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幼儿园里的新数学教学

 

【作者】 曹明智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幼儿园里的新数学教学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第二幼儿园 曹明智


  【摘 要】 我们在进行数学教育活动时,应尽量让幼儿在教学中占有一定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的思维充分得到发展,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主动去学习和掌握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数学知识,充分体现出幼儿在数学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启发式;开放式提问;直观教学;游戏

  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倡我们学习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幼儿。因此,我认为应当把展示给幼儿的思维过程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让幼儿主动的去推理、思维,直至解决问题,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这样,教师的思维过程占主体,幼儿的思维过程则展示不足。那么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应该如何体现,如何运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故事让幼儿形成数的概念
  幼儿一般都喜欢听故事,利用故事激发儿童的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内容的要求,我讲了一些既有趣味性又符合知识要求的小故事。如:小班学数字“4”。我讲了《4的故事》:小白兔问妈妈:“妈妈,今天我们认什么字呢?”兔妈妈拿起一张写有“4”的卡片,说:“教你认‘4’,1、2、3、4的4”。小白兔看了看卡片,说:“妈妈,我会认4了。”兔妈妈说:“你去找一找4的朋友吧!”小白兔走呀走,遇到一张桌子。桌子问:“小白兔,到哪儿去?”“我去找4的朋友。”“我就是呀,你数一数我的腿吧!”小白兔钻到桌下数起来:“1、2、3、4,你有4条腿,对,你是4的朋友。”讲到这里,我开始问:谁还是4的朋友?小朋友很自然地就回答出:椅子、床、小狗、小兔……4条腿,都是4的朋友。这样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在《帮我学数学》教材的编导中,有一位大学教授曾这样写到,“不爱数学的幼儿到处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幼儿却很少找到”,这句话给我一个很深的启示,我在教学中试着应用故事教学,受益非浅。幼儿则通过听故事、阅读欣赏故事、表演故事等方式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去主动理解与之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对孩子来说学起来轻松愉快,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充分调动起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设计开放式的提问
  听完故事或看完故事表演后,下一步就需要教师设计提问引导幼儿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提问直接影响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但在以往的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大部分教师提问往往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如“他们是什么颜色的?”“数一数小鸡有几只?”等等,活动的主动权完全控制在教师的手里。而开放式的提问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打破这些条框束缚,引导幼儿主动的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问题。
  设计开放式的提问。首先,应从结果入手,结果往往是幼儿最感兴趣、最想知道的。常规思维中,我们常常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正向思维,若反道而行之,效果会怎么样呢?经过实验,我认为从结果入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如在小班数学课《按长短分类》的教学中,我们让幼儿观察场景的布置,设置提问:“森林王国里草地上有什么?”“小松鼠、小猴准备干什么呢?”在《按高矮分类中》让幼儿观察图片,“狮子为什么要抓猴子呢?”这些问题从结果入手,引导幼儿寻求事情发展的原因,使幼儿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再次,从对比入手。对比是一种让幼儿发现所观察事物之间的异同,从而从中找出正确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按大小分类》的教学中,“为什么大书要放在大筐子里,小书要放在小筐子里呢?”“为什么小松鼠摘樱桃,小猴子摘苹果呢?”这些问题的设计,都是从两物间的对比入手,从而激发了幼儿主动思维的积极性。
  最后,从难点入手。如“大象上不去小汽车怎么办?”“大小积木混在一起怎么办?”“小动物门去看电影不知道按什么顺序坐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虽有些难度,但答案不止一个,具有更广阔的开放性,从而使幼儿的思维向纵深层次发展,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三、采用直观式教学,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
  数是抽象、概括的。幼儿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逻辑思维能力差,他们只有在摆弄物体时,才能很好地进行思维。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运用各种教具外,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比如学5的分成时,我准备了红、绿、蓝小圆片、火柴棒、钮扣等多种材料,每人分给他们五个,再让他们分两份,看有几种分法。然后,我让小朋友分别回答他是怎样分的,根据回答按递增关系列出,根据互换列出。随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表扬,其他幼儿的兴趣也提高了,争着回答问题,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把数学教学融于游戏中去,让幼儿在玩中学
  爱活动、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了多种游戏。比如:学习单双数时,我让10个小朋友排好队,并给他们编上号,让他们单号或双号出队;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我请10个小朋友表演乘车,上去几个人,车下还剩几个人,合起来一共几个人;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和找相邻数,我就让他们玩扑克牌。实践证明,幼儿对这种教学方法很感兴趣,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东西。
  五、操作学具
  让幼儿动手操作学具,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占有一定地位。教师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情景,提供学具让幼儿动手操作,能使幼儿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将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充分表现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操作活动中,教师应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操作。此时,幼儿的操作活动也许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在将出现的各种操作情况演示给幼儿看,帮助他们找出最好的操作方法,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从而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我们在进行数学教育活动时,应尽量让幼儿在教学中占有一定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的思维充分得到发展,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主动去学习和掌握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数学知识,充分体现出幼儿在数学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 【发布时间】2017/4/9 10:48:51
  • 【点击频次】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