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刘 丹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第十一中学 刘 丹


  目前,高中课程改革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教材内容改动了,教学“模式”革新了。当前课改相对于以往的历次语文课程改革来说,有许多革新之处,它的“新”体现在教育理念的更新、师生角色的转变、对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等方面。现就我的理解谈谈“新”的具体体现。
  一、教育理念的更新
  树立全面的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教学、看教材,因为他们是文化中的人、时代中的人、活动中的人、世界背景中的人、现实中的人。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做到:
  1、关注每位学生,尤其是差生,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关注的实质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而关注的本身则是最好的教育。
  2、教师要学会尊重、赞赏学生。因此,语文课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棵幼苗,让它不断的生长、壮大,最后排挤掉缺点的杂草。尊重学生是教师的一种手段,也是教师应追求的一个目标。
  3、在语文课改实践中,教师除了要面向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和其他教师合作,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其次,还要与家长沟通,处理好家庭和学校的关系,力求在教育方法和要求上与家长一致。
  二、师生要扮演“新角色”
  1、广大教师要努力成为复合型的教育工作者,即新课改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育过程的研究者。因此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自主能力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必然,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
  2、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在教育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有声”,让他们发现“无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跃”起来,让学生做他们想做的事,让学生说他们想说的话。因此,教学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果我们教师心中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优秀的学生。
  三、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要“新”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变,推陈出新,冲破过去那些陈旧的模式,寻找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1.运用好“问题教学法”,创设魅力课堂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的动机,即把作为人的本质创造精神引发出来。课堂的魅力在于一个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就像军人的作战方案,我们的课堂不也如此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使得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所以教学的魅力在教学设计的智慧里,我们应力争使语文课堂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而且是丰富的、灵动的、科学的、理性的。
  2.运用好多媒体现代化教学
  在当前的形势下,多媒体设备进入语文课堂是必然趋势,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中“一张黑板,一支粉笔”呆板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可视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解决“量多时少”的问题。
  3.总之,任何一个新的理念的实施必然是建立在旧的基础之上,即推陈才能出新。因此我们在发扬传统的同时力求有所创新,将二者有机结合,使教育之春常在,教育之花常开!
  《奇妙的对联》主要是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形式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对联对学生来讲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如楹联、春联、贺联、挽联等。但是真正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对对子,好像又没那么容易。以前课堂教学教师只是一味的理论讲解,学生似懂非懂,动手能力很差。那么新课改如何组织课堂,让学生自己动手是备课必定要深思的一个问题。于是整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学生分析理论知识。首先我想用一个问题提问: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有这样一道题,上联:孙行者;下联——。有以下几个答案:胡适之,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等。同学们看到是清华入学的题目,就会有兴趣,又看到如此简单的上联,更是兴趣大增。一个小问题便会引发了学生们各方面的思考。看来,设计问题要巧妙,有趣味。
  理论知识解决了,第二个环节就需要考查一下学生的文学修养。我想把几幅与一些名人有关的句子写出来做启示:一代文章推——,毕业生心血似——。(茅盾的两部作品)
  整堂课的高潮还在第三个环节上,学生当堂对对联。如:中国字四四方方,方方正正,西洋文弯弯曲曲,曲曲折折。
  平顶山顶平;青草地草青。
  东升旭日山河秀;西落残阳星空奇。
  高三一班擂台热火朝天;东临冀中运动盛会硝烟四起。
  我认为新课改的课堂就应该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动手、动口,做学习的主人。
  对此我也以下几点感悟:
  一、设计课堂问题一定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传统的分层、背景、写作意图与思想,让学生局限在这样的框框中而厌倦。形形色色的资料给了学生偷懒的机会,人云亦云的表现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备课切记远离现成的教案,给自己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更是给学生一个创新思维的机会,也就是说,备课一定要把“备学生”放在首位。
  二、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课堂的主题是学生,就让他们担当当家做主的责任行使权利。集体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每一个个体的才能是不可小视的,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权利,智慧的火花就会开遍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三、语文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积累和个体的见解与感悟,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去规范和强化,因此,需要拓展课堂的容量。只有让个体去表达切身的体会,独到的见解,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字、词、句的积累贯穿到课堂的每一部分,学生才能有真正的收获,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上,乘胜追击,拓展容量,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每堂课我们都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来践行,学生在新课改的语文教学中一定会真正融入其中,乘课改之风抵达成功的彼岸。

  • 【发布时间】2017/4/9 12:39:28
  • 【点击频次】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