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夹缝中求生存

 

【作者】 蒋丽巍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夹缝中求生存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中心学校 蒋丽巍


  【摘 要】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在现在小学阶段相辅相成,小学阶段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主,主要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重点,但到了初中阶段,就逐渐向“应试教育”过渡,为了能考入理想中的高中,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会无形中对孩子施加压力,考试将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手段,为了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我们尝试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手段。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完美结合,找对方法,才能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夹缝中生存。
  【关键词】 “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夹缝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几年来,实施素质教育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最基本模式,为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各校结合自己特点积极实施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高效课堂教学等新的教学形式,增设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为学生的素质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到了初高中以后,依旧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子。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各种考试的目的只为一个,提高教学质量,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报名各种补习班,让孩子没有空余时间喘息。如何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缝中生存成了中小学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目前,我国教育界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内涵的研究,由于角度不同,给素质教育下的定义(或作的解释)不尽相同。小学阶段主要还是以人为本,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习惯的培养不仅仅是学习习惯,还有生活习惯、文明习惯、行为习惯等一系列习惯的教育,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习惯。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连学习写作业也都是大人陪护,这样不仅不能让孩子尽早独立,还可能养成依懒性。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养成上课注意听讲,学会倾听别人的说话,鼓励表扬会听课的学生和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利用课前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一讲在家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树立榜样,让全班学生学习,和家长建立联系,成立学校、老师、家长、孩子四沟通的信息群,锻炼孩子独立完成每一件事情,无论做的好坏都要及时表扬。让学生渐渐地对学习产生兴趣,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自己学习了。
  生活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家长,大人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随手捡起一张纸扔进垃圾箱、扶起走路困难的老人、帮助生活有困难的人、主动和他人问好打招呼等等,这些都可以让一个孩子从小就养成关心他人、懂得礼貌、行为端正的好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二、把考试作为一种能力
  应试教育它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和社会发展。而且应试教育中的考试是唯一鉴定学生能力的手段,应试教育确实能选拔出一批高分的学生,同时也可能是低能的学生。素质教育就不同,主要是以学生能力为主。难道说素质教育下就不需要考试吗?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素质教育中考试同样是作为评价一个学生成绩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考试的形式也不单纯只是理论知识考试,而是理论与实践、理论与能力相结合,所以说在素质教育中可以把考试作为一种能力。让学生正确对待考试,考试是不可缺少的,通过考试不仅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找出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能力。
  三、中小衔接的联盟教学
  小学阶段的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等到了中学就逐渐向成绩过渡,许多小学生小学毕业时是优秀的学生,等到了中学学习成绩急速下滑,究其原因是小学教师的教学细讲精练,到了初中就是精讲细练,对于知识的拓展需要靠学生自己去理解,理解能力偏差的学生成绩自然而然下滑明显,为了能更好地在小学阶段提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六年级开展中小衔接联盟教学活动,即中学七年级的教师到小学六年级任课,让小学生尽快进入初中的高效教学模式中,小学教师也可从中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中学到如何脱离孩童式教育,让学生尽早进入初中学习状态。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找对方法,才能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夹缝中求得生存。

  • 【发布时间】2017/2/11 20:00:06
  • 【点击频次】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