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让语文课在“和谐与高效”中散发出迷人的芬芳
【关键词】 ;
【正文】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是在教学过程诸要素配置和谐的基础上,依托教师、学生、课程间具有思维含量的对话来实现教学高效的理想课堂形态。它追求课堂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要素的和谐,追求通过思维碰撞、心灵对接的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和自主发展。
一、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学得轻松,要达到高效,必须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1、走下讲台,平等对话,创设和谐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在卷首语中曾刊发过周振芳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教学的“味道”》。文中提到了语文课堂的五种味道,分别是:甜味、辣味、咸味、怪味和调味。其中对于甜味的解读是——“甜”让人联想到舒服、愉悦。好的教学应该有温馨的教学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轻松的心理状态,能让人全身弥漫幸福的感觉。教师态度和蔼、心情放松、面带微笑,学生会感到周身舒服,上课也特别来劲。我想,这里的“甜”与“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和谐”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2、创设情境,以情促思,追求和谐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流淌着或浓或淡情思的情感之旅,一篇流淌着诗意之美的散文。对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既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达到“以情激情”的巨大作用。
《草原》一课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视野辽阔,语言优美,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带领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领略草原之美。学生在学习了之后,我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创设情境,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们情思涌动,他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上,蓝天、白云、羊群、小丘出现在他们面前,升华了情感,净化了心灵,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达到了和谐。
二、高质量的思维对话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保证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堂上必须有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文本之间高质量的思维碰撞。
1、细读文本,精设提问,激活思维。
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薛法根老师曾经提倡“三不教”法则,即学生已经会的不教,学生通过自己学会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备课时,我牢记这“三不教”原则,弄明白学生的知识起点,了解学生的困惑之处,精心设计好问题。
《一夜的工作》中有一处描写总理办公室陈设的片断,学生如果只泛泛地读过,体会不到总理生活的简朴。我就抓住“宫殿式的房子”,让学生展开想象,“这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里曾经有过什么?”学生们结合自己的见闻,思维一下子打开了:“豪华的吊灯” “名贵的字画” “松软的地毯”“镏金的器具”……纷纷填入了这“宫殿式的房子”。这曾经的繁华如今只有“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一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在这不“简单”的背后分明感受到了总理的“不简单”!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思维与思维产生了真实的碰撞。
2、利用补白,拓展文本,发散思维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记叙了李大钊同志从被捕前到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
李大钊在狱中的表现,课文没有记叙,我在讲这一处时,进行了李大钊狱中表现的文本拓展,使学生对于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的安定、沉着更多了一分崇高的敬意,李大钊同志的伟大形象深深地烙在他们的脑海中。
三、注重语言文字,学会理解运用,彰显语文本色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它兼负着育人的目标,但它更要教会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所以,我在备课中,经常自己捧读课本,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发现。
《圆明园的毁灭》第3自然段描写了圆明园的宏伟建筑。以往在教学这一段时,学生往往只是在表面上感到圆明园中的景物很多,我总觉得他们没有深入到文本中去,总不能使学生们更透彻地体会作者的自豪之情。我通过反复研读,终于从“有……也有”“有……也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这七个“有”字中读出了感觉,这七个“有”字不正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景建筑之美的自豪吗!于是,我这样设计了教学过程,并通过比较法、朗读法带领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师:同学们,这布局独特的圆明园中到底有哪些宏伟的建筑呢?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原来,圆明园中有如此众多的建筑与景观,这里有——也有——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在这一段话中,有一个字作者反复用了很多次,是哪个字?
生:有。
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有?
生:七个。
师:对,作者在列举圆明园的景观时,为什么要反复用这个“有”字?加上这一“有”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看这两句话。(屏幕出示)
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象征着热(下转第59页)(上接第87页)闹街市的“买卖街”、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2、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第一句话只有了一个有,第二句却用了这么多有,这样写,句子不重复吗?
生:不重复。第二个句子用“有……也有……”让我体会到圆明园的建筑很多,目不暇接。
师:对!你很会学语文,有非常棒的理解能力。老师相信你的朗读一定也很精彩,给大家展示一下。(生朗读)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向学生)
生:第二个句子加上了有——也有——这个词后,我体会到作者对圆明园辉煌建筑的建筑充满了自豪感。
师:你能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自豪之情吗?(学生朗读)
师:我听出了你为圆明园感到自豪。
师:同学们,学习语文,就要像这位同学这样,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这个句子你想怎么读?(屏幕出示) 一生读
PPT: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师:老师刚才听到你朗读时强调“许多”“很多”这两个词,你为什么要这么读?
生:强调这两个词,说明圆明园中的景观很多。
师:一个字,就一个“有”字,让我们体会到了语言文字它所包含的深刻含义,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师: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圆明园中的景观只有这七处吗?如果要写尽这座万园之园的所有景观,你说,还需要多少个有?
生:无数个。
生:成百上千个。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些辉煌的建筑景观呢?(配乐播放课件)
简单的一个“有”字,通过精心的设计,学生们感受到了语言文字中包涵的丰富内容与充沛情感。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求我们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而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不断地摸索和积累。我愿做好“引路人”,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理念的指引下,为学生营造自主、和谐、发展的空间,让我的课堂灵动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芬芳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一、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学得轻松,要达到高效,必须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1、走下讲台,平等对话,创设和谐
《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在卷首语中曾刊发过周振芳老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教学的“味道”》。文中提到了语文课堂的五种味道,分别是:甜味、辣味、咸味、怪味和调味。其中对于甜味的解读是——“甜”让人联想到舒服、愉悦。好的教学应该有温馨的教学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轻松的心理状态,能让人全身弥漫幸福的感觉。教师态度和蔼、心情放松、面带微笑,学生会感到周身舒服,上课也特别来劲。我想,这里的“甜”与“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和谐”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2、创设情境,以情促思,追求和谐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流淌着或浓或淡情思的情感之旅,一篇流淌着诗意之美的散文。对一个语文老师来说,既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达到“以情激情”的巨大作用。
《草原》一课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视野辽阔,语言优美,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带领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领略草原之美。学生在学习了之后,我播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创设情境,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们情思涌动,他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上,蓝天、白云、羊群、小丘出现在他们面前,升华了情感,净化了心灵,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达到了和谐。
二、高质量的思维对话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保证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堂上必须有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文本之间高质量的思维碰撞。
1、细读文本,精设提问,激活思维。
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薛法根老师曾经提倡“三不教”法则,即学生已经会的不教,学生通过自己学会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备课时,我牢记这“三不教”原则,弄明白学生的知识起点,了解学生的困惑之处,精心设计好问题。
《一夜的工作》中有一处描写总理办公室陈设的片断,学生如果只泛泛地读过,体会不到总理生活的简朴。我就抓住“宫殿式的房子”,让学生展开想象,“这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里曾经有过什么?”学生们结合自己的见闻,思维一下子打开了:“豪华的吊灯” “名贵的字画” “松软的地毯”“镏金的器具”……纷纷填入了这“宫殿式的房子”。这曾经的繁华如今只有“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一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在这不“简单”的背后分明感受到了总理的“不简单”!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思维与思维产生了真实的碰撞。
2、利用补白,拓展文本,发散思维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记叙了李大钊同志从被捕前到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
李大钊在狱中的表现,课文没有记叙,我在讲这一处时,进行了李大钊狱中表现的文本拓展,使学生对于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的安定、沉着更多了一分崇高的敬意,李大钊同志的伟大形象深深地烙在他们的脑海中。
三、注重语言文字,学会理解运用,彰显语文本色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它兼负着育人的目标,但它更要教会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所以,我在备课中,经常自己捧读课本,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发现。
《圆明园的毁灭》第3自然段描写了圆明园的宏伟建筑。以往在教学这一段时,学生往往只是在表面上感到圆明园中的景物很多,我总觉得他们没有深入到文本中去,总不能使学生们更透彻地体会作者的自豪之情。我通过反复研读,终于从“有……也有”“有……也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这七个“有”字中读出了感觉,这七个“有”字不正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景建筑之美的自豪吗!于是,我这样设计了教学过程,并通过比较法、朗读法带领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师:同学们,这布局独特的圆明园中到底有哪些宏伟的建筑呢?请大家迅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原来,圆明园中有如此众多的建筑与景观,这里有——也有——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在这一段话中,有一个字作者反复用了很多次,是哪个字?
生:有。
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有?
生:七个。
师:对,作者在列举圆明园的景观时,为什么要反复用这个“有”字?加上这一“有”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看这两句话。(屏幕出示)
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象征着热(下转第59页)(上接第87页)闹街市的“买卖街”、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2、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第一句话只有了一个有,第二句却用了这么多有,这样写,句子不重复吗?
生:不重复。第二个句子用“有……也有……”让我体会到圆明园的建筑很多,目不暇接。
师:对!你很会学语文,有非常棒的理解能力。老师相信你的朗读一定也很精彩,给大家展示一下。(生朗读)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向学生)
生:第二个句子加上了有——也有——这个词后,我体会到作者对圆明园辉煌建筑的建筑充满了自豪感。
师:你能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自豪之情吗?(学生朗读)
师:我听出了你为圆明园感到自豪。
师:同学们,学习语文,就要像这位同学这样,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这个句子你想怎么读?(屏幕出示) 一生读
PPT: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师:老师刚才听到你朗读时强调“许多”“很多”这两个词,你为什么要这么读?
生:强调这两个词,说明圆明园中的景观很多。
师:一个字,就一个“有”字,让我们体会到了语言文字它所包含的深刻含义,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师: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圆明园中的景观只有这七处吗?如果要写尽这座万园之园的所有景观,你说,还需要多少个有?
生:无数个。
生:成百上千个。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些辉煌的建筑景观呢?(配乐播放课件)
简单的一个“有”字,通过精心的设计,学生们感受到了语言文字中包涵的丰富内容与充沛情感。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求我们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而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不断地摸索和积累。我愿做好“引路人”,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理念的指引下,为学生营造自主、和谐、发展的空间,让我的课堂灵动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芬芳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 【发布时间】2018/1/3 18:09:41
- 【点击频次】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