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善策略

 

【作者】 杨 凤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善策略


贵州省兴义市则戎乡硐村小学 杨 凤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阅读在学生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而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仅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既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要抓好课外阅读,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是一个农村边远山区的小学语文教师。从教十多年,我一直很困惑的就是学生的写作。每到三年级,我们语文老师就开始头疼了,原因是学生要开始学写作文了。可是无论作文课上怎么教写作方法,怎么寻找素材,学生写上来的文章就是感觉干瘪,故事也老是那么几件,感觉素材非常匮乏。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我们学生的阅读量没有跟上。阅读量不够,脑子里面没有更多的素材可挖,他们怎么写得出有故事的文章呢?前年我有幸被派到城里的一所重点小学去交流学习,为期一年,在这短短的一年里,我担任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在和同学们学习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城里孩子真有很多与农村孩子不一样的地方。比如,看图写话,就发现城里孩子的思维不一样,描述有特点,语言用得精妙,不仅是描写图片内容,还会发挥,并且每次点评课,孩子们都踊跃发言,都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仅描述自己的,还会点评同学的,这让我感到很吃惊。在和老师们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学校每个班每个孩子一个星期都有阅读任务,假期也有,阅读的范围也比较广。有童话,有绘本,有漫画,有名著。可以自己买书读,可以网上阅读,可以交换阅读,读的渠道很多,内容也非常丰富。老师拟出一个学期、一个假期的书目,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阅读,还写出简短的读后感,摘抄好词好句等等。通过这样的阅读引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也就一天天不断积累和提高了。其实细想,也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办法呀。可是再想想,孩子的能力不就是一天天积累才逐步提高的吗?
  可见,开展好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修养,增强语言积累,拓展阅读知识,提高读书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是从识字向阅读转变的过渡期,我们边远农村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大多都是认识的字并不多,好多文章都不能流利的读下去,加之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课外阅读量很少,这就严重的制约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写作能力提升谈何容易。在我们边远农村,由于家庭环境,家长经济能力,家长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要靠家长督促孩子阅读,真的有点难。作为农村教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在这个时候就尤为重要了。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将从影响农村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因素和如何培养这两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及做法。
  首先谈谈影响农村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是学校没有给学生创造很好的阅读环境。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比较差,经费来源渠道单一,自我完善能力不足,导致农村小学图书室比较简陋,图书大多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上面配发的书籍,或者上面一些学校不要了,腾出来送给村小的,实际藏书数量少,过时多。在这种大环境中,根本没有开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唯一的途径就是课本,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严重受阻,阅读能力会逐渐下降,悄然拉大了与城市孩子的差距。
  二是家庭没有给孩子创造很好的阅读环境。小学生的玩性比较大,自控能力不强,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其实这种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城市孩子父母文化水平相对高些,经济能力强,对文化知识的认识水平不一样,对孩子的期望值也不一样。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引导能力,督促能力也不一样。孩子周围的人际关系,学习环境也不一样。而农村孩子的家长,忙于生计,有些甚至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抚养,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的差距太大,连交流都是个问题,更别说督促阅读了。
  针对实际情况,我想我们可以换一种可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我在城里见到的、实践的方法,谈谈我的做法。
  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动机与学习,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为先导,要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才能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更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来向学生形象、直观地播放能够展现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各种图片、图像与视频资料,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将学生(下转第97页)(上接第98页)带入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着桂林山水风光的秀丽。这比起枯燥的讲解更加富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进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与动力,更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从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精选材料提供给学生,形成阅读志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志趣,就是为了使阅读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志趣。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跟一个高尚的人说话”。可见精选读物的重要性。我认为,小学生应从以下几类读物中精选:选择贴近生活的文章,这样才会有阅读的兴趣;选择浅显易懂的文章,避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选择名家名作,努力提高自我表达能力。随着阅读所得的不断巩固、扩大、加深,阅读行为的持续发展,学生会逐渐形成阅读志趣。
  三是调动学生生活阅历,让其形成独特的感悟。
  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每一篇文章都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砌,在这些平凡的文字背后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凝聚着作者的智慧与心血。要想达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就需要教师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有着丰富多彩的心理世界与情感世界,这些差异性正是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资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并不是将课文简单地进行还原,更为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将学习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基于课文,同时又超越课文本身,透过文字表面,达到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设施再现教学,并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搭建起通往语文殿堂的桥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思维。
  四是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中升华认知。
  在学生充分阅读、主动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表达出来,在学生间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要为学生创设交流与互动平台,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总结,在交流与讨论中拓宽学生的认知空间,延伸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处。当学生认知出现偏差时,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来自行修正;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时,通过激烈的讨论来让学生达成共识。这样才能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这样的课堂才能拥有更多不同的声音,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影响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薄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要真正实现有效阅读,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层次,要因地制宜,加强引导,让学生的心真正走进字里行间,在阅读中进行语言交流、情感交流。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力才能更高质、更有效。

  • 【发布时间】2017/4/9 10:47:50
  • 【点击频次】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