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

 

【作者】 李 晨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    


广西陆川县乌石镇初级中学 李 晨


  【摘 要】 在科技发展至今,教育事业不断变革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学效率还有待提高。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更要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正确引导他们。初中语文教学方案有多种,本文简单讲一下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案,谨以此文对教学事业做一些微薄的贡献。
  【关键词】 语文;教学;改革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1. 反思初中语文生命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1.2 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1.3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
  检查、评估及改进。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2. 初中语文教师生命课堂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2.1 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2 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 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其中,“C阶段”为“工作评价与控制”阶段,主要工作是初中语文教师运用“教学反思档案”,将目标执行过程与教学任务完成结果进行梳理,将实际完成目标与原定教学目标进行对照评价,找出成绩和不足,并形成教学反思结论。“A阶段”是一个对教学反思持续提升的阶段,主要工作是针对上一阶段的教学反思结论,制定出改进举措,为下一阶段(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4.进行自我诊断
  每个学生都会在阅读过程中呈现不同的认知特点,也有必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明白无误地确认,我一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读者,有哪些特点,有哪些长处和不足。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阅读诊断书”,让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诊断,从而唤醒自我意识,认识自身的阅读状态和特点。“阅读诊断书”分读物性质、阅读目的、阅读方法、阅读效率、自我评价等多项内容,丽重点是作。自我评价一,并要求在分析每次阅读活动的得失之后,寻找原因,有的放矢给自己制订阅读治疗方案,并且在每次阅读时,都能根据治疗方案进行有意识的监控和调节。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填写“阅读诊断书”,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诊断。
  5.交流认知体验
  学生在对自身的阅读活动进行评价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盲点,甚至错误。这样对学生阅读会产生负面影响,我往往间隔一段时问,组织学生交流认知体验。主要交流的内容是“我”怎样阅读,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准备如何在以后的阅读活动中补救。这种交流对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启发。
  6.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谣两葬礼?特殊在哪里?葬礼是怎样进行的?”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如教《小儿垂钓》一文,学生对两个“摇”与“遥”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看图,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诗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戛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7.教给自学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如古诗的教学,我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1)读一读,读准字音;(2)看一看,观察图画上的内容,结合画面想想诗意;(3)想一想,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4.说一说,诗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5.画一画,根据诗的内容自己创作一幅图画。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8.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说话能力的高低,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简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言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能丰富学生的想像,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优美的语言是最能体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因素,也是能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美的语言,不在乎形容词的堆砌,不注重修辞格的多寡,而是要语言的抑扬顿挫、流畅悦耳、生动形象,给学生以诗情画意的享受。因此,教师如果有说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具体形象、诗歌朗诵般的激情,就能通过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在生命课堂教学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整体“校本建设”及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双重诉求,通过教学反思,通过导人管理学中的工具“PDCA循环”,实现“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生命课堂教学的反思实践者”。

  • 【发布时间】2017/3/21 20:23:15
  • 【点击频次】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