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新课改环境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作者】 李 彦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新课改环境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第二中学 李 彦    


  【摘 要】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向来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把握不好,极易出现教师费心费力但学生一知半解的现象出现。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推进的今天,我们教师特别需要采取一些创新性的策略进行科学教学、高效教学。本文将简单分析高中文言文教学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基本特点,然后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笔者的一些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一些意见和教学策略,希望能够给同仁们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高中文言文; 朗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要求,即: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诗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见,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为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潮流,教学相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科学引导下,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效的学习过程,强调教学是一种学习的活动,本质上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明确提出要改变过去传统教育单纯进行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个性、特长的挖掘和培养的弊病,不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避免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等现状的出现;要求教师以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独创性培养为主,树立全面的素质教育质量观,以诱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起点,肯定学生作为整个学习的主体地位,主动地将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启发者和协助者,逐步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科学教学、高效教学。——这也是有效进行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毕竟,只有协调好师生关系和地位,接下来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二、内外贯通,强化文言文的理解、消化
  引导学生强化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最主要部分。学生只有理解到一定的深度,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朗读和背诵,进而在实际生活中不晓创新,灵活应用。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高中教材所使用的文言文大多都是我国古代的名家名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精神内涵,能够使学生在每一次的朗读过程中都能产生新的体会和感悟,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朗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强化理解,收获自己的感悟和习得知识的快乐,进而从心底里认同朗读文言文带来的功效,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的教学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整体把握,“不求甚解”
  尽管课内文言文篇目可能字字珠矶,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但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那些较深层次的枯燥知识可能并不是那么有吸引力,而且学生也很难真正将其消化理解,最多只能是强行记忆,记忆效果极差,实用性不高。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讲解课内文言文篇目时,要重点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抓住其中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逐一攻破,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教学方法,不分重点、难点、疑点地一概而论,导致课堂效率极其低下,而且,那样学来的知识是死的,没有创造价值的,与当前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
  (三)重视对文言文的课外延伸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也只有兴趣催发的学习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并获得较多的乐趣。尤其是在大众文化、通俗文化愈演愈烈的今天,任何一门学科、知识要想深人人心,必须要建立与大众文化的联系;另一方面,文言文文本许多都与我国古代的一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迹有关,比如像《史记》《左氏春秋》等具有较强文学价值的史学著作。这样,教师就可以建立文本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如影视剧、流行小说等的联系,让学生首先对故事的人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逐步弱化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陌生感。
  (四)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文言文知识数量繁多且杂乱,同一个词的含义解释往往要借助分散于许多篇目的文本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地归纳、总结、精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科学研究证明,人们总是易于记忆自己归纳、总结的知识结构及其内容,而对于别人归纳的却总是“费力不讨好,花费了大量精力的同时记忆时间又较短。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有意识地对学生们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如为学生们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归纳、总结方法,让学生们在课下实战应用并不断改进,最终找到或形成适合自己的且效率较高的归纳方法,能够独立地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如重点文言实词、重点文言虚词、重点句式等采用不同的归纳总结并积累,将分散在多篇文章的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以点带面,科学学习、高效学习。
  三、学以致用,强调文言文的现实意义
  (一)才它掘文言文的合理内核,促使学生丰富精神世界
  诚如上文所述,教材所选用的文言文文本,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蕴含着我国历史上名人事迹的高尚品质,具有较高的教育意义,能够有效地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水平,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波助澜。教师在课上课下,要注意运用这些优秀文化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不断锤炼自我,持续进步。
  (二)古为今用,将文言文运用到生活中
  文学是一门艺术,其最大的价值之一即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文言文以言简意赅,微言大义为鲜明特征,具有较强的韵律感,艺术美十足。也正因此,文言文一旦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就会丧失很大一部分韵味,而且会变得遨里邀遏,缺少了引人人胜的朗朗旋律。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树立古为今用的意识,时不时地运用文言文知识中的名言警句来点缀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上,在白话文写作的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文采斐然的佳句,为文章增光添彩。毕竟,只有“读书破万卷”,涉猎广泛,融通古今,才能“下笔如有神”。
  四、总结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领悟之源广开,能熟之功弥深”。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语文教师要想落实好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活动,必须主动“求变”,创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不断进行科学、有效的尝试,将语文教学范式从“授课”转变为“对话”,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科学学习、高效学习,真正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常虹.浅探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0,(08).
  [2]王维斌.让学生爱上文言文——浅谈新课改后的文言文教学.中学教学参考,2011,(25).
  [3]张双龙.识记·过渡?探究——文言文教学中三段式教学模式简析.甘肃教育,2011,(03).
  [4]王瑞红.寻异路探古文胜景——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散文选刊:下旬刊,2010,(11).

  • 【发布时间】2017/3/21 20:23:57
  • 【点击频次】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