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农村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作者】 韦丽华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农村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广西容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韦丽华


  【摘 要】 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必备条件和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单纯的学校培养,是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因为大量的实践经验是在工作中积累与学习的,通过企业的直接参与,才能达到为企业“量体裁衣”培养人才的目的。故加强职业教育,实行校企联合,是创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最好选择。
  【关键词】 校企合作;职业学校;人才培养

  引言 我校多年以来,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以就业和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校《农村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课题组进行了三年多的实践研究,在校企合作办学等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本文结合我校课题组的实践,谈一些体会、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我校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 
  1.协议式校企合作单位  
  即与区域内的县工业园企业和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关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这些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职业实习岗位,在学生实习期结束后,企业根据需要优先用人。我校利用自身在汽修、物流等行业中的优势,寻找和建立这种合作关系还是比较方便的。如容县立盛制衣厂、容县汽车修理厂和容县物流公司等十多家企业都是我校的此类合作单位。这种方式有很多优点,但最大的缺点就是学生的实习过程不易监控。 
  2.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就是与企业合作办班或者受企业委托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学生教学、实习阶段全过程管理。订单式培养的实质就是培养企业未来的员工,因此更能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因就业方向明确,学习也更有针对性,学习的动力也就更足。我校与广州、东莞等地的多家大型企业的合作皆属于订单式培养。这种方式属于较深层次的合作方式。 
  3. 校企共建的前厂后校、校企统一的办学实体 
  即学校提供场地和相关资源,企业投资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及其生产工具,共建企业经济实体,实现资源共享。在这种方式下,企业不但可以直接投入社会生产经营,紧密跟上社会各行业的技术发展,学生也能很方便地到实际生产岗位上进行教学活动,直接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设备,接触到各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更容易实现“学生”与“工人”角色的“无缝对接”。同时,学生的实习过程也易于监控。我校与容县立盛制衣厂、容县汽车修理厂和容县物流公司等十多家企业合作创办的校企合作公司,就是典型的前厂后校的办学模式。
  二、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我校产生的影响 
  1.有利于我校办学方向的定位 
  我校原有的教学模式单一,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造成实践和理论相脱节。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滞后,跟不上发展的需求,过多注重理论性,实际操作少。造成学生的技能水平欠缺,形成“在校学习两年,不如短期培训半个月”的怪现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我校明确了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明确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坚持校内实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按照“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合理分配有关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时间,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一定科学文化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一上岗位即可“独当一面”。劳动价值观念和对职业环境的适应,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陶冶和培养。 
  2 有利于我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校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缓解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与专业建设结构之间的矛盾,同时拓宽中职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外延,把从企业聘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建立我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实训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有利于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形成。
  由于我校的专业教师与实践接触机会相对较少,对汽车最新技术的掌握相对滞后,聘用在各个行业第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技师,可弥补这一缺陷,有利于将汽车最新发展技术传授给学生。 
  三、在实践与探索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问题 
  (1)中职学校师资力量、教材等方面与企业实际生产严重脱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一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队伍。而专业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学校师资队伍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经验的教师。目前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普遍缺少实践。造成了教师知识体系陈旧,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同时校企合作的特点在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上也要有所体现。中职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应当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及适用的教材。但现实并非如此,目前大多数专业课程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缺乏针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材。这一问题也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和企业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 
  (2)企业缺乏与中职学校合作的动力
  目前我校已开展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我校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多数企业与我校的合作由于动力缺乏或不足仍停留在浅层次的结合上。企业对技术和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缺乏与中职学校合作的动力。多数企业认为“教育和培养人才是中职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将眼光同时投入到市场和中职学校两个人才来源地。 
  四、对策建议 
  1.提供政策支持和法规、制度保障 
  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尽快建立及完善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只有明确中职学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职责,才能进一步为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建立校企合作专项基金,巩固工学结合基础
  由于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践培训和顶岗实习等均需资金保障。因此资金来源应通过制度、法规使具有法律责任的相关用人单位承担部分资金。另外,还可通过宣传,动员募集社会资金。专项基金的建立有助于解决贫困学生就学。有助于奖励优秀企业和优秀的实训教师等。 
  我校多年的实践证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真正实现了“三满意”。即学生强化了技能,实现了预就业,完成了知识、技能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学生满意,企业得到了“量身订制”、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得到了学校这个人才培养平台,企业满意,学校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得到企业全方位的支持,构筑起稳定的实训和就业基地,学校满意。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举措。实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我校一贯坚持的培养模式,也是我校迫切需要实现的目标。通过学习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行强有力的教育教学措施,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不断给职业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使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能创出职业教育的新特色。随着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不断完善,我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

  • 【发布时间】2017/4/20 15:51:08
  • 【点击频次】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