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有效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作者】 赵泽茂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有效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热河镇中心完全小学 赵泽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疮。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因此,教师要实施行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一、注重阅读过程的调控。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复杂的心理过程,要经历感知──理解──反应──综合四个阶段。这使得学生的阅读理解往往不能一步到位,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及时、不断地加以监控和调节,最终实现对课文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个性化的课堂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控:
  1、组织: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少用语言,把说话的机会表达见解想法的时间让给学生。多用眼神、表情、动作去暗示、组织学生,老师应该象能串起散落的珍珠的巧匠,把课堂变成闪烁着学生璀璨光芒的项链。
  2、示范:小学生正处在模仿力极强的时候,有时你分析半天,搞得心力憔悴,还不如示范那么一下,很直观很形象,学生很容易就领悟了!教师要敢于并乐于对学生说:“我读给你听,我写给你看,我演给你看。”  
  3、点拨: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能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时机,巧妙点拨,在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议得有滋有味时点那么一下,学生便豁然开朗,深入到文字更深沉的境界。
  4、激励:作为老师,一个微笑,一个温暖人心的眼神,一行留在学生作业本上赞赏的文字,都足以能让一个小孩激动很久,甚至影响到他今后的人生轨迹。和谐随意的师生关系,这种氛围中的课堂教学,学生就能畅所欲言,个性得到舒展。
  二、引导阅读方法。
  从众心理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表现在阅读活动上就是人云亦云,不能或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显然不利于个性化阅读。
  1、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作阅读感悟。一些课文完全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重点精读,只有学生能自由地把学习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上,挖掘才会深入,对文章的理解相应就更到位了。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可以让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景点,把自己当作一个优秀的导游来向游人介绍风景,并强调作为一个优秀的导游,最起码的要求就是朗读水平要高,其次要善于用新颖有趣的传说把游客所见到的景物讲得趣味横生,这样游客才会游兴大增。学生自然兴致盎然,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景点先练习朗读,而后穿插自己认为合理有趣的神话传说、民间传说串成解说词,课堂散发着个性的想象。
  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阅读感悟。当儿童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时,他就能够学好,并变得热爱学习。
  例如《五彩池》这篇文章介绍了我国旅游胜地九寨沟的自然景观,文辞清新,尤其是描绘湖泊的那一段让人如身临其境,久久迷醉其中。我们可以这样处理:
  (1)教师:同学们,我们准备参观九寨沟的湖泊,现在你就是导游,你要用最拿手的方法向大家介绍这个景点。于是学生分组学习,或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美景,谈谈、读读、议议;或用绘画的形式,画一画湖泊美景;或收集资料,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湖泊的图片、资料等。
  (2)组织交流汇报。
  一些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画的湖泊,把青山、白云等各种倒影画在水面,一部分学生用朗读的方法,几个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照片、资料。这就走出课文,开拓了学生视野,视觉听觉相融,意境悠然美妙。
  以上教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了对学生尊重、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课堂上充满了乐趣,形成了主动、生动和互动的个性化氛围。
  三、强化阅读反思。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强化“阅读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学习行为,做到个性化阅读。
  1、养成自我思考的习惯。深化阅读活动,不断思考:我的理解最正确吗?还有没有不同的见解或更有说服力的答案?能不能换个角度或方法想想、做做?等等。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让学生每读完一段,都想想: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读完全文再仔细思考这个问题,以此启发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逐渐深入、逐步全面。
  2、设计开放问题。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应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如教学《落花生》,教师问:“从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这是个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出阐述。有的认为:落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可贵,但她一味等待别人来发现的思想不可取。该需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时候,就得有苹果、桃子、石榴那样的勇气。这里,学生之所以能萌发如此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浓厚的个性色彩、答案迥异的见解,完全是因为开放性问题情境的设置。   
  四、尊重“阅读差异”。
  语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欣赏感悟都必然带有浓重的个性化行为,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喜好、阅读方式、思维模式来束缚限制学生,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变“千人一面”为“我心我需”。
  1、允许适当拓展文章内容。
  如一位老师教学《乌鸦喝水》,在理解文章结束后,特意指出:乌鸦很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我们小朋友更聪明,大家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能让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结果,一个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产生了:一同学嘴里衔着一根空心的草杆,他把草杆插入瓶子中,美美地吸了一口,还幽默地拍着肚皮说:好爽啊。有同学找来塑料袋,把瓶子里的水倒入袋子中,一下喝到了水;有的同学把瓶子斜放着,也喝到了水等等。
  2、积极激发学生灵性的想象。
  古诗意蕴深厚,音韵和谐,但难以理解更难以进入诗境,悟出诗情。我在教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时,就抓一个能激发学生灵性的问题,引导想象。
  学生初读诗歌之后,我便发问:“同学们猜,那黄四娘家都会有什么花?”学生在下面议论纷纷,说开了:桃花、李花、杏花、水仙花……我马上追问:“诗中写的花有可能是水仙花吗?读诗句想一想。”学生回答不可能,因为水仙花是草本植物不可能压枝低。我让学生继续想象,诗中的花还有可能是什么花?接着我小结:诗中的花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这些花组成的画面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学生自学后各组挑选的代表交流本组学习的收获,内容颇丰,气氛活跃,学生内在的灵气散发出来,课堂也就个性十足了!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倡导个性是一种方向。许多文章本身就是人文性很强,渗透了很多个人思想情感的。阅读教学强调的是老师要营造一种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放手对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进行思索和想象。学生谈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心灵舒展、个性张扬的过程。

  • 【发布时间】2017/3/21 17:16:59
  • 【点击频次】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