谐合作,这些都是评价的内容。2.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传统的分数制的量化评价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改为等级制考评,还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开放性考试等评价方式,力争做到评价科学、客观和具有实效性。另外,还可以采用同学互评和自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同学互评便于从同龄人中学习和借鉴长处,自评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回顾与反思习惯。3.评价的呈现方式要以定性描述为主。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评价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疑定性描述为主的方式”。基本的呈现方式为评语。评语语言要简明扼要、客观、公正、全面,鼓励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 【发布时间】2017/12/5 10:42:13
  • 【点击频次】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