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代阳德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育才小学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在考虑数学生自身特征的同时,也应依照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农村小学数学老师更应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教学方针和教学要求,提升班级课程授教的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办事。现就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难题和对策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农村;小学数学;
【正文】一、农村小学数学班级课程授教中面临的主要难题
  由于农村小学的教育环境所局限,农村小学的教学具有基础设施不完备,老师素质水平略低,小学生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基础差,各方面的能力不强等特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下面几点的难题。
  1.还是以“教教材”为最终目的,没有充分整合教学资源
  新课程倡导我们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包括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体验及实践基础等)出发,围绕教学目标去选择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层层推进达到学习目的。大多数老师现在还是以教会学生课本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课堂常常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昏昏欲睡,没有生机和活力。更有甚者,下课时间到了,还因书上一道题没讲仍在继续,既影响学生的课间活动,又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不能全面落实
  新课程提出“三维目标”的达成,好多老师现在还是把基础知识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部分教师对“三维目标”有一定的理解,在课堂中也有所体现,但是却落不到实处。例如,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出各自的算法后,老师只对简便易操作的一般性算法给予肯定,而对有些学生想出的较复杂的算法置之不理,甚至不让其发表看法;在测量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测量后,只让测量准确的学生汇报结果,对测量误差较大的学生直接否定。这些看上去是小问题,实际上老师这些小小的举动往往会打击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学习积极性。
  3.课堂还是以教师教为主,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才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我们的数学课堂常常出现教师一节课讲到底,或者是老师提出问题而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老师又自己回答问题的现象;再或者是老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启发性。经常会听到年轻教师整节课都只有“对不对”,“是不是”这样毫无意义的问话。建构主义理论指出:数学课堂不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新课教学之前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到学校来之前不是一张白纸,他是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的,他们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老师要找准学生的知识起点,通过有效的引导,创设恰当的情景,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但是效率不高
  新课改以后,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说明我们的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有的课堂合作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学生对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感到困惑,不知所措,造成合作成员讨论时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就草草了事,讨论很难深入,合作学习难以落到实处。有的课堂小组合作,热热闹闹,你一言我一语,想说就说,像是在争辩,像是在讨论,仔细听听,什么意思也听不出,教师只是旁观,组织十分混乱。有的课堂,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内容的安排过于简单,缺乏讨论价值,不用合作学习人人已会,造成无效劳动。还有的课堂小组合作次数多达七八次,哪能谈得上效率。
  5.课堂练习形式单一,枯燥无味
  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就布置大量枯燥抽象的课堂练习,学生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练习,长期这样学生就渐渐地讨厌数学,甚至害怕学数学。究其原因是教师投入到练习活动设计上的精力太少。对于练习的设计,教师通常是拿一些现成的习题应付了事;即使进行设计,也仅是针对课堂教学部分内容而言。设计出来的练习,大都是机械重复,缺乏生活性和趣味性,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了师生教与学的负担,并在教学中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吃力,年级越高越是这样,导致低效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而此时,教师们还往往抱怨学生的基础差、学习不主动。
  6.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农村的教学设施有限,小学数学班级课程授教,一部分老师只是应用粉笔和黑板讲解概念,传授课本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缺少形式各式的教学道具,使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直接影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7.班级课程授教缺乏拓展和延伸
  数学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班级课程授教依照教材(教材是由三个基本要素,即信息、符号、媒介构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内容讲解数学书本知识,假设缺乏必要的拓展和延伸,不利于学生所学知识能在实际中应用,达不到教育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处理实际难题的本领培养。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究其原因,都是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领悟不透彻,对新课改研究不深入,特别是如何把《课程标准》的理念及教材的内容,化为课堂教学的具体设计和教学过程不甚了了,对怎样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状态是“好的”,没有清楚的标准。
  二、提升农村小学数学班级课程授教效率的对策
  农村小学数学班级课程授教中存在着诸多的难题,影响了数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针对这一现状,我将从教学主要内容,教学方法,老师角色转换,学生思维本领和创新意识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
  1.在数学课堂中重视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落实
  数学课堂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教材上的数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达成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二是尊重学生差异,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三是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表达,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增强数学兴趣。四是利用不同的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如:用数值大小变化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用图形的拼组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利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2.优化教学结构
  小学的数学课程教学不可以仅重视短时效果,需要长远的看待,曾经的教学结构安顿,是老师先讲十几分钟,然后剩余时间学生自由选择交流,可是不需要千篇一律,都采用这样的教学结构,需要根据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结构,除了老师对数学基本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的讲解还需要包括课堂练习部分,和学生当堂学习的信息反馈,衡量教学效果的优良。对课节时间做到具体规划,老师遵照预定的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活动,包管教学的连续性和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的传承性,最后完整的完成一堂课的教学。让学生充足体验课堂的数学化,达到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的融会贯通。
  3.有效抓住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拥有智慧的大脑和敏锐的眼睛,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赋予数学学习生命的活力。有效抓住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时机。
  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必要老师联合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经过可行的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从整体上提升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的身体和愉快正常的心态全面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信每一位老师都会有所收获,有所困惑,有所思考,但只要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即使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临再多的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
  • 【发布时间】2018/1/3 14:35:55
  • 【点击频次】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