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因素的渗透
【关键词】 高中数学;德育因素;渗透;
【正文】教书育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教书首先要育人。所以教学中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有力保障。努力把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的整合,使两者成为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完善的教育形式,那么就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所蕴含的德育要素,时时刻刻渗透德育教育法。
一、高中数学内容和德育教育目标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在高中数学中研究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确定现象中数量关系主要研究代数系、向量系。代数系主要研究方程,不等式和函数(包括幂函数、多项式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等几个函数)以及用函数的方法来研究数列。空间形式主要研究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相结合就是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研究不确定现象是以确定性的工具来研究的就是统计和概率。高中的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1、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切入点。一方面可以通过中国古代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现当代著名数学家对数学的发展的贡献入手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中国古代的数学在具体的算法化思想有重大的贡献。特别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中记载了大量的数学算法。比如方程求解中的盈不足术,方程术和正负术等。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对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渗透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数学中自身也充满了矛盾。数学中数的扩充过程,因为数的运算的矛盾性,所以数才一再扩充。整数由于乘除运算,便出现了分数。由于乘方(开方)才需要无理数。最后开方求解二次方程扩充到复数,才使数更加的完美。可见数的扩充过程正揭示了事物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性。数学的发展不但有内部的动力,也有天文、航海等科学技术的需要这些外在的动力的推动,高中数学中的对数,微积分,解析几何这三大发明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当然数学内容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学中函数、方程、不等式的联系,向量与三角恒等变形、向量与几何、向量与代数的联系、数与形的联系,算法思想与有关内容的渗透等等。数学与其他学科也存在联系:数学中的三角函数与物理学中的简谐振动,向量与力、速度、位移,实际上力的合成与分解就是向量的加法和减法。数学中的概率与生物学中的遗传机率。函数图象在物理和化学平衡中都有所体现。无论数学内容之间,还是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都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的渗透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市场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中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性消费也是尤为重要的。结合数学教学自然可以实现这个目的。在市场上有很多的投机行为,时常举行抽奖活动,现在风靡一时的电脑体育彩票的抽奖活动。为了使学生不沉迷于各种抽奖活动,数学概率学习时让同学模拟的方法探究体育彩票的中奖概率后,同学们必然会理解中奖是一个事件。比如在统计的教学中,统计首先要抽样,抽取的样本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是关键,而如果样本没有代表性就称为方便样本。现在的大部分广告词和使用的数据很多都是方便样本得出的。特别是化妆品的广告,更是吓人。曾经有广告称现在人群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感染了螨虫。
四、高中数学教学中道德行为教育的渗透
1、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自觉地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在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几何的学习进行。一些在特殊位置的点便构成了线,特殊位置的线便构成了多面体。点在线上,线在体内就和每一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一致的。几何体的性质要由点和线来体现,比如柱、椎、台的体积和表面积都和具体的点线面有关系。所以个人只有与集体结合起来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反过来,集体也因个人荣誉的实现而光彩。学生具有了集体主义观念,自然每一位学生为集体增光彩而努力学习了。这样也会促进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了。
2、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要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数学的特点进行渗透。比如结合数学公理和性质的证明和推理都是有规则的,不是随心所欲的,来对学生进行遵规守纪的教育;结合数学的结论是清楚的,不是模棱两可的,数学语言是严谨周密的,是就是,非就非,来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教育;结合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对科学发展的作用,来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等等。
总之,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的整合,使两者成为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一定会受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中学德育大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数学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一、高中数学内容和德育教育目标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在高中数学中研究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确定现象中数量关系主要研究代数系、向量系。代数系主要研究方程,不等式和函数(包括幂函数、多项式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等几个函数)以及用函数的方法来研究数列。空间形式主要研究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相结合就是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研究不确定现象是以确定性的工具来研究的就是统计和概率。高中的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1、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切入点。一方面可以通过中国古代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现当代著名数学家对数学的发展的贡献入手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中国古代的数学在具体的算法化思想有重大的贡献。特别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中记载了大量的数学算法。比如方程求解中的盈不足术,方程术和正负术等。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对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渗透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数学中自身也充满了矛盾。数学中数的扩充过程,因为数的运算的矛盾性,所以数才一再扩充。整数由于乘除运算,便出现了分数。由于乘方(开方)才需要无理数。最后开方求解二次方程扩充到复数,才使数更加的完美。可见数的扩充过程正揭示了事物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性。数学的发展不但有内部的动力,也有天文、航海等科学技术的需要这些外在的动力的推动,高中数学中的对数,微积分,解析几何这三大发明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当然数学内容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学中函数、方程、不等式的联系,向量与三角恒等变形、向量与几何、向量与代数的联系、数与形的联系,算法思想与有关内容的渗透等等。数学与其他学科也存在联系:数学中的三角函数与物理学中的简谐振动,向量与力、速度、位移,实际上力的合成与分解就是向量的加法和减法。数学中的概率与生物学中的遗传机率。函数图象在物理和化学平衡中都有所体现。无论数学内容之间,还是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都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的渗透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市场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中学生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性消费也是尤为重要的。结合数学教学自然可以实现这个目的。在市场上有很多的投机行为,时常举行抽奖活动,现在风靡一时的电脑体育彩票的抽奖活动。为了使学生不沉迷于各种抽奖活动,数学概率学习时让同学模拟的方法探究体育彩票的中奖概率后,同学们必然会理解中奖是一个事件。比如在统计的教学中,统计首先要抽样,抽取的样本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是关键,而如果样本没有代表性就称为方便样本。现在的大部分广告词和使用的数据很多都是方便样本得出的。特别是化妆品的广告,更是吓人。曾经有广告称现在人群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感染了螨虫。
四、高中数学教学中道德行为教育的渗透
1、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自觉地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在数学教学可以通过几何的学习进行。一些在特殊位置的点便构成了线,特殊位置的线便构成了多面体。点在线上,线在体内就和每一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是一致的。几何体的性质要由点和线来体现,比如柱、椎、台的体积和表面积都和具体的点线面有关系。所以个人只有与集体结合起来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反过来,集体也因个人荣誉的实现而光彩。学生具有了集体主义观念,自然每一位学生为集体增光彩而努力学习了。这样也会促进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了。
2、道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要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数学的特点进行渗透。比如结合数学公理和性质的证明和推理都是有规则的,不是随心所欲的,来对学生进行遵规守纪的教育;结合数学的结论是清楚的,不是模棱两可的,数学语言是严谨周密的,是就是,非就非,来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教育;结合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对科学发展的作用,来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等等。
总之,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的整合,使两者成为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一定会受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中学德育大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数学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 【发布时间】2018/1/3 15:40:16
- 【点击频次】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