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如何保持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作者】 阿·梅花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保持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第一小学 阿·梅花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小学三年级学生一开始接触到科学学科,会有一些学习的兴趣,随着对科学学科的深入学习,通过细微的观察、实践、探究等亲身经历的与众不同的学习方法,会对科学学科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对于科学教师来说,这是喜闻乐见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接受信息范围的扩大;科学学科的课时安排;科学知识学科性强的特点;以及家长对科学学科的重视程度等各方面原因,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会发生转移甚至完全失去兴趣。这也是困扰科学教师多年的问题。所以,保持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科学源于生活
  看到“科学”两个字,不少学生就会觉得科学是那么的神秘,那么的遥不可及,从而对科学课产生一种畏惧感。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看起来平平常常的事情里,就蕴含着许多的科学道理。
  在教学《斜面的作用》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将一桶18.9L的纯净水抬进教室,由于纯净水比较重,六年级的学生很少有将纯净水安装在饮水机上的经验。我会让学生谈谈自己将纯净水搬入教室的感受,学生:“一桶水挺重的,把它安装在饮水机上不是一样容易的事。”“有没有同学想试一试,把这桶水搬到课桌上。”好奇的同学很想试一试,看看它到底有多重,当然我会尽量选择力气小的同学,这样不容易完成。源于生活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提出了:如何将一个较重的物体搬运到一个较高的位置?学生经历了《工具和机械》单元的学习,知道一定是借助一种简单机械来解决这个生活中的难题。通过讨论,我将木板一端搭在课桌上,另一端搭在地上,再让一位力气小的学生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将这桶纯净水从这块木板推上去或者滚上去。结果一目了然,借助了一块木板,就能很容易的将一件较重的物体搬运到一个较高的位置,这就是科学的魅力。此时,我立刻交待这种简单机械的概念——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缩短了科学课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让学生觉得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还让学生们意识到科学课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通过学习科学,可以更进一步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认识到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二、授课方式的改进
  1、室外分组观察课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因此,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一课。考虑到学生安全问题,我让学生到校园的防洪渠观察,同时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关于对自然环境的所见所闻,并收集有关的样本回教室。回教室后,我让学生就有关问题提出来,学生们纷纷提出了如下的一些问题:有的说意外发现了蜗牛和蚯蚓等小动物;有的说发现某些地段生长着辣椒和番茄等植物;有的说发现某些地方寸草不生;还有的说感觉防洪渠里的气味无法忍受。针对学生提出的以上问题,我抓住时机问:为什么会出现以上情况?当你们看到这些现象的同时还发现了什么?我让学生再回想当时活动的过程,结果许多学生都各抒己见:蜗牛和蚯蚓比较喜欢潮湿的环境,当水分太充足的时候,它们就会跑出来透气;这里生长辣椒和番茄也许是因为学校食堂的洗菜水中带有辣椒和番茄的种子,这些种子遇到了合适的环境就会发芽、生长;由于学校周围有很多工厂,严重地影响了防洪渠的水质,尤其是与学校有一墙之隔的酒厂和瓜子厂,他们排出的工业废水含有多种色素,将防洪渠里的水的颜色变成了奇怪的颜色,而且还带有非常刺鼻的气味。我不失时机地又问:“以上种种情况对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有什么影响?说明了什么问题?”有同学答:“说明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演示实验课的改进
  首先,提高教师自身实验技能,规范课堂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前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演示时的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学生独立操作时的依据,对学生有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规范课堂演示实验。
  其次,演示实验必须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现象来发现科学规律。但演示实验如果不能发挥它的作用,那么学生也会渐渐失去学习科学的兴趣。有时,演示实验的器材比较小,坐在后排的学生看不清楚;实验现象不明显,演示效果不好等。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来解决,通过实物投影仪将实验现象显示在屏幕上,学生更能直观地观察并得出结论。如小学科学中有关电学的章节,想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小灯泡的亮灭,最好使用实物投影仪,效果会比较好。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资源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诸如各种音像资源、计算机软件、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内容服务。
  现代信息化高速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大部分都会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但是,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充斥了他们的课余生活。我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资源,让学生明白互联网的优势并不只是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而是它强大的信息交互储存也(下转第15页)(上接第57页)处理能力,只要合理利用互联网,对学习科学也有很大帮助。
  如在教学《探索宇宙》一课时,我打破常规,将学生上课的地点改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有助于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我出示银河系图片,学生观察后自己通过网络找到一张自己最喜欢的银河系的图片并进行展示,而且在查找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发现新的问题——河外星系,为下一环节做了铺垫。最后,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我国人民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在小组分工合作的前提下完成一份简单的专题报告。在这样的氛围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学习的情绪更加高昂。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平时很少接触的宇宙进行科学的研究,通过网络检索,大大激励了他们的兴趣,较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灵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四、多组织与科学有关的活动
  科学课中有部分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学科性非常强,在短短的40分钟内,很难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多让学生接触科学,多看、多想、多参与。所以,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海洋馆、野生动物展、蝴蝶展等场馆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大开眼界,多看、多想。学校也应该定期组织校内的科普活动周、爱科学月活动,多鼓励学生参加,做到人人参与,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小发明、小制作。通过这些方法,对保持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也有很大帮助。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只要利用好教材的特点,采用适合于教材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能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合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资源,让学生多参与科学活动,使学生保持学习科学的兴趣。

  • 【发布时间】2017/2/11 20:28:31
  • 【点击频次】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