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多变的课外作业

 

【作者】 胡庆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多变的课外作业


黑龙江省依安县新屯中心学校 胡庆华


  自从我校申报《少教多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我认真的学习钻研了教育理论,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并大胆创新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学习效果显著的提高。通过认真备课,有计划地设计教学目标,大胆实践,做到不但备知识,而且被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到学习的乐趣,有所学有所掌握。最主要的是向学生抛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从尝试“少教多学”这一课堂模式以来,我认识到了它的优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气象浓了,主动探究的意识强了,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习了。特别对课外作业的布置,我改变了传统机械、重复、量大、封闭的单调现状。
  一、由量大变有趣
  “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力得到了提高,再重复、机械的布置作业,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因此,在每天布置课外作业时,我尽量做到题型、格式、新颖、推陈出、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作业,唤起学生的新奇感,对完成作业产生兴趣。
  同时我会让学生小组互留作业,比一比哪一组留的作业最有价值,最有趣,采用奖励的形式激发他们努力完成,我这样做大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而且对巩固当天学习的知识非常有帮助,知识学的更牢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更浓了,我还让学生用彩笔在作业中根据作业内容画出自己喜欢的有创意的图画,奖励自己一个笑脸、一枝小花、一只蜜蜂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作业的小主人,一看到这样的作业就津津乐道,收到预期的作业效果,作业效果非常理想,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不见了,学生开心,我也开心。
  二、由多变精
  通过“少教多学”、“少讲多练”教学模式,我一改以往的留作业多,以前总认为留少了,学生掌握不好,这里想留,那里也想留,结果学生烦,学生更累,我检查起作业也累,因而导致学生的作业质量也一天不如一天,学习成绩也不理想。过多的作业占用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占用了学生活动的时间、睡眠时间,影响了休息,更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通过“少教多学”的课堂模式,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聪明的孩子吃饱,让学困生吃好,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让每一位学生品尝到完成作业的乐趣。少而精的作业,给学生留有大部分时间,这样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生活经验,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当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得到拓展与延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在学习面积时,计算窗户面积时,有的学生计算结果是五平方厘米,我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家的窗户,显然是错误的。如学习对称图形时,我布置的作业是家中的哪些具有对称性的物品?并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对称图案;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时我让学生找出家中的立体图形,动手测量并算出他们的体积或容积。从中让学生领悟创新设计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身边、在自己的生活中。这样,设计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使书本知识变活变易。而且拓宽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能力。
  三、由“个体”变“小组”
  我校集中办学,多数学生是住宿生,我抓住这个契机,把作业的个体方式变为小组完成,有意识布置让学生合作完成的实践性的作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后,我就让学生合作设计生活中有长方体特征的物体。他们都以小组为单位,有选择设计,让有绘画能力的同学执笔绘画,他们的作业在第二天展示中都得到同学们的好评;我还经常让组长设计作业,小组成员可以参与,这样更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住宿舍学生时间长,我还经常让每组推荐好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外阅读,积累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和走读生交流读书体会,激发了住宿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坚持下来,学生们都积极完成作业,而且作业效果越来越好了 ,学生们学的开心,我教的更开心了。
  四、由单选变多选
  以往的作业,只是机械的把当天学习到的内容再重新做一遍,有的同学已经掌握知识,对作业没有积极性;而学困生掌握不好,对完成作业困难,也调动不起来积极性。针对此现状,在布置作业时,我都合理、巧妙地多设计几个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活”的开发,让每个学生在作业中都有所收获,特别对学困生为了让他们巩固新知识,我会设计他们够得着的作业,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树立自信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总之,课外作业是我们教学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布置适宜的课外作业,对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技巧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勤于钻研的好品质,而且教师通过作业还可以了解到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便于及时反馈,查缺补漏,同时,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

  • 【发布时间】2017/2/11 20:29:11
  • 【点击频次】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