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把握三个“关注”提高合作效率

 

【作者】 张 俊

【机构】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摘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这理念的提出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便改变了占垄断地位的传统班级教学方式,成了大多数教师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率。笔者就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防止教学过程中“有形无质”的现象出现,真正把课程改革的精神融入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课改过程中质的飞跃。

【关键词】 新课程;关注;合作学习;效率;
【正文】

——关于新课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这理念的提出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一新的教学形式,便改变了占垄断地位的传统班级教学方式,成了大多数教师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率。笔者就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一)关注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关系的处理
  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刚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后,学生马上聚在一起探讨、交流,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沉默不语;有的脱离主要内容探讨,天马行空。合作学习有利于拓宽思路、问题探讨的多元化,促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但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先充分地学习探究,经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与组员探究、交流、解决问题。只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时“浮”、“泛”的现象。
  (二)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看到优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合理的分析,俨然成了主角。而后进生总是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十分有必要关注合作中的弱势群体,引导真正的合作学习。
  1.合理组合小组成员。分组时,除考虑学生人数、性别、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每组最好都安排有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小组学习中调动、关注弱势群体。
  2.小组讨论交流时多采用轮流发言式。这种方式是指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轮流发言(可让后进生先发言),一人也不落下。这种方式,使每个成员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提高了弱势群体主动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3.以弱势群体为中心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在明确合作探究目标时,把焦点引向弱势群体。例如,在教学中,以小组合作朗读擂台赛形式来朗读课文时,教师可指定小组中不善于朗读的后进生,让小组成员一起合作指导、帮助他,让他读好,从而代表本组参加比赛。这一来,小组成员自然而然就把合作中心放在这些弱势群体身上,同时在合作中共同提高。
  合作学习时,只让学生明确合作探究目标,鼓励互相合作是不足以保证小组进行高效率的合作。因为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这些问题:①一人发言,其他组员在窃窃私语,有的思绪早已云游四海。②大家争抢发言,互不谦让,无组织,浪费合作学习时间。③不愿参与合作,“独守一隅”。
  笔者以为只有让学生学会合作的技巧,才能开展好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在合作学习前正面教给方法,如“交流时,组长指定轮流发言”,“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询问不明白的问题”,“认真听同学发言,说出你的看法、意见”,“认真听,评出最佳选手,说明理由”。教师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个别引导,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培养合作意识,不着痕迹地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技巧,做到“润物细无声”。
  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旨在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实践中应深入领会《课标》精神。除关注上述三点外,还要认真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防止教学过程中“有形无质”的现象出现,真正把课程改革的精神融入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课改过程中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发布时间】2018/1/3 15:35:51
  • 【点击频次】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