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析中学生作文写作常见问题

 

【作者】 滕艳玲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析中学生作文写作常见问题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第二初级中学 滕艳玲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在初中生的实际写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多问题。本文试对初中生在写作过程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常常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一、在写作前缺乏足够的准备
  1.不知道作文该写什么。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面对文题,往往迟迟不能下笔,总是觉得没有什么话可说。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是初中生平时不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难以发现问题和形成自己的见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要求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这就要求初中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多注意积累。教师则应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生活,如何分析事物,怎样提炼观点,如何搜集和运用材料。
  2.作文的“假、大、空”。在学生作文中充满了”假、大、空“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学生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思想品质,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把自己”伪装“得很”高尚“,不敢说真话。其次,优秀的”范文“导致学生说假话?学生为写出好作文,东拼西凑一些华丽的辞藻、语句,发一些故作深沉的感悟,排列几句名人名言或诗词典故,努力使自己的作文有“范文”的样子。为扭转这种现象,教师要在观念和实践方面让学生明确“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树立“说真话、抒真情、讲真事”的良好文风。
  3.好跑题,把握不住中心。这种情况一般多会出现在话题作文中,主要情况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对词语或话题的理解不准确、不全面;其次是常由话题一步步蔓延开去,先是由话题写起,越写离主题越远;再有就是只从材料引申出观点来,却不顾话题本身的要求;还有一种就是在材料作文中只抓住了枝叶,丢了主干。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要求学生学会立意取材,搞清楚材料的取舍与表现中心思想的关系。
  二、在写作中阶段,遣词造句不当,结构,段落安排不合理
  这里所说的写作中阶段,指的是动笔写的阶段。这一阶段常见的问题:一是错别字多,词汇贫乏;二是用词不当,病句多;三是叙事顺序不清,逻辑性差;四是文章的结构,段落安排得不合理。
  对此,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阅读课的教学,要利用好阅读课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材料的安排,让学生明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在写作后阶段,经常不修改,或不认真修改
  这里所说的写作后阶段,指的是初稿完成后的时期。学生在写完作文后经常不认真修改或干脆不修改,致使作文中出现了诸多明显的错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也都对作文的修改环节相当重视,认为习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学生在作文修改中出现问题其原因有二:一是对修改的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二是根本就不会修改。这要求教师平时应加强对作文修改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自己修改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自我反馈的教学形式。作文修改对学生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获得信息:一是教师批改;二是学生自我检查;三是学生互相批改。通过这种修改和检查,可以修正习作中的疏漏,还可以从别的同学身上学到写作的长处。

  • 【发布时间】2017/3/22 9:22:42
  • 【点击频次】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