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节点文献

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

 

【作者】 陈晓莉

【机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


广西陆川县中学附属初中 陈晓莉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是现代社会要求一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它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现而展示个人。目前,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国内基础教育中日益得到重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人文素养和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深入研读课标,逐步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在本文中阐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方法策略,希望对广大业内同行有所借鉴帮助。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文素养的培养的最佳途径是语文课程的实施。可见,语文教材是培养人文素养最大、最好、最丰富的载体。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都可能影响人的一生。学生正值良好的行为习惯、性格、思想培养形成的最关键时期,所以,研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新一代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意义深远重大。首先,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千秋大业。要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必须使学生具有健全的文化人格。其次,人文素养无论在人的文化领域还是科技领域,都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前景和实力。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发掘学生个体潜能,构建学生主体人文精神内核。第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我成功感,使学生积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学习中铸造主体人文精神内核,这样才能实现培养文化人、文明人的教育终极目标;有利于改变沉闷、压抑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人文性反映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促进了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有利于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决定了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策略办法
  1、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丰富人文思想。语文学科是最具有人文特点的学科,课本中入选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要学会以语文课程标准实践教材为主要载体,研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科学整合,有效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教材要善于从人文教育的角度入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的确定人文素养的主题。一是要着眼于“爱”的情感培养,使学生感到世间处处有爱,并以爱心来面对世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例如:爱学校、爱家乡等等。二是要着眼于学生的自我完善,学会做人,为其终生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质。要以课堂阅读教学为主渠道、主阵地,选取主题鲜明、人文内涵深刻的课文为载体,通过引领学生阅读文本,让深刻的思想、感人的形象、优美的语言等人文素养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例如:善于理解、为人善良、讲信誉;勇于探索、努力创新等品质;具有较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三是要着眼于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其高尚的人格和审美情趣,敦促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阅读教学将一篇篇蕴涵丰富人文情感的美文带到学生面前,引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同时品味情感,提升认识。所以,我们教师学会选择挖掘教材,并以阅读教学为重点作为人文素养的突破口,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
  2、要将人文素养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说,语文教育是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关注整个人类的人文精神的培育,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义务。教师不仅要有博大的人文胸怀,更应该在教育中倾注人文关怀。人文关怀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课堂学习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中一般采取下面的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深入感悟理解课文;汇报交流读书收获或感悟;拓展延伸。学习语文课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的三方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激发兴趣、点拨引导、评价鼓励都是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的有利机会。所以,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与熏陶。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学生素质实现全面提升、全面发展的需要。
  3、要营造有利于人文素养培养的良好氛围。学生阅读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其特殊性表现在:首先,它有一定的教育目的,是在教师的主动引导和参与下,学生与作者直接的交流。其次,所有的阅读是按照一定的教学体系、教学理念编写的教材,这中间就有了学生和编者之间的交流。最后,学生阅读是在一个教育集体中进行,同学们之间的谈论、交流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所以,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开放式阅读制度,引领学生诵读经典、阅读中外名著。坚持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结合,有组织地开展读报知识竞赛活动,以课外阅读为拓展空间,引领学生诵读经典,阅读中外名著,开展读报知识竞赛、读书汇报会、演讲比赛、少年读书论坛等促进学生读书的活动,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这些读书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读书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事实证明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些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是阅读的“向导”。作为教师,必须探讨与学生之间建立怎样的一种关系,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追求一种“以心交流”的坦诚,追求阅读教学中的轻松、亲切、和谐。“向导”的责任首先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帮助他们扫除阅读理解中的障碍。同时要随时提示阅读中的特别价值和涵义,按照一定的人文素养渗透目的进行积极引导。
  三、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人文素养和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正确运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策略办法,使学生真正的学会阅读、热爱阅读,在语文阅读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为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17/4/20 16:04:49
  • 【点击频次】256