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作者】 罗爱梅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广西博白县文地镇番壁村小学 罗爱梅


  【摘 要】 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想象力;学会观察,充实表象内容,丰富想象基础;善于通过点拨启迪来引导,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在说话、写话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善于点拨学生向文学艺术作品学习丰富的想象;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氛围,激发想象兴趣。
  【关键词】 培养;想象力;兴趣;观察;启迪;多媒体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有了想象,人类才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语文教材充盈着想象,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作了一点有益的探索。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想象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减负措施.学生只有对学科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老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引导,制造悬念和问题。运用情境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就会仿佛身临其境,思维活跃,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如教学《妈妈的爱》一文,为了使学生懂得的意识,可创设以下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先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和有关母爱的图像,让学生听、看完后问:“妈妈好不好?妈妈究竟好在哪里?”“我”的成长和妈妈的爱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看课文里怎样写妈妈对孩子的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和自己想象,画一幅表示妈妈对自己的爱的图,写几句表示自己对妈妈的爱的话。在绘画中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在写话中自己懂得回报妈妈的心情。这样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歌曲中懂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在绘画中认识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在写话中增强爱父母、回报父母关爱的意识,充分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二、学会观察,充实表象内容,丰富想象基础
  表象是头脑中所保持的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映象,人对这些映象进行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就是想象。可见,想象是以丰富的表象为基础的,表象越丰富, 其想象越开阔、深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头脑中就必须有可供“加工改造”的表象。多观察事物,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培养想象力的前提。叶圣陶先生说:“想象不过是把许多次数、许多方面所观察得到的融合为一,团成一件新的事物罢了。假如不以观察为依据,也就无从谈起想象的作用。”大自然是神奇而丰富的世界,我们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自然,接触社会,感受生活,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并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发展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爱好,逐步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名胜古迹,引导学生观察东升的红日、秋日的田野,欣赏悦耳的音乐、迷人的图画等等,使他们增加头脑里的表象储备,为想象提供取之不尽的素材。
  三、善于通过点拨启迪来引导,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把握事情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关系,以诱发学生想象。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关系,以诱发学生想象。例如,我在教《春》这课中的“春风图”时,抓住这段对春风描写的独特色彩和本质特征,点拨启迪学生以发展想象力。我提问学生:“自然界的风是没有生命感觉的,而这里描写的却有。这是为什么呢?风本来是无味无色的,但读了朱自清先生描写的春风,却使人感到春风的色味都很浓郁。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还有风本来是有声的,但朱自清先生并不直接去写春风的声音,却着力去写鸟声和短笛声。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疑问,引导着学生透过课文的描写,把问题与课文内容的表现手法、春风的独特色彩联系起来思考,这就必然引起学生的想象,收到较好的效果。孩子的想象力是惊人的、丰富的,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挖掘孩子的思维潜质,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恰当的点拔,就可以使学生学到方法,善于想象,很好地发展想象力。 
  四、在说话、写话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作的原始动力,思维是由想象培养创新的再创过程,发展学生的想象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不拘形式,随时点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只有想象力得到了拓展,学生才能开阔思维的空间,使思维的方式更加灵活,才能突破现有单向思维的定势,才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才会寻求问题的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达到创新的目的。在一次看图写话练习时,画面上是青蛙、池塘、荷叶,许多孩子都写了青蛙捉害虫等,唯独有个孩子写道:“青蛙妈妈要生孩子了,青蛙爸爸在一旁焦急地等待着。”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话!那是孩子的独特想象,充满亲情、温馨和童真。
  五、善于点拨学生向文学艺术作品学习丰富的想象 
  让学生多了解文学艺术作品对培养想象的作用。我告诉学生,诗人和画家常常被认为是具有最丰富的想象力的。诗人和画家正是用他们的想象力,为我们描绘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如我在教《汉江临眺》这首诗时,其中有两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两句时,启发学生:“诗人王维的诗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请你展开想象,在你的头脑中将会出现一幅什么画面?”这两句写汉江水流汹涌,似向天地之外奔流而去,远山由于被江面蒸腾的水气所笼罩,“若有若无,时隐时现”,后面两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写襄阳一带的城郭楼阁,远远望去似乎飘浮在前面的江面上,翻滚起伏的波澜好像撼动远处的天空也忽上忽下的。这两联突出地描绘了汉江水势的雄伟壮观。诗人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在这首诗中,王维把画家的观察、诗人的思考、绘画的技巧、诗歌的手法极自然地结合起来了。他巧妙地描绘了同时并列于空间的景物,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界持续性的运动、变化。引导学生依据诗句想象并描述诗中所展现的富有动感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氛围,激发想象兴趣
  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往往能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现代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借助声、光、电的神奇配合,以其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为学生想象思维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色彩、线条、画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声音具有表情功能,美的画面配上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往往能创设一种特殊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的想象。如教授《安塞腰鼓》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腰鼓舞片段,让学生从声响、画面中感受腰鼓的恢宏气势和铿锵激越,进而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味激情的腰鼓。又如《听潮》,是一篇写景抒情,意蕴深远的美文。不少学生因没看到过真正的大海,难以体会其中的意境,特别是对文中那富于变化的海潮的三个阶段,理解就更困难了。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与之生活相关的表象积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预想效果。落潮、潮起、高潮三个阶段的动态画面,配以不同的音乐背景、海涛声响, 生动形象地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创设情境氛围,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进而领略了大海的温柔美和雄壮美,得到了美的享受。
  综上所述,想象是创造能力中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这种品质,既是天赋,又有赖于后天加以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挖掘孩子的思维潜质,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恰当的点拔,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就可以使学生学到方法,展开畅想的翅膀,善于想象,很好地发展想象力。

  • 【发布时间】2017/4/20 16:03:02
  • 【点击频次】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