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析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养成教育

 

【作者】 丁 芹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析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养成教育.


贵州省都匀市第十中学 丁 芹


  【摘 要】 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历,从教学思维角度出发,根据教材的特点,加入一些常用到的心理学效应,例如“瓦拉赫效应”、“刻板效应”等,倡导“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设立“生物技术实践”主题,以实践活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从中了解各项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获得基础知识,体会实际应用的价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关键词】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初中生物教学也开始全面贯彻新课标。一方面倡导“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本世纪生物科学与技术和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出发,教材尽量做到贴近学生生活,面向社会实际,亲近自然;从社会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切入视角,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另一方面新教材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反映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生物科学信息,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让学生对当前热点生物现象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培养他们对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根据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开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各种生物活动,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对于新的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我认为就是围绕着几大主题所开展的具体活动。
  一、设立“生物技术实践”主题,提高学生的能力
  本校是一所有着1500多名学生的普通中学,寄宿生几乎占了一半之多。学生进校的分数参差不齐这是客观事实,心理学上有一种“刻板效应”,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并受到器重和青睐。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实践证明,经常受到这种“待遇”的学生,会顿觉凉水浇身,丧失了学习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至产生颓废情绪。每次在给学生上课前,都会给学生一些心理暗示,例如:在上课前,给学生一个微笑,然后告诉学生,现在同学们的精神状态很不错,要继续保持。其实,就是给学生一个暗示,让他们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这节课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首先组织学生在假期开展生物技术实践实验:《利用发酵法制作米酒》、《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只做泡菜》。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精神,并指导学生学会写实验报告。
  在假期安排学生做这样的探究性实验,一方面可以充实学生的假期生活,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假期中,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实验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老师的帮助,有的问题可能不能够自己解决,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开发网上资源来进行处理,本次课程改革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在生物学科主要是以科学探究的形式的呈现。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样的教材结构体现了“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实践应用”的探究式教学思想,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因此,学生在自主探究实验中,能够较快的掌握学科知识,同时,研究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锻炼。在下期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解。这样,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更能够更好的与学生交流和沟通。
  二、设立“热点讨论”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材中设立了几个“热点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和人类发展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参与祖国和家乡建设的责任感。
  例如“热点讨论”中的克隆技术的出现、试管婴儿的诞生、艾滋病或SARS的危害与预防等问题。这是生物新课程内容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这个学期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下,给学生布置了两次围绕生物多样性进行网络资源搜索的作业:
  1、介绍试管婴儿诞生的过程
  2、介绍艾滋病的危害与预防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了解了我国在生物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基因组学研究步入国际先进行列,人类基因组1%工作框架图胜利完成;模式生物等基因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发现一大批新基因的cDNA;建立功能基因组研究技术平台;基因治疗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基因治疗方案进入临床试验。
  学生通过网上查找资料,进行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三、重视生物课堂中的实验教学 
  在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下,在生物课堂的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生物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生物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显微观察法”的实验方法、“自然考察法”的实验方法等。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内容),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生物创新能力。 
  另外,教师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生命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如实验设计思想,生物学方法,实验技巧等。
  四、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 
  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称为“瓦拉赫效应”。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的心理、思想发展既不是先天就已成熟,也不是完全依靠后天的灌输,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机能水平、心理(知识、情感、能力)水平与教育者传授的信息的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人们的价值观念正经历着从重视人的创造物的价值到重视人自身的价值的转变,而对人的品质评价已趋向于提倡人的创造性、开拓型的性格。因此,我们最终应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个性品质,都是创新需要的,这些个性品质称之为创新个性。创新个性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为了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和有创造力的人接触。真正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生物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未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任务。根据这一特征,课程的内容也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特征。新课程标准坚持以前瞻性为原则,即从未来社会的特征出发,以超前的、长远的、面向未来的眼光设计课程内容,一方面明确了学习内容是反映现代及未来,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以后的发展。另一方面确定了未来公民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使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更具备获取知识、探索发展的能力:不仅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具有合作、宽容、承受、等健康的心理品质。

  • 【发布时间】2017/4/9 10:11:13
  • 【点击频次】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