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高中语文课收讲六法

 

【作者】 曹 怡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高中语文课收讲六法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第十一中学 曹 怡


  很多语文教师比较重视语文课堂的开讲,他们常常会在导入设计上费尽心机,而对收讲却经常忽视。笔者认为这应予以纠正。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场戏,“开场戏”固然要有吸引观众的作用,而“收场戏”则更应具有震撼观众心灵的功效,正如我们通常所说的“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一、概括总结法
  是指在收讲阶段,教师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作出归纳总结,以使学生明白知识线索,巩固知识内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从而有着新的认识。
  例如教完《呐喊》序言一文可这样收讲:“这是一篇序言,作者用素朴、简括的笔触回顾了自己十九世纪末到五四时期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和本书的主题。它既显现了鲁迅内心深沉的寂寞孤苦,同时也昭示了作者要领着国人从精神上走出“铁屋子”的决心,给人们以强大的感召力。”此收讲钩玄提要,概括性强,有利于学生抓住内容的要害和问题的精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比较对照法
  是指在课文教学的结尾,从思想内容、框架结构、语言表达、形象塑造等方面有所侧重地把本文和其它的课文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把握特点,总结规律,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在讲述《长亭送别》结束时,可以把它与前篇课文《罗密欧与朱丽叶》相比较。师:读完《长亭送别》,我们为王实甫的生花妙笔所倾倒,为崔莺莺的一腔深情所震撼,为主人公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所感染。我们的目光,不由得投向了远隔重洋的英国,在那里曾经诞生了一位文坛巨星……生(答):莎士比亚。师:他也曾经为我们写过一个故事——一对青年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生……(答):《罗密欧与朱丽叶》。师:同学们,你们是否发现了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让学生明白:张生与莺莺面对的是门第的差别,罗密欧与朱丽叶面临的是家庭的怨恨,两对恋人,要比翼齐飞,都需要冲破世俗的樊篱;只不过因了时代的差别、民族的不同、文化的差异,崔莺莺在追求爱情时,羞涩、矜持、储蓄,而处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朱丽叶,则显得大胆、热烈、奔放罢了。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入了。
  三、节外生枝法
  是指在课堂教学内容落实后,不是马上结束教学,而是根据课内所讲内容逐步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向课外思考扩展延伸。
  例如讲完《杜十娘》一文,可以这样收讲:“作者在小说的结尾为何让杜十娘选择死亡,这样做值得吗?我知道同学们对于这样的结局都不满意,那么我们就给杜十娘另设一个结局如何?”,“根据你的生活阅历、知识积淀,发挥想象,给杜十娘另设一个合情合理的结局。”学生们会设计出很多拯救方案,想把杜十娘从死亡的悬崖边拉过来。“冯梦龙也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为何他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让学生思考并理解如果我们这样修改故事的结尾,反而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量!如此收讲就会使教学的主题内容得到进一步扩散,使教学空间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四、创设悬念法
  是指在下课前结合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收中富展,构成悬念,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为下一节课的开讲创造条件。
  如教《鸿门宴》一文时,我把课文教学分为二课时。宴前及宴中舞剑为一课时,樊啥闯帐及脱身诛曹为二课时。在一课时结束时我如此收讲:“项庄舞剑,本已一片刀光剑影,此时樊哙闯帐,更是危机四伏,命悬一线,事态变得更加严重,故事会如何发展呢?项羽为什么不但没有责怪樊哙,反而称他为壮士,甚至还赐酒、赐肉、赐坐呢?”这一连串的质疑。使得课堂上充满了紧张气氛,让学生为人物的命运捏着一把汗,造足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课时的教学蓄足了势。
  五、激荡情感法
  是指在收讲时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以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思维的方法。
  如在讲述《阿Q正传》结束时,可以这样收讲:“鲁迅是读不完的,阿Q又何尝能说得完呢?只希望大家能够记住阿Q这个可怜可笑而又可恨的人物,把他当作一面镜子来时常照一照自己,时常警醒自己努力做一个头脑清楚、敢于正视现实和自己缺点的人。中学语文教材里的鲁迅的作品我们就要全部读完了,再有几个月,大家的中学时代也即将成为记忆被埋藏起来,但是,对于鲁迅的阅读我们却不应结束。鲁迅和他的一代人,像是在笑着,实际上是吞着泪水的。我们这一群时常笑着的人应该好好地读读鲁迅,在长长的人生之途中,与鲁迅相伴,我们打量世界的眼光将会变得锐利起来,我们的心灵也将会因此盛满了光明与温暖。”
  六、拓展迁移法
  是指在下课收讲时,教师结合课文适当拓宽教学内容,把学生引入相关的课外知识中,启发学生探索课外认知天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本上涉及的内容广泛,天文地理,诸子百家,若不适当拓宽教学内容,会把学生引入了一个十分狭小的认知天地。
  如在讲述《神秘的极光》结束时可以这样收讲:今天的世界。还有许多如极光一类的自然现象有待我们去探索。比如,困扰全球科学家的就有(生答:百慕大三角之谜、UFO飞碟之谜、太平洋火奴鲁鸟(复活节岛)巨石雕像之谜、金字塔之谜等)……面对这些,今天的人们或者只能像近现代人们面对极光那样作出一点直观的描述,甚至还只能像远古人那样面对极光惊恐惶惑,不知所措。但有一点坚信不疑的是,有我们在座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如此强烈的同学在,人类一定会像认识极光那样不断地、逐渐地、越来越迅速地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在更清晰也更清醒地认识我们自己的同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最终达成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应当指出的是:在日常教学中,收课安排没有任何不变的方式,上述几种方法并不是孤立单一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往往是多种方法可以综合运用。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联系实际,灵活应用,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下课堂。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使语文教学低耗高效。

  • 【发布时间】2017/4/9 12:37:29
  • 【点击频次】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