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 杨 锐

【机构】 四川省宣汉中学

【摘要】 高中语文运用对比阅读教学法不仅能帮助学生进行文学鉴别,弄清作品的是非优劣,还能增强学生对事物及其规律广度与深度的认识,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对比阅读;运用;
【正文】作为奠基作用的高中语文,继续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高考”应试影响,教师围绕考试教语文,学生为了高分学语文,这种为“分”而奔的功利教、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桎梏着语文育人功能的正常发挥。为了使语文在促进人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我在实践中运用对比阅读教学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对比阅读又叫比较阅读,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篇或多篇文章放在一起,对照进行阅读,通过比较、对照和鉴别等阅读思考行为,来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结构层次、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等诸方面的理解,从而达到开阔学生眼界、活跃学生思维、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内涵丰富,含有多种方式,如从范围上分,包括横比、纵比、类比;如从教学目的出发,还可引导学生对多篇进行选材对比、结构对比、立意对比、语言风格对比、表达方式对比、文体对比等,但无论哪种方式,其基本要领是一致的,即“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一、异中比较,找出共性
  异中比较,找出共性就是在不同作品中进行比较,找到相同点,即共性。如教学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时,我们就可以把关汉卿的《窦娥冤》和冯梦龙的《灌园叟晚逢仙女》进行比较,他们虽然体裁不同,内容不同,但是他们结尾却有惊人的相似,《孔雀东南飞》这样写道:“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这里松柏梧桐,枝交叶接,鸳鸯相向,夜夜和鸣,象征刘、焦二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寄托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窦娥冤》结尾写窦娥临刑前对天发下“血溅臼练”、“六月飞雪”和“楚州亢旱”三桩誓愿都应验。《灌园叟晚逢仙女》写秋先被恶霸张委张霸迫害,花神出来惩治这两个恶人,将张委倒栽粪窖,张霸头破伤重而死。通过这样找共性,就能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得出文学作品的特点。与这样结尾的文章还有很多,如牛郎织女的“鹊桥”,屈原的“白衣白马而去”,《杜十娘》中“孙富的暴死”,梁祝的“化蝶”等,这些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决不可能出现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却出现了,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写法。我们读了以后相信它符合生活的真实,正是这些浪漫主义的写法,创造了浓郁的悲剧气氛,使主题逐步深化,构成了全剧的高潮,充满了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倘若不做这样的情节安排,而是按照当时社会时代生活的本来面目来设计情节,那么情节的发展则必然趋向悲剧。这样的情节处理不但读者不满意,作者也不满意,因为它违背了读者和作者的愿望。将这些文章进行对比阅读,我们不但可以在内容上找到相同之处,还可以在文章结构,作者理想方面找到相同点,对学生以后作文或归纳能力培养都大有裨益,有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同中比较,找出个性
  同中比较,求异处找个性就是要从具有相同关系的事物或教材中探求其不同之处的,找出事物与从不同的特点的教学活动和思维方法。它是异中求同方法的逆向操作,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的发展。这种多用于教学诗歌、散文,因为历代诗人喜欢皆寓情寄意于山水间,他们情感在山传水漾中有着爱或恨之共性,但又由于他们处境不同,遭遇不同,而个性不同又呈现不同特点。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通过引领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找出想同与不同之处,不难得出:这是诗篇发端的一组句子,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扑面而来。大有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之势。正如《唐诗别裁》所说:“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满纸萧瑟的秋气扑面而来,却衬以“不尽长江”的雄浑景象,令人肃然。用“红胜火”的江花,衬“绿如蓝”的春水,既使人感到色彩的艳丽,又使人感到透明、静美的可爱,“能不忆江南”?这些感慨,不是同中比较地阅读,能得到如此“心通神达”,见微知著?
  三、纵横比较,加强联系
  横向是同一层面的不同事物比较,纵向是不同时间段的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进行纵横比较,加强事物联系不仅可以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归类,减小记忆负担,还有利于促使学生加深理解同类事物。比如学生在理解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时,往往受传统观念和各种参考资料对曹操形象分析的影响,在他们心中,曹操是一个典型奸臣代表,具有伪善奸恶性格。这些同学忽略了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性格中必不可少的积极向上的一面,缺少辩证意识,忽略了人的复杂性。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横向比较问题:“对比刘备、孙权看曹操,你觉得怎样?”实际上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性思考人物的性格。最后学生对曹操的文采、心胸、抱负等方面均有了认识,这样有利于对进行曹操一个全面、准确的定位。又如在学习周作人《乌蓬船》时,如何理解作者特点,我有意把其兄弟鲁迅用来对比。通过横与纵的比较,突出了人物性格特点,也能帮助学生找到形成两种性格的环境原因。
  参考文献:
  [1]林志浩,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2]曾祥芹,文章学探索[M].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3]腾大春,卢梭教育思想述评.人民教育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17/12/5 14:18:20
  • 【点击频次】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