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合作学习是成功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合作学习;提高成绩;良好品质;
【正文】一、合作学习的作用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体现的一种理念。通过师生互动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中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从而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小组合作把一个大课堂转化为几个小课堂,使师生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共同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学生个个学习投入,表现出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感情。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去。
2、合作学习有利于加深知识的理解
在学生合作中,小组内的意见往往不统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种不同的意见进行充分的考虑,通过分析、归纳甚至争辩达成共识。这样通过讨论而得出的结论,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组织小组合作,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挥
小组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空间和时间,变信息的单项传递为立体传递,促使信息渠道宽广通畅,活跃课堂气氛,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自由探索和热烈讨论。学生在合作中可以发现更多的新问题,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
(一)正确把握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的选择,关键是学生有没有这样的需要,有没有这样的可能。作为教师要抓住合作学习的时机,选择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的教学形式很多,只有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时机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小组的优势,决不能乱用,以免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如有些知识学生一看就能掌握就没有必要放到小组中去解决。合作学习要有针对性,要注意问题的设计,要结合内容的实际,要突出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规律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或动手实践的方式把问题解决。
(二)构建小组,划分职责
合作学习小组是学习的生力军,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先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然后在自愿的基础上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通常4-6人一组为妥,由1人任小组组长,小组长一般由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
在划分职责的时候,每个人的职责应由他们自己确定,角色一旦确定,一段时间内就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承担自己相应的任务。一般小组内成员的责任应该在一个月左右更换一次,这样便可以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完成整个具体职责的能力,每一个角色都可以去扮演。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更为全面地发展,也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体验到不同职责的特点,从而更加理解别人的工作,使合作学习更容易进行,以便有利于发现并发挥学生的特长。小组成员的任务就是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在自己掌握的基础上帮助小组的其他成员也掌握这些内容,小组合作也就是要求小组内所有成员都掌握所合作的内容。
(三)树立良好的教学交往观
首先,不仅要重视师生交往,更要重视生生交往。
其次,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在交往中寻找自己在小组或班级以及其他领域中恰当的位置。
第三,教学交往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实现让所有的学生之间的直接交往。
第四,教学交往要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教学交往那个存在本身并不是目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创设多样化的、切合实际的教学交往形式。
第五,教学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而实现的,师生交往是教学存在的形态,没有师生的交往教学便不存在。教学当中不仅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往,更要重视生生之间的交往,传统教学中只有师生交往,学生之间的交往往往被忽视了。而对学生发展尤其对社会化而言,学生同辈群体的交往尤为重要,他对学生交往意识,交往技能,交往方式,交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学中的师生交往主要是一种制度化的交往,总是带有一种不平等性,而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随意的,自然的,彼此之间不存在天然的威严,高大,尊敬之感,更易于接近,交流和沟通。
三、合作学习的局限性及解决办法
现在,有些老师不管是(下转第25页)(上接第15页)否有合作的时机还是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师往往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一节课甚至进行多次合作学习。在学生进行讨论时,各说各的,学生没有倾听的习惯与交流的技能,有的没有经过思考就急于讨论交流,有的同学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相互配合。讨论后教师依次让学生发言,发言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从表面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许多内容选择得不够恰当,讨论时间分配也不够合理,多数问题讨论的不深不透,只是一种形式,不是有效的合作。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只知道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但没有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认为在课堂上将一些问题放手给学生讨论交流便是合作学习,有时在课堂上出现困惑时,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无效的,是不能达到合作目的的。我感觉要解决上述问题,应该把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1、要有可探讨价值的问题
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如问题过于简单讨论便成为一种形式。若问题过深,会影响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还必须选择适当地点的时机进行。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也不是每节课都适合合作学习。
2、要交给学生合作的技能
要教会学生“五会”。即: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要能做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进一步解释。三是学会表达,经过思考之后进行有序组织语言,表达过程有条理、有理由,让同学听着清楚明白。四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进行归纳概括,作总结性发言。五是学会分工与合作,从而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
3、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
学生的合作学习并不是教师可以撒手不管的,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在此基础上迅速进行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那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那些问题学生有困难,需要教师指导,教师做出恰当的选择。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体现的一种理念。通过师生互动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中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从而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小组合作把一个大课堂转化为几个小课堂,使师生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共同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学生个个学习投入,表现出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感情。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去。
2、合作学习有利于加深知识的理解
在学生合作中,小组内的意见往往不统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种不同的意见进行充分的考虑,通过分析、归纳甚至争辩达成共识。这样通过讨论而得出的结论,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组织小组合作,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挥
小组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空间和时间,变信息的单项传递为立体传递,促使信息渠道宽广通畅,活跃课堂气氛,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自由探索和热烈讨论。学生在合作中可以发现更多的新问题,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
(一)正确把握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的选择,关键是学生有没有这样的需要,有没有这样的可能。作为教师要抓住合作学习的时机,选择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的教学形式很多,只有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时机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小组的优势,决不能乱用,以免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如有些知识学生一看就能掌握就没有必要放到小组中去解决。合作学习要有针对性,要注意问题的设计,要结合内容的实际,要突出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规律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或动手实践的方式把问题解决。
(二)构建小组,划分职责
合作学习小组是学习的生力军,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先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然后在自愿的基础上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通常4-6人一组为妥,由1人任小组组长,小组长一般由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
在划分职责的时候,每个人的职责应由他们自己确定,角色一旦确定,一段时间内就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承担自己相应的任务。一般小组内成员的责任应该在一个月左右更换一次,这样便可以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完成整个具体职责的能力,每一个角色都可以去扮演。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更为全面地发展,也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体验到不同职责的特点,从而更加理解别人的工作,使合作学习更容易进行,以便有利于发现并发挥学生的特长。小组成员的任务就是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在自己掌握的基础上帮助小组的其他成员也掌握这些内容,小组合作也就是要求小组内所有成员都掌握所合作的内容。
(三)树立良好的教学交往观
首先,不仅要重视师生交往,更要重视生生交往。
其次,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在交往中寻找自己在小组或班级以及其他领域中恰当的位置。
第三,教学交往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实现让所有的学生之间的直接交往。
第四,教学交往要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教学交往那个存在本身并不是目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创设多样化的、切合实际的教学交往形式。
第五,教学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而实现的,师生交往是教学存在的形态,没有师生的交往教学便不存在。教学当中不仅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往,更要重视生生之间的交往,传统教学中只有师生交往,学生之间的交往往往被忽视了。而对学生发展尤其对社会化而言,学生同辈群体的交往尤为重要,他对学生交往意识,交往技能,交往方式,交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学中的师生交往主要是一种制度化的交往,总是带有一种不平等性,而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随意的,自然的,彼此之间不存在天然的威严,高大,尊敬之感,更易于接近,交流和沟通。
三、合作学习的局限性及解决办法
现在,有些老师不管是(下转第25页)(上接第15页)否有合作的时机还是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师往往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一节课甚至进行多次合作学习。在学生进行讨论时,各说各的,学生没有倾听的习惯与交流的技能,有的没有经过思考就急于讨论交流,有的同学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相互配合。讨论后教师依次让学生发言,发言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从表面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许多内容选择得不够恰当,讨论时间分配也不够合理,多数问题讨论的不深不透,只是一种形式,不是有效的合作。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只知道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但没有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认为在课堂上将一些问题放手给学生讨论交流便是合作学习,有时在课堂上出现困惑时,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无效的,是不能达到合作目的的。我感觉要解决上述问题,应该把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1、要有可探讨价值的问题
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如问题过于简单讨论便成为一种形式。若问题过深,会影响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还必须选择适当地点的时机进行。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也不是每节课都适合合作学习。
2、要交给学生合作的技能
要教会学生“五会”。即: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要能做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进一步解释。三是学会表达,经过思考之后进行有序组织语言,表达过程有条理、有理由,让同学听着清楚明白。四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进行归纳概括,作总结性发言。五是学会分工与合作,从而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
3、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
学生的合作学习并不是教师可以撒手不管的,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在此基础上迅速进行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那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那些问题学生有困难,需要教师指导,教师做出恰当的选择。
- 【发布时间】2018/1/3 15:42:27
- 【点击频次】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