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多种方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 李 利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多种方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山东泰安肥城市桃都中学 李 利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然而在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仍需要不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以促进新课改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获取书本知识、培养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要经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换言之,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广泛研究的课题。初中数学学科讲究的是数学逻辑的培养和运算能力的掌握,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比较抽象、枯燥乏味,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时,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教材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
  一、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数学教学中善于运用情感教育,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大量试验研究也表明:人在确认心理安全和放松的状态,思维最敏捷,否则注意力最容易涣散,从而产生疲劳感。因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善待每一位后进生,并时时鼓励,让他们感到教师没有因为成绩差而放弃他们。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很敏感,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件小事对他们都会有很大的影响。爱是学习的动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一个教师,也就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课程。学生喜欢老师,喜欢每一个爱他的老师,喜欢上他的课,在他的课上可以随时提出心中的疑问而没有顾虑。他们可以随时展现思维深处的火花,发挥出你意想不到的才能。只有当教学过程是一种让学生的生命得以舒张的过程,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才会积极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的形式,一定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小红的外婆送来一篮鸡蛋,这个篮子一般能装55只鸡蛋。小红3只一数,结果剩下1只,但忘了数多少次。接着,小红再次5只一数,剩下2只,可又忘了数了多少次。当她准备再数时,妈妈笑着说:“不用数了,我知道有多少只鸡蛋了。”请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她妈妈是怎样解出这个问题的呢?学生听完之后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在这一基础上开展教学,必定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然,课堂导入的形式有很多,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相信只要做到这一点,就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效率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经常伴有疑问、猜想、困惑、期待等情绪。这样,学生才会在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中深入领会教材内容,实现质的飞越。例如,在复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不要直接问学生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而要采用“由问”的形式:“为什么房屋的金字架要造成三角形而不造成其他形状呢?”如此,学生就可以从实际问题中领会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性质,从而更加牢固地记忆和掌握这部分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提问过程中既要问得准、问得精,还要问得活,果断删去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切实给学生编织出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才能使学生懂一点,晓一类,通一片。
  四、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初中数学教师要提前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安置每部分的教学时间,留出一定教学空隙给学生开展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和活动中来,感受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创建学习小组时,要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鼓励学生共同探讨,集思广益,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不同的观点要广泛包容,在集体讨论、验证后再行纠正,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对于圆满完成活动任务的学生,教师要采取口头表扬或适当的物质奖励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通过教师的奖励获取满足感,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向前。
  五、分层优化知识训练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培养技能。但是,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刀切的训练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优生吃不够,差生吃不消”,最终效果并不理想。要想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然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与进步。对于优等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基础较好,理解能力较强,教师可引导其在解决基本练习后进行开放性试题或变式问题训练;对于中等生而言,他们的基础尚可,教师可多引导其逐步掌握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公理的基础上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提升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对一些基础知识尚未能完全掌握,教师可多利用填空、仿例题类问题引导他们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公式等基础内容,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如此一来,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学习起来劲头十足。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符合教学规律,遵循认知规律的方式方法,教师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应用,引导学生形式多样地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雅琴.浅析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1(05). 
  [2]张顶杰.探讨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0). 

  • 【发布时间】2017/4/9 10:51:55
  • 【点击频次】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