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例谈

 

【作者】 丁崇芹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例谈


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中学 丁崇芹


  【摘 要】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教学模式开发日趋深入,网络对教学的作用与潜能愈加显现出来。本文论述了网络教学及其优势,以及在网络环境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多媒体;网络环境;地理课堂;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教学模式的开发已日趋深入,网络教学的作用与潜能愈加显现出来,尤其在主体性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的策略方法与学科整合中体现得更加充分。本文以高中地理第一册中《大气环境保护》一课为例,来探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优势及教学设计。
  一、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网络组织地理教学,相对传统教学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2.改革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提高3.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4.顾及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采用以下流程:情景导入→自主探究→网上讨论→反馈评析→巩固练习→思维拓展。教师设计网页,采用目标式教学,把本节课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成思考题,作为学习任务上传到网页上。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探索和学习,利用电脑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自主建构。然后在网上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围绕课堂内容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充分利用网页、网站及网络课件,相互协作、寻找答案、提出见解、展开讨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讨论和归纳问题的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回答,学生自主进入学习自测,检测自己是否真正达到了意义建构,是否真正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打开网络课件,观察课件中的三幅漫画:“沙漠中的企鹅”、“伞破难遮阳”、“雨中垂钓”,提出问题:这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个人学习,自主探究
  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大气环境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容易造成什么危害?应该怎样防治?同时指出注意事项,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然后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制作成文档。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对相关网页、站点、链接进行访问。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对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3.协作学习,意义建构
  学生在通过人机协作进行自主探索的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如生生协作、师生协作等,通过对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酸雨的危害与防治进行分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总结各自解决的办法,然后进入“讨论区”进行交流,讨论其可行性,以达到意义建构。
  4.网上交流,展示作品
  学生把自己的或小组制作的文档作品保存好以后,上传到网站的作品展示区,教师要求学生就其中任意作品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并提出建议;同时也可以对照其他同学的作品,对自己的作品加以改进。最后,教师略加点评并小结本课。
  5.反馈讲评,巩固加深
  教师指导学生进入测试网页,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能力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测试题,独立在网上完成测试,测试结果由网络反馈给师生。教师通过远志多媒体教学系统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监控。根据计算机反馈的情况,对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讲评。
  6.思维拓展,课题延伸
  布置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访问与大气环境保护有关的网站,阅读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留言等方式进行交流。
  四、注意的问题
  把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运用到地理教学中,要避免出现以下几种错误倾向:
  1.片面追求课堂气氛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地理教学过程,已从教师的逻辑分析过程转变学生自己上网获取知识、探究问题的过程。课堂内大部分的时间,学生以进行网上探究、在线交流为主,师生、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反而较少,所以课堂气氛往往不如传统教学模式活跃。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作了有益的尝试,设计了诸如动手操作、口头讨论、分组抢答、地理游戏的活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也有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课堂气氛,活动过多、过频;还有的教师按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组内协作学习,这样课堂气氛似乎活跃了,但由于每个小组只学习了其中一部分内容,结果反而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这显然已经背离教学改革的初衷。
  2.忽视教师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倡导的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但并未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绝不能忘记教师的责任,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若想要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作用的降低,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明确: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为场外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甚至取消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强,所以对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
  3.否定传统教学手段
  有的教师在尝到网络教学的甜头之后,对其它教学方法不屑一顾,不论何种教学内容、课型,一概使用网络教学,全然不管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教无定法”,网络教学固然有其它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地理挂图、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地理模型的直观空间结构功能,录像机、影碟机的操作简单、快捷实用等,是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使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和效益。
  4.疏于平时教学运用
  目前,在许多学校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为了应付一堂公开课、比赛课,好几名教师齐心协力、费尽心机、苦战多日,终于磨出一个课件;平时的教学中,对多媒体网络教学则敬而远之,将其束之高阁。这显然不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诸多裨益,也不利于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显示:有74.5%的教师认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94.5%的教师担心网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 【发布时间】2017/4/9 10:20:34
  • 【点击频次】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