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挖掘生活素材,改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作者】 王忠民

【机构】 河南省滑县上官镇中心校

【摘要】 利用身边熟悉物品,为学生创设小实验,多给学生参与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直观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方式转变。

【关键词】 亲自动手;全员参与;兴趣;转变;创新;
【正文】

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立项课题(编号PZS214)


——由《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谈起


  初中物理新课标中,倡导物理教学应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这种理念怎样在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去落实到位,体现它的真正意义,这一直是我在教学中思考的一个问题。
  前段时间,参加一次县里举办的联片赛课,我选的课题是《空气的“力量”》,大气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刻享受着大气带来的各种便利,我们对它既熟悉而又陌生。我该如何设计这节课,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空气的“力量”?
  我设想了几种方案:
  第一种:利用课件上的动画展示课本上面的小实验:如大气压压塌饮料罐、瓶吞鸡蛋等,动画效果挺好的。
  第二种:我设计几个与课本上不同,与大气压相关小实验带进课堂,逐一演示,在演示过程中,增加一个猜想环节,孩子们的好奇心一下子就会激发出来。实验完毕,猜想正确的学生高兴,没猜想对的学生就会在脑子中打上问号:不可思议,这是为什么?让学生生成问题的课堂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设计。
  不过这两种教学设计,都是以教师的活动为主,通过试听并用、教师演示的学习方式,学生记住的所教内容的平均率仅为20%、30%,不理想。
  怎样才能做到,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从而有利于获取知识呢?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获取知识—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是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应当吸引他们参加富有思想内容的劳动。
  物理实验,一项富有思想内容的劳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学生参与实践的课堂,可以记住所学内容的70%。
  怎样设计课堂才能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呢?怎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
  针对这节课的特点,我决定采取分组实验,每一小组设计器材不同的小实验。
  当基本教学思路确定以后,我就着手准备6组小实验,把身边的矿泉水瓶、橡胶管,玻璃板、注射器,玻璃杯、小吸盘等学生非常熟悉的东西引入了课堂。学生看到这些东西,首先就会产生一种亲近感:这也可以做实验器材,原来物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共同完成实验,这也能体现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
  我为每组设计了一张简单的实验卡: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增加“展示”环节,抓住孩子们都有很强的表现欲的心理特点,让每一小组选出一至两名学生完整的展示一下本组的实验过程。这样,每一小组的同学都等于做了一个、观看了5个演示实验。学生做的,学生观看,会更兴奋、跟有刺激感,因为每一小组都有展示的机会,哪一组都会不甘落后,力争把本组最好的一面展示在大家面前的。
  这样设计,达到了让学生全部参与了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以体现。
  在参赛课堂上,我的导入语是:“同学们是喜欢看老师做演示实验呢?还是喜欢自己亲自动手参与实验?”
  学生齐声回答:“自己动手做实验。”
  “好吧,老师今天就满足同学们这个愿望。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六个不同的小实验,为了公平起见,我们每位小组长来抽取一张实验卡,根据实验卡上的实验器材名称,取出所需实验器材,与本组成员一起阅读实验步骤,成员间合作共同完成所选择的实验。”
  实验开始了。
  每一小组的学生都自动围拢在了一起,阅读实验卡,阅读完毕,动手操作开始了,学生们做的都非常认真。我原来准备对选到较复杂的“橡胶管自动吸水”实验的小组进行辅导一下,出乎意料的,学生们做成功了。看来孩子的潜能是不容小觑的。有的小组每位成员都做了一遍:如试管不下落实验、小吸盘吊运玻璃实验、瓶中水不下落试验等,在几分钟内,每一小组都顺利的完成了,做的都非常不错,就连平时不学习的学生也都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中来,这样的教学效果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下面进入小组展示环节。在每一组展示结束时,我都及时地提出问题:如在双试管实验中,提出小试管为什么没有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反而上升?观察它内部有什么?是什么力量使它上升了呢?在吸盘吊起玻璃板实验中,提出是什么力量使吸盘吊起了玻璃板?观察它的周围有什么? 
  六组同学的展示结束时,答案在同学们的脑子里逐渐的清晰明确起来了:“空气,是空气在创造着这些神奇的力量。”
  还听见有同学在下面小声议论:平常也看到过这些现象,就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原来设这么回事;我早就玩过,但从来没去想过原因;今天课上的过瘾,好玩,有趣,天天这样上课就好了。
  看着同学们兴奋地脸,充满好奇的眼睛,我对下面内容的学习充满了信心。其实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已在同学们“玩”的过程中完成了。他们观察到了:(1)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也会产生神奇的力量,并且力量还非常之大,(2)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会产生各个方面的压强。
  大气压到底有多大?这是同学们迫切想知道的。通过课件展示托里拆利实验,学生学习了大气压强值。
  学习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应用,使学生体会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但如果不给他提供食物,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
  我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不断扶植和巩固学生能够为发现者的愿望——学以致用,
  我设计了奇思妙想环节,把学生前面进行的部分小实验进一步拓展,升华。
  奇思妙想一:
  我们刚才实验中的小吸盘可以吊起小玻璃板,如果把小吸盘换成大吸盘会怎样?
  “能吊运大块玻璃。”“我想还不容易弄烂,比人工直接搬运保险”“那得增加个抽气装置吧,要不吸盘里的空气怎么出来?总不能还用手挤压吧?”
  我以欣赏的目光看着孩子们,内心确实很激动:“你们在搞创新,以你现在的思维方式,一不小心会有发明专利光顾你的。(学生们一听更兴奋了)可惜,你的这些专利已经被别人拿走了。”展示工厂吸盘吊运玻璃画面。进行奇思妙想二、奇思妙想三等,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学生体验了一把创新的乐趣,感受到了物理知识的真正有用。
  物理,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还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们要实现学生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方式的转变,实验教学课上的质量的高低非常关键。我们教师要多思多想,多下功夫,不怕麻烦,为学生多搜集一些触手可及的小实验,挖掘身边生活素材,来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尽可能每一节新课的学习都要以实验为基础进行展开,为学生多设计一些相关的小实验,让参与课堂的人数多起来。当学生觉得上物理课“好玩”,就会体验到它的有趣,有味,上物理课才会产生快乐感,才会持久地学习它,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这时才会觉得它真正有用。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课,用身边俯首皆是物品,如塑料瓶,乒乓球,小石头等就可以设计出许多为课堂服务的小实验,材料不金贵,但能解决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关键是我们教师是否上心。新课标提出的“从生活走进物理”,我认为就是从我们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出发,通过小实验再现,让学生在动手劳动的过程中观察到直观现象,揭示出它包含的科学道理;把知识进一步拓展,来应用与解决、指导我们的社会生活、生产,从而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标理念,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思考,改进,这就是创新的萌芽。创新,不是凭空出现的,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们要多给学生创造条件,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实验现象,然后再转化为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这个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发布时间】2017/12/5 10:46:37
  • 【点击频次】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