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议阅读教学给我带来的几点启示

 

【作者】 任 鸿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议阅读教学给我带来的几点启示


贵州省望谟县新屯办事处利桃小学 任 鸿


  【摘 要】 
  一、阅读中“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二、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在心灵上的沟通与对话
  三、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高度重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辅导作用 
  五、开放课堂教学格局
  个人诚信承诺(在括号内打“√”):
  1.所写论文为本人原创,并非从网上直接下载或抄袭他人(  √ )
  2.所写案例真实,源于本人亲历的课堂
(   )
  说明:一、学科类别:1.中学语文 2.中学数学 3.中学英语 4.中学物理5.中学化学  6.中学生物 7.中学政治 8.中学历史 9.中学地理 10.小学语文 11.小学数学 12.小学思品 13.小学英语 14.小学科学 15.中小学音乐 16.中小学体育与健康 17.中小学美术 18.中小学信息技术19.通用技术20.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21. 学前教育 22.特殊教育 23.职业教育 24.综合(凡不是纯学科性的论文都归在这一类,如: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 素质等)。
  二、论文题目不要太长。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直接点明是什么课的设计或案例,如:《祝福》教学设计、《分数的除法》教学案例(不某版第某册第某课作为题目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教学模式;生命情志;综合能力‘文化原野;文化滋养;人文素养;教学格局

  在新课改、新课标还没有普遍城乡的每一个角落之际,语文课堂教学还纯属于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千篇一律纯属性分析或照本宣科机械性阅读刻板程式化倾向已经严重地束缚学生自由想象和感悟,让学生的思想拘于老师设计的框套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受到限制。如果学生长期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即是课堂教学方式再多样、技术再先进、模式再完善、准备再充分,以得不到学生的认同,不能与学生沟通,反而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厌倦学习。新课改就是要打破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阅读教学强烈要求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的阅读原文上。
  一、阅读中“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所谓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中读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场景,独处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甚至读出触动自己心灵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共鸣。有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吃苦耐劳、知难而上,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当他们读了《登山》一文,在老师的点拨下读出了列宁和他的向导巴果茨基去登山看日出为什么返回时仍旧走那条又窄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险路,是因为革命者随时随地都以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困难,自觉地锻炼自己的意志,革命者这种高尚的品质与学生的心灵就产生共鸣。所谓的读出问题,就是研究,如果没有走进文章,是提不出问题的,还包括质疑,而面对课文、面对作者、甚至面对老师,没有不可以质疑的。我在教学《尊严》这篇课文时,不是采用过去那种纯属性分析或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而是启发学生去读,采用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行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仔细阅读,一连窜的问题就出来了:有的学问:“这个饿得饥肠辘辘的年轻人为什么不像其他逃难人一样狼吞虎咽地吃别人送的食物?”有的学生问:“这个年轻为什么要帮别人干活才吃送给的食物?”有的学生问:“杰克逊大叔不但收留了这位年轻人,还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了他?”……我不急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接着再让学生反复朗读、默读、品读等多种阅读方法,自行解决提出的问题,我只是给予肯定和纠正,最后给予归纳和总结,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受益匪浅,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在心灵上的沟通与对话
  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在心灵上的沟通与对话,是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融合重建过程。高层次的阅读,不仅仅是探寻和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表层次地理解文章的结构,或解析文章的技术。而且从文章外部表现世界的“物质符号”上深入理解其内心世界,以清醒的生命意识全方位地与之交流和同构。陶冶读者的情操,与作者的思想灵魂产生共鸣,从而丰富和完美自己的人生。不同的作文体由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作者已由不同的个性。面对文本所展示的多元开放系统,课堂上师生双方必须以文本和作者个性为前提,真诚地敞开自己,平等互助,充分彰显各自的个性。一方面,读者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走进作者所构思的精神境界,发现那一个个独特的形象生命,从而体味作者的生命情志;另一方面,读者又在这种精神历练中借他人的思想来锻炼自己的思想,借他人的情感来丰富自己的情感,关照自我、发现自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从而达到确证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
   三、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片寻找自我、发现自我的人类“文化原野”学生在其中广采博收,尽情吸取各种文化滋养,移情化性、赔本风源,保证其个性和创造性的成长发展。新课标明确规定:“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能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解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开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以,语文教师最大的职责就是要让学生建立阅读的信心与兴趣,让学生与文本对接,让阅读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活动,让阅读的诗意体验充盈学生的瑰丽人生,提高学生的生命品质。
  四、高度重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辅导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虽然要求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感受,但不是放任自由,相对于学生的实际而言,自主阅读不能离开老师的点拨和启发。因为文学作品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是很丰厚的,就学生的生活经历和阅读体验而言是难以理解的。例如:《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没有得逞,最后又采用了一个精囊妙计,设宴热情款待晏子,并安排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上走过,楚王看见了,特意问他们:“那个囚犯犯了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然后楚王又笑着说:“齐国人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晏子为了挽回国家的尊严,将计就计、据理力争,反驳道:“齐国人在齐国能够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巴!”晏子说的这句话含义比较深刻,如果没有老师的指点,学生就不知道“水土不同”指的是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社会风气和政治气候,难以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五、开放课堂教学格局
  开放活跃的课堂教学格局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形势的追求,不管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还是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管是课堂教学的这种、那种模式,还是针对文本所设计的这样、那样的活动,都必须能够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他们认真地去求真、求善、求美,用审美和理性的眼光去解读自然、社会和人生,这才是真正的语文阅读课堂,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年读书的兴趣,明白面对同一文体与学生一样都是一个人平等的对话者,亦必须通过真诚的倾听和自由的言说来拥抱问题,达到双重发现的境界,他才有可能以自己被净化、升华的灵魂去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的钦敬,激发学生的好奇,自主地探究、发现,最终完成精神由文体到主体的转换生成。
  以人为本,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宗旨。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更应该主动地担起这个职责,通过立言以育人,用我们民族与人类最美好的精神财富来滋养一代新人,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人素养,为培养他们中终生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17/3/21 20:23:30
  • 【点击频次】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