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研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作者】 韦银仙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研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鹏城希望学校 韦银仙


  小学语文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重要环节。提高了阅读能力,是为更好的学习提供保障。本文讨论中的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读能力、熟记并理解能力。如果学生能顺畅无阻的阅读书籍、理解其中内容、并能默化为自己使用就是语文在教小学生阅读的目的。了解各种写作技巧、由一篇简单的文章引申到更多,有时甚至可以触景生情的与自己生活结合来阅读文章。因此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精神生活。
  1当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都是重视认读能力、分析过程,轻视了对文章的感情分析、感性认识、综合认识,轻视个性差异的理解,造成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对阅读缺乏兴趣。绝大部分小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学生无法静下心来阅读相关课外书,大多数选择了文艺娱乐活动。学生普遍认为,看电视、出去逛街、玩电脑、做游戏直观而且生动,看书一个人看,而且费脑子还没想明白,实在无趣。由于兴趣的缺乏,恶性循环,小学时候不喜欢看书,长大后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也不会爱上博览群书的乐趣。
  (2)都是偷懒惹的祸。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呈现知难而退的心理,当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遇到一点点比较难懂晦涩的内容时,便有了惧怕和偷懒的心理倾向。惧怕是怕没能真正的领会文章内容而被嘲笑,偷懒是因为一点点的阻力而放弃前行的命令,这是小学生控制力和调节自己行为较差的表现。
  (3)缺乏老师正确的引导。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不赞许学生对文章个性的解读,课堂上不愿意花时间督促学生阅读、写感想,忽略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情感体验。学校图书馆的限制也是限制学生阅读量的重要方面。

表l鹏城小学五年级对阅读不感兴趣原因的调查





  3、培养并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表2鹏城小学六年级对不同教学方式的支持度(可多选)







  在鹏城小学中对以上班级不同教学方式的调查中,均有支持的学生。存在即是合理的,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丰富教学模式,来丰富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
  2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对于小学生,由于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别还是比较大,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他们选择适合他们的读物。例如较低年纪的学生则应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籍,对认字较少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阅读注音读物、童谣、童话等书籍;三、四年级学生可以阅读一些叙事性文章、趣味性较浓的读物:当然五、六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阅读一些更深一点的文章,例如议论文、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小说等等。通过分级别的引导学生阅读,学生会发现自己不仅仅可以看懂,而且还其乐无穷,因此当实际生活经验与作品中所描述的相关内容相会合时,使学生从阅读中读到生活,收获阅读的乐趣,自然便会对阅读产生强烈的兴趣,并继续阅读,持续循环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提高小学生的的阅读兴趣,还应该多开设相关活动,例如让学生分享读书心得;根据书籍中的故事情节进行表演;让学生欣赏相关书籍内容改编的影视作品,真实的体会剧情的推进,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的变化。总之开展形形色色的活动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3正确授予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不管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小学生,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强朗读教学。教师要每天组织学生对美文进行朗读练习,不仅仅要准确、无误的读出文字,还要声情并茂的阅读,甚至可以进行配乐朗诵,当然还可以开展自由朗读、大声朗读、分角色朗读、背诵、表演、情景对话等多种朗读方式。因为不同的朗读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进入朗读情景,深刻的领会文章的主要思想。
  老师在教学期间应鼓励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发散思维思考问题,允许并提倡个别化思维方式,减少流水线的思考方式,承认并与学生共同分析所提出的观点。当教师的教学时在统一性的教学中有个性思维的发展时,课堂是活泼主动的,学生更是愉快的学习。当课堂上遇到具有个性的学生时,教师更应该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思考问题,思考人生的能力。
  4增强课堂吸引力
  很多学生认为汉语是自己的母语,是我们土生土长的语言。语文课堂的设立十分多余,谁不认识汉字,谁不能读文章。这观念与一成不变的语文课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语文课堂上依旧是那些老掉牙的内容,早已被信息时代的学生所厌恶了。当今的语文课堂应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引入新时代的话题充实死气沉沉的旧课堂、丰富文章的时代性,来提高过时课文对学生的兴趣。
  阅读的技巧和理解能力的训练是最枯燥无味的,学生对这些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难以提起兴趣。学生必须知道学习这些知识的作用,才能高效学习。例如在学习《烧草料场》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林冲是如何被逼上粱山的前后,教师可以在讲授课程之前,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先直观的认识到整个故事的发展。当学生仔细阅读文章的时候才会体会到用心良苦的作者在文章中铺设的伏笔的作用。将影视作品与实际读物有机结合起来,能极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深入学习,理解并探讨课文内外的文学天地。
  5积累先行,读写结合
  知识的积累是财富,积累是通向快乐阅读的必由之路。阅读量的积累不仅仅局限于教科书、辅导书、名著等书籍。而是更大范围的阅读、泛读。阅读的积累一定要走出教材这一封闭的阅读全,引导并提倡课外阅读、名著、经典阅读。挑选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书籍,养成阅读的习惯。对课本上经典片段、词句、文章、古诗词等不仅仅要求会读、理解,更应该要求背诵、默写。聚沙成塔,积累多了,积累的内容会让学生对以后的阅读更轻松,理解更透彻。
  在积累知识、素材的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通过对经典文章的改写、扩充、缩写、读书心得体会等方式,而这些形式的写作都是对文章进行了深刻的理解之后,进一步的理解文章并提高了写作能力,可谓一箭双雕。还应该让学生养成记日记、写周记的好习惯,不是流水账的记录,而是绘声绘色的描绘心中所想,述说心理所求。而此时,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词汇便能发挥作用。对阅读的理解,在写作上能很好的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写作的情况适时的调整教学模式,对特殊学生采取个性教学方式,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因多提拔提拔并尽力帮助。有效提高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6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再精彩的文章也能用一句话概括其故事主要表达的内容。要想能准确的概括文章的内容,不仅仅要懂得寻找文章的中心句,而且还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对文章深刻的理解,当然还必须要有高度概括的能力。当然该方式的提出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但是教师可以引导,慢慢的引导他们展开概括主旨的思维方式,避免啰嗦,去掉支线情节,一句话说明整个故事在说明的问题。当然这样的能力教师也只能引导,修成还是要靠学生的努力和海量的阅读来形成。所以说,教师要“授之以渔”,才能教出最棒的学生。
  结束语
  小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快,阅读能力可塑性搞,其提高的程度,与语文学习所下的功夫成正比。当然,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课堂与课外的结合,将课外新鲜事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兴趣;将课堂内容带到课外,学生学习更加主动。老师要鼓励学生阅读、写作。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教师与学生必须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要因为目前的没效而放弃,坚持就是最后的胜利。

  • 【发布时间】2017/4/9 10:47:38
  • 【点击频次】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