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李宗洁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广西陆川县中学附属初中 李宗洁


  【摘 要】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是社会的需要,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语文;初中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既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更是一种综合能力。任何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的形成都要经历知、情、行、意的心理过程才能形成和发展。因此,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技巧。知,就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认识,是学生晓之以理,认识到自学的重要性;情,就是激发学生自学兴趣,使学生动之以情,从感情上体验到自学的成功和愉悦;行,就是指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导之以行;意,就是指持之以恒的意志,使学生凭借意志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客体。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则是一句空话,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绝对办不到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才可能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才可能产生强大的动力,二者的有机结合,才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语文能力才可能逐步形成,语文素质才可能全面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就能随之而提高。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
  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初中学生求知欲旺盛,生性好动,思维活跃。呆板的说教式的课堂教学,常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抑制学生思维兴奋状态。这样的教学,如和尚念经,索然无味,学习的兴趣从何而来。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探索和改革课堂教学,往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适用性、趣味性。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球,或安排讨论,或开展小小的竞赛活动。或以练代讲。对一些内容浅显的文章,采取好的学生讲、大家议、教师点评的方法,促进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自学意识
  要达到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预期目的,就必须使培养自学能力不仅是教师的主观意愿,而且是学生的内在要求。思想是行为的动机,要想让学生重视自学语文,必须首先让学生懂得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各科的重中之重,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方法是学习的钥匙”,运用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重点。
  1、课前。在教学过程中,课前要抓好预习这一环节。有人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这话很有道理,人一生的学习绝大部分时间是没有老师指导的。因此,一定要培养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的培养要从初中开始,在校学习时的预习,就是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课前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有效自学,提高学习效率。
  2、课中。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踊跃参与教学活动,大胆想象,提出个人见解,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整理知识的积极性和科学性。
  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一堂语文课,老师从上到下灌输,学生只作听众和观众,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遏制了学生的思维,课堂变得呆板、乏味。我们要克服这种旧的教学模式的惯性,转变观念,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其次,就是在这种氛围下,具体指导学生自学的问题了。依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自学。
  3、课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还须认真地开展语文的课外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课外阅读训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跟写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这也是学好语文的一个规律。
  四、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光指导方法,而不使方法成为学生的良好习惯,科学的方法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主动了,汲取知识的欲望也就增强了。如果把学习方法变成一种习惯,持之以恒,通过一定时间和数量的训练培养逐渐转移内化,就可以形成独特的自学能力,从而科学地学习。那么,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培养怎样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呢?
  1、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有人将其称为“无声的老师”、“案头顾问”,是语文学习尤其是学生自学不可缺少的助手。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对于学生自学语文是非常必要的。
  2、独立思考、善疑、善问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不通过思考,就不会有收获,可以说,任何一种自学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思”,任何一种自学方法都与“思”有关。
  3、勤于摘记、勤动笔的习惯。“摘”实际上是将自读过程中激发出来的火花加以定格。教师要适时引导,定期检查,促成学生养成自觉摘抄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头脑就会形成一个知识仓库,说话、写作以及分析、解决问题时就不会再困惑了,使学生做到更好地搜集信息,积累知识,为实现由知识到素质,进而发展成为能力做了一定的准备。“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语文学习尤其是自学过程中,除让学生养成勾画圈点及评点的习惯,还要让学生养成善做自学笔记的习惯。
  卓明尼说:“良好的习惯,大都是由自制和自我训练养成;而坏习惯呢,则如野草一般,每在我们疏忽时,蓬勃的发展起来。”对于缺乏自学能力的学生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学习。因此,对教师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重要的教学目标。

  • 【发布时间】2017/4/20 16:02:30
  • 【点击频次】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