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新探

 

【作者】 张永莲 李福生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新探


山东省安丘市青云山小学 张永莲
山东省安丘市第二中学 李福生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生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优越性。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等)。和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
  2、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重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索、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重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把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功能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熟悉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探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探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新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和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新问题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新问题引发的。新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提出某个新问题就为学生的智能活动树立起一个方向性的障碍,从而对学生的智力活动产生刺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新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新问题提出。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新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和的喜好,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新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新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1、矛盾型新问题。即新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熟悉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和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索的喜好。
  2、假设型新问题。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猜测分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在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索空间,轻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索的新问题情境中,因此新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3、发散型新问题。既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新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索,以探求新问题的多种答案。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摘要:当我们碰到一个新问题时,首先肯定是自己去面对,去想办法解决新问题,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于解决这个新问题时,才考虑寻求帮助,和人合作。假如只有小组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将难以独挡一面。教学中,当提出一个新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使学生形成正确熟悉,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2、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大家都很明确;但是,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把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 【发布时间】2017/3/22 9:25:41
  • 【点击频次】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