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尝试

 

【作者】 官文焕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尝试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双旺镇周旺村小学 官文焕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心,阅读不仅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母,更是教育之本。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为了培养小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积淀人文素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培养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只有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效率提高了,个性化阅读面广了,知识信息积累丰厚了,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才能真正得以提高。本文笔者着重论述小学语文就学中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尝试。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尝试

  写作背景:在《新课程标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尝试到,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心和难点应放在阅读教学之中。针对小学生个性阅读的差异,有的学生喜欢阅读与自己生活有密切联系的课文;有的学生喜欢阅读动物方面的课文;还有的学生喜欢阅读大自然方面的课文。更有的学生喜欢科普类方面的课文。为了培养小学生个性阅读的能力,笔者有必要简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尝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个性化行为”。这就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阅读的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阅读的答案,通过个性化思考、个性化选择、个性化的质疑、个性化的积累、个性化的表述,让学生“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张扬。
  一、教师要对小学生个性化的思考
  曾经有一个美国教育考察团来到中国考察,一位特级教师给他们上了一节课,教学设计严谨有度,学生对答精彩纷逞、气氛颇是活跃。笔者从电视看到这节课极为成功,可是美国专家都说:即然学生都知道了,那还有什么必要教他们呢?其实,静下心来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一一深思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课堂常常只是优生的活动天地。而大部分学生成了听众的看客,存在与否无关紧要。我们只要求他们的答案能配合我们的教案,一个对不上另叫一个,直到对上为止,才算达到目的要求。
  比如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课:一位教师在教《成语故事三则》一课时,问学生:“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不会吹竽的人也混在吹竽的里面吹”,把不好的东西放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老师就说不正确,叫了好多学生,最后有一个回答出老师所期望的成语词典上的意思,老师才松了口气。还有的老师常常局限于参考书,把一些可以有多种分段方法的课文“定死”,为一种标准答案。在这样的教学例子中,教师完全满足于预设的、期待着的答案,而忽视了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笔者总觉得这样的预设,这样的期待将导致学生的封闭。这样的封闭,将扼杀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扼杀学生的创新。倡导学生个性阅读,就不应该期待唯一的所谓标准答案,教师要从期待的标准答案中走出来。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烁。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对中下等生的照顾,让每个都参与到思考中来,发展他们的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选择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时,才能把自己的干劲和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07-14岁的少年儿童,自尊心日益增强,他们喜欢受人尊重,渴望获得人们的信任;当进入高年级后,更是什么都想自己独立地试一试、干一干,这正是人的个性与创造力萌发和发展的好时机。一节课,如果你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取他们提出的建议,那么也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特级教师魏书生正是采取这样的教法。他上课的时候自己几乎总是“闲”着,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自己在适当的时候点拔几句,而教学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找骆驼》一课时,我只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但他们说想“演一演”,我采纳了他们的意见。结果课堂气氛非常好!综过几个学生的表演之后,全体同学都对故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故事时都能脱口而出,且讲得生动有趣,回味无穷。有时当同学们发言不是很积极的时候,同学们又提出进行小组竞赛,教室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一个个争先恐后地举手,踊跃参与到讨论中来,我不禁感叹:还是孩子了解自己呀!当地们对自己选择的学习活动感兴趣时,那任何艰难的学习都会变得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能使效果倍增。除了要注意到孩子们的共性以外,我们更要注意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会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形式,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每个学生学会面对陌生领域,自己去搜集,筛选资料,寻求答案。例如学习《狮子和鹿》这一课。教师课前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进行:查找有关资料、参观动物园、画鹿、捏鹿塑像等活动。在课堂上朗读,学生自己喜欢哪一节,就可以自已选择哪一节。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选择中个性得到了发展,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
  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质疑
  我国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有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而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证明:美国学生比中国学更具个性,更具有创造力和实践力。有问题而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让学生在个性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正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古人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经过个性化的阅读思考,提出问题有时会极有价值,能问在点子上,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我们不能失信》一课时,在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以“我们不能失信”为题?经过学生讨论之后,同学们得出:“信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最起码、最基本的品质。作者以“我们不能失信”为题,就是告诉人们“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互相信任”。正是“质疑问题”使个性的思考在这里得到发挥、发展的可能。这与教师一步一扶的“问答”、“分析”相比,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试想,如果教师一直不给学生这样质疑问题的机会,怎能看到学生个性思考的闪光点呢?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能够有一点看法,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他自己悟到的见解。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中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发展。
  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积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语文观已是语文教改的方向。学生的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课堂,而应面向生活、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但是,现在的课内外衔接,要么放任自流,不作启蒙,要么横加干涉,强行填充,这着实是对学生个性的伤害。教师要深入研究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对科普类课文感兴趣,凡是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就向他介绍一些科普类读物。一些学生对故事特别喜欢,可以向他们介绍一些童话名著。一些学生写作水平较好,在鼓励的同时,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同龄人的优秀文选,使他们有个比较,学习的机会。教师这样尊重学生个性、选择性的阅读,促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更加丰满,也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师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有了个性化的思维和知识积累,便会激发表达的欲望,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表达内容和方式。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记叙了宋庆龄守信用的故事,说明了守信用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在学生个性化阅读中,很多课文的问题都不只有一种答案。所以,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见解和独特的想法。
  六、教师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课外阅读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在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量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第一学段五万字,第二学段十万字,第三学段一百万字”。笔者认为真正能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除了老师在课堂上精讲,学生的多练外,更需要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否则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没办法提高,尤其是个性化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首先,教师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学生的个性化课外阅读,长期以来都被家长、学生甚至教育管理人员认为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学生不想,教师不问,师生只注意课本。当然有的人看了评价学生的重要手段,就是分数,课外看不看书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只要学生看课外书大人就会干涉,都不想学生长大后是否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那么像现在有的学生只喜欢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等而把阅读当成麻烦事,最终孩子只会一事无成,知识掌握不了,更谈不上有什么能力了。我们作为一名教师难道不感到担扰吗?作为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只有通过个性化阅读课外书籍,才能使自己的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上来。
  认真学习,提高认识个性化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智慧的人,生命能闪光,阅读是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能催开智慧的花朵。”重视个性化的课外阅读有便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这是不可非议的。
  有了思想认识,还得见之于行动。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应把个性化的课外阅读列入教学计划中,并有目的、有计划,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实施个性化课外阅读策略。
  其次,教师利用资源激发学生个性化课外阅读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内在的学习需要和动机,能够自觉地或自发地积极学习,那当然是极好的事。但是,实际这种情况不多,即使他们已有了内在的需要,要使其变成经常起作用的、有效的动力,也还有争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激发。只有这样,才能使有关的需要由潜移的状态转为活动状态,成为实际上起作用的动力,并在解决学习了实际问题中使这种需要得到巩固和发展。
  1、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每周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图书。如:一、二年级适合图文并茂的图书、童话、故事等;三、四年级适合有教育意义的名人、历史人物故事,国内外童话故事、寓言、诗歌等体裁多样的书;五、六年级适合看成语故事、散文、十万个为什么、小说、科普读物等。
  2、县城以下的学校或学生家里图书极少,甚至没有图书,不喜欢买书是多数学生或家长,就是有书或买书也只是一些语文、数学知识方面的辅导书。这些与生活的环境以及周围的人不喜欢阅读产生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长会与家长探讨个性化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在学校宣传书目,家长在经济上给予支持,与孩子一起参与个性化阅读,与孩子分享个性化阅读的乐趣。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家里的图书借给同学看,或者互相交换看,这样做使那些平时不读书或不喜欢买书的同学在一学期里都会买上一两本书。
  3、教师随时给学生推荐其他同学看了一本什么好书或告诉学生,自己看了一本什么书,书中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并简单介绍书中的精彩内容,留给学生看书的一种欲望。
  4、时间保证,创设情境,利用课外阅读收获反馈作用,每月用一节课外活动课让学生各自介绍,一月来自己看了哪些书,最喜欢读哪本书,为什么。
  再次,教师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搭建展的平台。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个性化课外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质量,合理安排时间给学生展示个性化阅读的机会。让学生知道自己个性化课外阅读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因为学生知道自己个性化阅读的书籍,掌握的内容,与其他同学有哪些距离,可以提高阅读的热情,增加努力的程度。同时通过展示又可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学生的上进心。例如:每天的语文课挤五分钟时间让一两名学生上讲台为同学们介绍自己读的什么书,书中讲的是什么内容?或看了这本书的感想,或读一读、背一背书中的优美句、段等;每周用一节地方课进行全班同学课外阅读交流,交流完后,教师再在学生交流的内容中找一些知识作为学生的听力训练,目的是让资源共享。
  总之,个性化阅读是创造力的源泉,个性化阅读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地、耐心地俯下身来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用一双热情、冷静、智慧的眼光去发现、珍视每一棵富有个性化的小苗苗,并为他们创造个性化阅读的机会,让他们尽兴地表达见解、表现自我,展示才华,让个性化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尽情张扬!

  • 【发布时间】2017/3/21 17:18:50
  • 【点击频次】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