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培养;小学低年级;口算能力;
【正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法。口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口算的正确、合理、迅速,反映了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高低,因此数学教师要立足课堂,有效培养小学阶段的口算能力,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要训练他们的口算能力,不但要让学生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运用的过程,也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爱口算题的兴趣。
一、通过游戏,激发低年级学生口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玩游戏也是低年学生的最爱。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培养口算兴趣。在教学“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这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难点。为了孩子能轻松愉快的渡过难关,教师可以利用玩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和欲望。如让学生每人自制写有0—9数字的纸牌一副,利用课堂或者业余时间让孩子们做“凑十法”的游戏,两人一组:你出“1”,我出“9”;你出“3”,我出”7”;你出“4”,我出“6”……。也可以用伸出手指的方法玩“凑十法”游戏,一般来说,人都有十指,学生玩起来简单方便,在动口、动手、动脑中玩得兴致高涨,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了“凑十法”,既锻炼口算能力,为学生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打好基础,同时也激发了低年级学生口算的兴趣
二、运用学具,帮助学生理清口算算理
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低、思维发展并不完善,因此他们认为数学并不简单,有的甚至觉得难以理解。教师利用孩子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在学习上动手摸一摸,摆一摆,手脑并用,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口算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理解算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号感的过程。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有的教师认为,会算就行了,上课时摆不摆小棒、用不用计数器都无所谓,其实不然,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课程标准》要求“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应该使学生在应用中理解口算算理,正确掌握算法,逐渐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因此教师应重视小学低年级算理教学,例如教学26+20、26+2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加20时,“2”一定要加在十位上,加2时,“2”一定要加在个位上。并画出口算26+20、26+2的思维过程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简缩思维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十位和十位相加,个位和个位相加。最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样,学生理解了算理,也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也为后面学习笔算做好了铺垫。在学生初步掌握算理的同时,再趁热打铁出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相互之间结合计数器说一说口算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算理,弄清来龙去脉。
三、通过竞赛形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竞争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通过竞争能够激发孩子心底的求知欲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使用竞争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完乘法口诀后,在每节上数学课前的几分钟,可以开展一个“乘法口诀擂台赛”,让学生毛遂自荐,看看谁背诵乘法口诀用的时间最少,教师帮助他们计时。学生由开始的两分多钟背完,到最后的半分钟背完。在这一环节中,人人都加入到背诵乘法口诀的热潮,人人都希望自己在突破记录中当那个背得最快的人。当然竞赛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比如,让同学们出题考老师或者同学,一个同学到讲台上当擂主,其他同学出题来考他,看谁能够超越他答对的题目;或者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出题目考大家,小组内互相出题,考核小组成员等等。通过这些竞赛,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口算练习的形式多样化,运用开小火车,抢答,竞赛形式,编写题目时能够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生活和童话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口算能力。
四、结合生活实践,强化口算效果
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我们的口算教学不能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单单停留在书本,局限于课堂,而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增强口算意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强化口算训练效果,提升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
1. 创设情境,让学生能活学、活用
在学生掌握了口算方法后,教师结合口算教学的实际,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活学、活用知识。比如学习了10以内的加法之后,结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可以创设“有趣的动物园”情境,让学生口算出动物园里共有多少种动物?小白兔有多少只?小猴子有多少只?小白兔和小猴子一共有多少只?等等。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口算,然后问学生:“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了口算的机会,增强了口算效果,发展了问题意识。
2. 家校携手,强化口算效果
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努力,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家长保持联系,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如可以根据课程学习进度,给家长发短信提醒,让家长参与口算训练活动,给孩子出口算训练题,利用每天5分钟,练习10到20题,要求家长签字或者在作业Q群拍发孩子作业提交。还可以让家长在饭前、饭后闲谈的时间中,抽出几分种时间,与孩子对答式的进行口算练习;也可以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孩子口算所用的钱数,再配合适当的奖励。注意家长积极配合,长此以往,不仅能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增强口算意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强化口算效果。
总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和内容特点,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让学生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巧的过程,使学生在提高口算能力的同时,感知、记忆、应变、创新等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一、通过游戏,激发低年级学生口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玩游戏也是低年学生的最爱。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培养口算兴趣。在教学“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这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难点。为了孩子能轻松愉快的渡过难关,教师可以利用玩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和欲望。如让学生每人自制写有0—9数字的纸牌一副,利用课堂或者业余时间让孩子们做“凑十法”的游戏,两人一组:你出“1”,我出“9”;你出“3”,我出”7”;你出“4”,我出“6”……。也可以用伸出手指的方法玩“凑十法”游戏,一般来说,人都有十指,学生玩起来简单方便,在动口、动手、动脑中玩得兴致高涨,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了“凑十法”,既锻炼口算能力,为学生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打好基础,同时也激发了低年级学生口算的兴趣
二、运用学具,帮助学生理清口算算理
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低、思维发展并不完善,因此他们认为数学并不简单,有的甚至觉得难以理解。教师利用孩子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在学习上动手摸一摸,摆一摆,手脑并用,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口算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理解算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号感的过程。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有的教师认为,会算就行了,上课时摆不摆小棒、用不用计数器都无所谓,其实不然,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课程标准》要求“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应该使学生在应用中理解口算算理,正确掌握算法,逐渐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因此教师应重视小学低年级算理教学,例如教学26+20、26+2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加20时,“2”一定要加在十位上,加2时,“2”一定要加在个位上。并画出口算26+20、26+2的思维过程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简缩思维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十位和十位相加,个位和个位相加。最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样,学生理解了算理,也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也为后面学习笔算做好了铺垫。在学生初步掌握算理的同时,再趁热打铁出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相互之间结合计数器说一说口算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算理,弄清来龙去脉。
三、通过竞赛形式,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竞争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通过竞争能够激发孩子心底的求知欲望。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使用竞争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完乘法口诀后,在每节上数学课前的几分钟,可以开展一个“乘法口诀擂台赛”,让学生毛遂自荐,看看谁背诵乘法口诀用的时间最少,教师帮助他们计时。学生由开始的两分多钟背完,到最后的半分钟背完。在这一环节中,人人都加入到背诵乘法口诀的热潮,人人都希望自己在突破记录中当那个背得最快的人。当然竞赛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比如,让同学们出题考老师或者同学,一个同学到讲台上当擂主,其他同学出题来考他,看谁能够超越他答对的题目;或者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出题目考大家,小组内互相出题,考核小组成员等等。通过这些竞赛,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口算练习的形式多样化,运用开小火车,抢答,竞赛形式,编写题目时能够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生活和童话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口算能力。
四、结合生活实践,强化口算效果
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我们的口算教学不能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单单停留在书本,局限于课堂,而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增强口算意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强化口算训练效果,提升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
1. 创设情境,让学生能活学、活用
在学生掌握了口算方法后,教师结合口算教学的实际,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活学、活用知识。比如学习了10以内的加法之后,结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可以创设“有趣的动物园”情境,让学生口算出动物园里共有多少种动物?小白兔有多少只?小猴子有多少只?小白兔和小猴子一共有多少只?等等。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口算,然后问学生:“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了口算的机会,增强了口算效果,发展了问题意识。
2. 家校携手,强化口算效果
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努力,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家长保持联系,让家长也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如可以根据课程学习进度,给家长发短信提醒,让家长参与口算训练活动,给孩子出口算训练题,利用每天5分钟,练习10到20题,要求家长签字或者在作业Q群拍发孩子作业提交。还可以让家长在饭前、饭后闲谈的时间中,抽出几分种时间,与孩子对答式的进行口算练习;也可以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孩子口算所用的钱数,再配合适当的奖励。注意家长积极配合,长此以往,不仅能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增强口算意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强化口算效果。
总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和内容特点,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让学生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巧的过程,使学生在提高口算能力的同时,感知、记忆、应变、创新等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 【发布时间】2018/1/3 14:42:57
- 【点击频次】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