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农牧区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 农牧区学生;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正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物,不论是科学技术方面的,或者是文学艺术方面的,都跟他们对所从事的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是分不开的。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更是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作为一名农牧区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尽快地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并探究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接受和尝试新教材的开发和应用。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并激发农牧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总结了一些体会。现与广大同仁进行交流!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创设导入教学情景是数学新课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当教师准备带领学生在一节课中学习新的知识时,如何使学生快速的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兴趣对于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新课的创设导入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导入只是一种手段,是给学生注入学习动力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学的目的是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知识得到增长,能力得到培养。一堂课开始导入语的设计是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在吃透教材,掌握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借助生动有趣的情景把学生很自然地引入到教学计划之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例如:农牧区孩子大部分都很喜欢牛羊。因此,在教学中我常根据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努力创设一个富有情趣的课堂气氛,在一节课刚刚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进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并为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培养学习兴趣打下良好地基础。
二、以语言的艺术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说到兴趣,相信大家对这个词毫不陌生。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把教材中的内容和问题编织成生动风趣的语言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并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之上。俗话说:“一言可以亡国,一言可以兴邦。”可见,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鼓励和陶冶。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更需要教师能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在农牧区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藏语,并赋以优美恰当的表情、动作、手势、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艺术氛围,使他们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产生共鸣,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其自身的抽象性、严谨性及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匮乏和抽象思维的局限性,导致了许多小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难学的科目,多媒体教学的介入,突破了这一难题,它有利于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利用多媒体教学还能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加强审美教育。
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可以将图象、声音和文字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可以制成动画充分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由于小学生上课精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如果总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讲、练,学生会感到厌烦,不利于掌握新知识。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环境下,小学生对精彩的动画故事,奇妙的图像变化,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的好奇心一旦发展成认知兴趣,就会马上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愿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为了让学生学好这一内容,我设计了孩子们熟悉的农牧区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那堂课,我先播放了中央电视台预告节目的录像,让大家找出动画片的播出时间。由此引入新课。在感受一日24时的时候,我又播放了孩子们一日的生活情景: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到了八时左右,天已经亮了,小鸟在枝头鸣叫,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笑脸。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9时30分,同学们来到学校,开始了上午紧张而愉快的学习生活。转眼到了中午14:00时,同学们正同家人围坐在饭桌前,香甜的吃着午饭。这时,时针指向了下午2时的位置。我问:“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同学们有的说“下午2时”,有的说“下午14时”。我补充道:在一日内,由于时针第一圈走了12小时,所以在走第二圈时,我们就要把时针指的时刻数加上12。“14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喊到。到了16时00分,同学们又开始了下午的学习生活。20时00分,同学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回到家中。时间一晃就到了21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夜间九点。这时我们该上床休息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又到了午夜12时,夜深人静·····这时,一昼夜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同学们围绕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得到了新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进行实践操作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农牧区小学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同时也要尽可能变教具为学具,让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思考、应用等形式充分感知,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的实际能力,让学生用动促思,以思促言,达到学以致用。
总之、“兴趣”是小学生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阿里噶尔县昆莎乡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也会得到较快的发展。因此,在农牧区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善于利用农牧区独特的特点、资源,对学生启发诱导,步步着眼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巩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次德吉《如何培养农牧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年地8期.
[2]陈丽娟《浅谈怎样培养农村孩子喜欢小学数学》阅读文档,2016-04-13.
[3]龙晓禄 《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江西教师网,2013-12-14.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创设导入教学情景是数学新课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当教师准备带领学生在一节课中学习新的知识时,如何使学生快速的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兴趣对于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新课的创设导入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导入只是一种手段,是给学生注入学习动力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学的目的是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知识得到增长,能力得到培养。一堂课开始导入语的设计是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在吃透教材,掌握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借助生动有趣的情景把学生很自然地引入到教学计划之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例如:农牧区孩子大部分都很喜欢牛羊。因此,在教学中我常根据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努力创设一个富有情趣的课堂气氛,在一节课刚刚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进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并为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培养学习兴趣打下良好地基础。
二、以语言的艺术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说到兴趣,相信大家对这个词毫不陌生。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把教材中的内容和问题编织成生动风趣的语言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并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之上。俗话说:“一言可以亡国,一言可以兴邦。”可见,语言的重要性。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鼓励和陶冶。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更需要教师能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在农牧区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藏语,并赋以优美恰当的表情、动作、手势、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艺术氛围,使他们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产生共鸣,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其自身的抽象性、严谨性及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匮乏和抽象思维的局限性,导致了许多小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难学的科目,多媒体教学的介入,突破了这一难题,它有利于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利用多媒体教学还能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加强审美教育。
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可以将图象、声音和文字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可以制成动画充分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由于小学生上课精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如果总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讲、练,学生会感到厌烦,不利于掌握新知识。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环境下,小学生对精彩的动画故事,奇妙的图像变化,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的好奇心一旦发展成认知兴趣,就会马上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愿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为了让学生学好这一内容,我设计了孩子们熟悉的农牧区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那堂课,我先播放了中央电视台预告节目的录像,让大家找出动画片的播出时间。由此引入新课。在感受一日24时的时候,我又播放了孩子们一日的生活情景: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到了八时左右,天已经亮了,小鸟在枝头鸣叫,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笑脸。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9时30分,同学们来到学校,开始了上午紧张而愉快的学习生活。转眼到了中午14:00时,同学们正同家人围坐在饭桌前,香甜的吃着午饭。这时,时针指向了下午2时的位置。我问:“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同学们有的说“下午2时”,有的说“下午14时”。我补充道:在一日内,由于时针第一圈走了12小时,所以在走第二圈时,我们就要把时针指的时刻数加上12。“14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喊到。到了16时00分,同学们又开始了下午的学习生活。20时00分,同学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回到家中。时间一晃就到了21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夜间九点。这时我们该上床休息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又到了午夜12时,夜深人静·····这时,一昼夜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同学们围绕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得到了新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进行实践操作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农牧区小学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同时也要尽可能变教具为学具,让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思考、应用等形式充分感知,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的实际能力,让学生用动促思,以思促言,达到学以致用。
总之、“兴趣”是小学生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阿里噶尔县昆莎乡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也会得到较快的发展。因此,在农牧区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善于利用农牧区独特的特点、资源,对学生启发诱导,步步着眼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巩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次德吉《如何培养农牧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年地8期.
[2]陈丽娟《浅谈怎样培养农村孩子喜欢小学数学》阅读文档,2016-04-13.
[3]龙晓禄 《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江西教师网,2013-12-14.
- 【发布时间】2018/1/3 18:02:25
- 【点击频次】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