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我校地方历史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作者】 王遵雄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我校地方历史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广西百色西林县民族高级中学 王遵雄


  【摘 要】 地方历史是课本课程的必要补充。有效地开发利用地方历史课程资源,融地方历史于历史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能力,并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 地方历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有效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没有良好的课程资源支持,再好的教育改革设想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长期以来,我国采取了高度统一的国家课程,即由国家统一开发教材、设置课程、评价教育结果,它曾为培养统一的国民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种单一的国家开发课程的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许多中学生说他们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另现在的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历史感、对我国的过去和现在的状况了解甚少,对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多。这些情况的很大原因在于历史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的不当,致使他们对历史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很多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地区文化有其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它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得更加紧密,是进行历史教育的极好的资源。但长久以来,对地方乡土教育资源和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薄弱环节,学生虽然有学习乡土历史的愿望和主动性,但由于受到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限制,学生们的学习要求得不到满足,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忽视,另一方面使学生缺乏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缺乏对本地区文化的认同感。因此,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广西百色西林县明、清岑氏古建筑群位于西林县城东约50公里的那劳镇那劳村内,是明上林长官司土官岑密的的庄园旧址,也是岑密的后人清云贵总督、受封“太子太保”的抗法将领岑毓英和清四川总督、云贵总督、两广总督、民国四期护法军政府主席总裁岑春煊父子的故居。1994年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林岑氏建筑群不仅是桂西、桂西北壮族地区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而且村落、组群布局、建筑形式等方面保留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先进的汉族建筑文化,是壮、汉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从建筑文化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是桂西的一个历史文化的象征,更是壮民族文化的一个宿影。这为我校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和历史教学创造了优越的条件。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呢?
  一、有效开发利用地方历史资源
  (一)关注课程资源,不断提高教师素养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本身就是课程资源。要有效地利用地方历史资源,对教师的素养要求很高,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教育理论、教学方法,能博古通今、通晓中外、对地方历史资源要了然于胸。
  (二)充分开发利用的历史资源
  1.有效利用教材。如教科书、教参《句町古国圣地》、的乡土教材,校本教材《一门三总督》。
  2.重视利用博物馆。因为博物馆展示的实物资料、图片、史料无疑是最直观的历史知识。
  3.参观、考察地方历史遗迹资源,探究其真实历史。西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数量不多,反而让一些同学忽视了其价值,也没有真正了解其历史价值,可以说是“熟视无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遗迹遗址中发掘有效的历史资源。如有的学生在参观完那劳“岑氏建筑群”说:“几间旧屋,没什么好玩的。”这就是学生没有掌握获取历史信息、历史知识的方法。所以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观察力、阅读能力。如引导学生观察遗迹时关注有关文字介绍、碑文等,从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4.关注社会,向身边的人和物要历史资源。如家里的老照片、老人对过去的回忆、民间故事、族谱、家庙、民俗、当地报刊。如近几年县刊《驮娘江》、《社科通讯》就有关“岑氏一门三总督”做了几期文化专刊。也就是说只要有历史学的眼光,善于发现,身边就有很多的地方历史资源。如在“欧贵何来”探究活动中,就发现了很多丰富的历史内容。
  5.善于运用新技术获取历史资源。如网络信息技术,内容全面丰富、图文并茂、生动具体,能用好它,快捷且高效,是重要的历史资源。
  (三)精选、善用地方历史资源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没有时间专门来讲地方史,而要融地方史教学于课程教学中。教师对资源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对民间的传说、故事等口碑资源,学生熟悉又有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真实的历史,不能以讹传讹,而应从故事中发现历史、挖掘历史。
  如,讲到侵华战争,就可以引用“马神莆事件”。西林有近四千年的历史,秦属句町(读音为GOU DING)王国,东晋十六国及南朝时期置西平县,北朝至隋属南宁州,唐属黔中道(今贵州)黔州所领。清康熙四年(1665年)得名“西林县”,民国沿称至今。历史上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马神莆”事件”(又称“西林教案”)就发生于此,是法国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制造的借口。1853年(清咸丰三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清咸丰六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政府,借口挑起侵华战争。1857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
  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补充教材的不足,才能使学生理解地方历史。而如传说:西林是战争的根源。这种说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如有学生会讲这种故事,教师必须加以解析,说明传说和史实的区别。总之,教师要善于搜集、积累地方史的资料,发掘地方史与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四)用地方历史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指出:教学从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在课堂上研究讨论:你身边有哪些历史遗迹,各属什么宗教?为何会有这么多种宗教还能并存下来?还可以组织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历史活动,进行专题研究。
  (五)历史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利用
  历史多媒体教室的开发与应用,集学生视、听、触多感官作用于一体,丰富了学生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其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透彻;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担当更为主动的角色,从而使其学习变得更赋有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多媒体技术还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经验的总结、积累,延长知识的存储期限。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相比,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方面,更具特殊意义。一个历史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总不如让学生边看边听边动手效果好。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过去的历史在小小屏幕中再现,突破了课堂狭小天地,大大加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键盘、鼠标的触击更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参与历史的感受。视、听、触多感官相结合对学生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能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多媒体技术是中学历史教学最佳的教学手段。它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我们坚信,只要在多媒体程序的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大的灵活性,那么,不光是中学历史课,任何学科都将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获得益处。
  利用多媒体教室演示音像材料,给学生视、听、触多感官的震撼,让学生更好的感悟历史进行更深刻的历史爱国主义教育。比如:西林县除了正在发掘的句町文化外,还有比较著名的岑氏“一门三总督”的典故,三总督就是岑毓英、岑毓宝和岑春煊。
  岑毓英,字颜卿,号匡国,1829年6月26日出生于广西西林县那劳寨,曾任云南巡抚、云贵总督,中法战争爆发后,奉命率滇军出关抗法,在越南宣光、临洮等地大败法军,享有与抗法名将冯子材同等美名。1889年6月6日病逝于昆明,追封太子太傅。
  岑毓宝,字楚卿,1841年生于广西西林县那劳寨。在岑氏3子3女中岑毓英排行第一,岑毓宝排行第三,是岑毓英同父异母弟弟。岑毓英死后岑毓宝代理云贵总督,但由于受到北洋军阀排挤,代理总督83天后就被另派的新总督来接任,岑毓宝仍任云南布政。岑毓宝支持并寄希望于维新变法,为了扩大维新变法的影响,岑毓宝甚至把那劳村改名为“维新村”。“百日维新”失败后,岑氏族老多指责他屡受皇恩,不该轻举妄动。岑毓宝郁郁不得志,认为报国无门,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农历3月7日晚在“宫保府”吞金自杀。死时坐在门墩上,仰面朝天。
  岑春煊,岑毓英之子,原名春泽,字云阶,1861年出生,历任广东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山西巡抚、四川总督、云贵总督、两广总督等职。岑春煊这人嫉恶如仇,在代理四川总督时,他居然准备一次弹劾300多名地方官员。你想想,一个四川便有数百名官员下课,这是个什么概念?而广东的官员就更倒霉——岑春煊上任广东总督时,1400名官员着了他的道儿,乖乖地回家种田去了。这样一来,弄得大小官员皆谈“岑”色变,送给岑春煊一个绰号叫「官屠」,与「士屠」张之洞、「人屠」袁世凯并称「清末三屠」。
  2013年5月19日,广西地情影像志《广西名胜志》摄制组由南宁抵达西林县,在西林那劳等地开展一周的《西林“岑氏一门三总督”》专题片拍摄工作。这部专题片运用复制品、场景、多媒体、沙盘、模型等手段,充分挖掘西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历史人物的闪光点,再现历史建筑和人物生活场景,展示他们保家爱国、发奋图强、廉洁自律、创新进取的精神,营造出厚重、深沉的文化氛围,以此达到让观众引起共鸣、发人深思和受到到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形成整体的印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以开掘的精神重塑新的形象,以果敢的思维与坦然的眼光放牧未来,以奋进的方式抒写崭新的历史,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开发、利用地方历史课程资源提高了教学实效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开发和利用当地地方历史资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极大地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材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2.提高教学实效和培养学生能力并重。地方历史资源的利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探究性教学,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层面,既补充、增长学生历史知识,又培养、发展其能力,使学生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得到训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教学实践也证明利用地方历史课程资源教学确确实实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3.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家乡情结,促使学生在讲到与本地历史密切相关的话题时,群情激昂。如,讲到民族英雄一门三总督岑毓英、岑毓宝、岑春煊这些本土人物时,学生无不心生自豪,产生爱乡爱国的情感。本地英雄人物高尚的思想品质,其示范、榜样的作用更大、更深入人心。
  三、开发、利用地方历史课程资源促进了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变革与创新
  具体地说,在课程教师观上,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师有主动解释、开发课程的能力。历史教师天天面对过去,但历史教学却十分忌讳古板。惟有求新、求活,“乐从史出,乐在史中”,历史教学方才会浮现无穷生气,给学生以愉说,给学生以启迪。课题组要求教师就要努力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用现代教育思想统领历史教学,用现代教学方式实施历史教学。在资源开发实验中体现了以下课程改革新观点:
  1.改变了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改变了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四、开发、利用地方历史课程资源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与开发能力
  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学校课程发展的主体,课题组真正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纳入视野,改变了过去偏重于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知识技能的现状,使教师进一步内化职业价值,认同职业规范及形成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没有先进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2.课程结构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专业能力。
  3.重视对教法和学法的研究。积极参与市、区、校的课堂观摩、课堂教学调研等活动,加强了课题组教师在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方面的研究。
  4.以学校“新理念”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突破口,全面落实新课改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促进了课题组专业化教师的成长。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在于今天。课程资源开发的道路很长,我校只是打开了冰山一角,我们将继续充实历史资源室,深入开发网络资源,科学利用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改革教学理念,开发出更加丰富多采的课程资源,为课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徐继存等.《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学科教育,2002年第2期
  [2]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刊载于《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
  [3]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北京,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2001年7页
  [4]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页
  [5]徐学俊.关于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优化配置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2(11)

  • 【发布时间】2017/4/9 10:07:58
  • 【点击频次】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