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一年级数学游戏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作者】 郑朝晖

【机构】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一年级小朋友带有明显的幼儿特点,玩耍、游戏仍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游戏走进一年级数学课堂,把数学知识融于游戏之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让沉闷、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能力,能有效提高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一年级  游戏  兴趣

一年级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起始年级,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公认的难教年级,一年级儿童还带有明显的幼儿特点,玩耍、游戏仍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年级的数学老师都深有体会,如果能利用游戏教学,把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变成充满乐趣的各种游戏活动,不但能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也会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游戏活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能力得以培养,教师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让孩子们在轻松自如的游戏中,轻松愉快地、直观形象地感知、感受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学习中获取数学知识,增长能力,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一、从游戏中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每一堂新授课,都设有要达到的目标,都有一定量的新授的知识。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游戏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药。因此,在新课开始,选取生活中与新知有紧密联系的游戏导入,让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教学“分类”时,课始我设计了把扑克牌分类的游戏。“这里有一些扑克牌,同学们能帮老师来分一分吗?”农村儿童接触到的玩具本身就比较少,扑克牌是他们比较喜欢的玩具。当孩子们得知老师让他们“玩”扑克,人人兴高采烈,个个兴奋不已。但游戏中扑克牌选取的张数不宜太多,并有不同的花色。这里我共选了9张,3种花色(红桃、黑桃、方块),35373K。这些牌分类的方法比较多,因分类标准不同,分的种类亦不同。可以按牌的大小分成3类,也可以按花色分成3类,还可以按是不是花牌分成2类。这一游戏活动,用轻松、愉悦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置身于“分类”的学习氛围中。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加深了孩子们对分类的理解与掌握。

二、从游戏中学习新知,悟理益智。

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课堂学习中最容易造成学习疲劳,思想开小差,注意力分散,有时还会互相说话,做做小动作,玩玩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特别是对于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他们往往更难以集中注意力,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随之下降。而课堂中利用游戏教学恰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学生会学而不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认识几和第几”时,我将学生带到操场上站成多个横排(由于一年级学生数数能力有限,人数以10人为好),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从左数排在队伍的第几个,从右数排在队伍的第几个,左边有几个人,右边有几个人。孩子们结合生活的经验都能很好地回答上面几个问题。这样,孩子们就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孩子们以后在学习中再遇到解决这类问题时,因为有了亲身体验,解决起来也就顺利而自然了。

数学游戏能为学生提供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在玩中悟理益智,很好地理解掌握新知的重难点,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在游戏中巩固新知,活跃思维。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间。而到了后半节,由于学生进入学习疲劳状态,孩子们的注意力开始分散。这时,教师就要避免“满堂灌”,适时引入游戏,给予学生一定的休息与学习情绪调整机会,让他们动一动、说一说。这样,既让孩子疲劳的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一举双赢的效果。

如:在“认识立体图形”时,当学生通过辨认实物,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后,安排了摸一摸的游戏。我准备了不同大小的长方体、圆柱、正方体和球,放在不透明的袋子里。

游戏:让学生将双手伸进袋子,拿一个形体放在手中(不能拿出袋子)摸一摸,凭脑中对形体特征的记忆来判断是哪种形体,再拿出袋子给大家看判断是否正确。

四、在游戏中拓宽知识,培养能力。

游戏是学生课余活动的主要形式,游戏巧妙的运用,对新知识的巩固和升华有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玩中“练”,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爱上数学。

如:在学完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后,设计了猜数游戏。同学们两两一组,一位同学心中想好一个两位数,让另一位同学猜数。在猜数过程中,猜数同学根据对方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关键词的提示,不断修正数的大小,直到正确为止。同学们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在游戏中,还可以比一比谁猜的次数少,谁猜得准等,并布置课后同学间继续玩玩这个游戏。大家为了找到其中的技巧,让猜得次数少,就会乐此不疲。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巧妙地利用这一点,达到学与玩的统一,让知识在游戏中延伸到了课后,让数学带给学生更多地享受与快乐。

一个简单的游戏,拉近的不止是师生间的距离,培养的不只是同学间的合作意识。“醉翁之意不在酒”,更多的是对数学知识的渗透,对数学兴趣的培养,对数学能力的关注。总之,游戏的魅力是无穷的。让游戏走进我们的一年级数学课堂,把数学知识融于游戏之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让沉闷、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能力,有效提高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筱娟,数学课堂中的魔术师——数学游戏教学法浅析[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1.7.

2、[J]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报(数学版)2006.49.

 

 

  • 【发布时间】2018/3/29 10:32:54
  • 【点击频次】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